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非历史诸问题探略(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 余建华 参加讨论

二、殖民地经济结构的雏型
    19、20世纪之交,随着欧洲殖民者对西非地区实际占领的扩展和政治统治的建立,英法德殖民当局运用经济或超经济的手段,把西非社会传统的经济结构改变为适合欧洲垄断资本掠夺所需要的殖民地经济结构,使西非逐渐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宗主国的农业原料附庸。
    土著土地制度的演变是西非传统经济变成殖民地经济的关键所在。在建立殖民统治之初,欧洲殖民当局也曾在西非像南部非洲等地一样,直接掠夺土地,但遭到西非人民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1894年和1897年黄金海岸英国当局两度提出有关土地条例,试图将森林、矿产和一些荒地收为己有,均因当地人民的竭力抵制而作罢。在法属西非,法国当局宣称,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有权支配非洲的土地”,屡次宣布“空而无主的土地属于国家”。1906年法国当局颁布《土地注册法令》,规定土著居民通过注册,领取地契,则所耕土地归其所有,但领取地契的非洲人不多,直到1915年,经登记而发出的地契仅1267件,包括土地约12000公顷。因此在西非几乎没有白人大种植园存在,小种植园也不多。
    这是由西非当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第一,沦为殖民地之前,西非广大地区保存着村社制度,土地基本上是集体公有的。就尼日利亚而言,在北部弗拉尼统治者拥有土地最高所有权,并实行分封,但土地分配权由各村社酋长和族长掌握,土地由村社或家族成员共同使用;在南部,村社或家族之上没有一个最高土地所有者,“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则是土地的所有人”,酋长或族长只是土地的托管人,习惯法禁止土地出售,即使是出租或抵押也须酋长批准及村社、家族主要成员通过。在黄金海岸,土地是属于家族或部族财产,酋长只是族有土地的保护人或经理人。至于法属西非,当地“习惯法并不承认非洲统治者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土地被看成耕地者的公共财产。”西非这种根深蒂固的村社土地公有制阻碍着殖民者对土著土地直接的大规模掠夺,而且西非人民为保有自己生计所系的土地,也坚决反对殖民当局的土地掠夺政策。第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非沿海商品贷币关系已有一定发展。尼日利亚、黄金海岸、塞内加尔沿海地区的土著居民已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欧洲商人也逐渐建立以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业掠夺体系。19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拉各斯出口的棕榈仁由12000吨增加到36000吨。欧洲资本家不用开办种植园,也可以继续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剥削西非人民,获取丰厚而可靠的利润。第三,西非炎热潮湿的气候使许多欧洲白人望而生畏,不愿前来开办种植园。
    这样,在西非除了喀麦隆外,殖民者几乎没有占有大片土地,开办大型白人种植园。就总体而言,殖民者在西非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土地关系。例如在尼日利亚北部,英国人剥夺了费拉尼统治者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宣布“土地和矿产的最高所有权属于英国政府”;但同时又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土地占有关系,土著首领继续依照土著习惯法分配土地,土地转让受到严格控制。在尼日利亚南部,除从皇家尼日尔公司所取得的那部分“皇室土地”所有权属于英国当局外,保存村社或家族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属于全体土著居民,只是土地出租给外来人须经英国总督批准。在黄金海岸,殖民当局也是维持旧的部落土地所有制,根据1900年《租借法令》部落领袖虽可将土地出租给欧洲人,但土地出租的面积、期限和用途均有限制。至于法属西非,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当局掠夺土地的规模也不大,也没有建立白人大种植园。唯有德属喀麦隆例外,德国殖民者先在沿海地区大规模占领土著土地,分配给欧洲大租让公司,建立在奴役非洲“应募工”基础上的大种植园经济。1896年德国当局宣布,“一切空地”均归德国所有。到1913年已建立58个大种植园,分别种植可可、棕榈、香蕉和烟草等。
    在保留传统土著土地关系前提下,殖民当局使用经济和超经济权力,把西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到19世纪末西非地区曾猖獗一时的奴隶贸易已呈强弩之末,但在西苏丹内地家内奴隶制还广泛存在。当时尼日利亚还有上百万名奴隶,法属西非到1905年尚有约200万名奴隶。⑥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殖民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于是殖民当局着手废除奴隶制。1901年尼日利亚英国当局发布公告,规定从1906年4月1日之后出生的所有儿童均为自由人;奴隶制的存在属于非法;取消债务奴隶制。但该公告对奴隶主还是作出一些让步。在黄金海岸,1874年英国总督就宣布了内容相似的废奴条例。1887年起法国殖民当局曾设立一些“自由村”,安置那些挣脱奴役枷锁的非洲奴隶。仅在1905-1907年法属西非就有约30万奴隶获得解放。⑦
    欧洲殖民者在西非采取的土地政策和废除奴隶制措施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小农经营的方式,发展满足宗主国经济需要的出口作物种植业。为此,殖民当局又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手段。首先是用贷币征收直接税。英法德当局在其各自所属的西非殖民地均按人或户对土著居民征收高额贷币税。如在法属西非,殖民当局要求土著居民用法国贷币支付1-3法郎人头税。过去习惯于物物交换、与贷币接触甚少的非洲小农现在为获得足够贷币缴付税款,不得不种植可在市场上出售的出口经济作物。其次是实行强制性行政手段。在英属西非,殖民当局把种植出口经济作物作为农民拥有土地的必备条件。法属西非则推行以行政制裁相威胁的“义务作物制”,如从1908年起象牙海岸农民必须种植一定数量的可可树,否则就被处以罚款和监禁。再次是欧洲殖民当局为推广经济作物种植,采取各种支持、鼓励措施,包括建立试验站和苗圃,提供优良种籽和苗木,指导栽培技术,给予优惠贷款,提高收购价格等等。最后为推动殖民地商品经济发展,殖民当局还在殖民地设立银行,发行纸币。1894年英国建立西非银行,1916年英国商业部在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黄金海岸发行英属西非纸币。1900年法属西非银行成立。
    到本世纪初,西非各地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出口单一经济作物为特征的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的雏形。黄金海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1891年黄金海岸首次出口可可80磅,到1913年已达5.06万吨,占到世界首位。尼日利亚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已呈现地区专业化趋势。棉花与花生的种植主要在北部,可可种植业几乎全都集中在以阿贝奥库塔为主的西部诸省,而油河地区仍是西非最大的棕榈产品产地。1900年棕榈产品超过尼日利亚出口总额的80%。塞拉利昂也以种植棕榈产品为主,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仅次于尼日利亚,此外还出口可拉果,到1913年两者占该地区出口额的90%。1913年花生占冈比亚出口总值的95%。花生也是塞内加尔输出的主要商品,1880-1900年间花生占该地区出口的总值由52%增至73%。象牙海岸、达荷美主要输出棕榈产品,法属几内亚输出橡胶,多哥农民种植咖啡、可可。在喀麦隆,欧洲种植园主要出产可可、棕榈油和橡胶。
    在西非,出口经济作物主要由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种植,如在黄金海岸“所有的可可都由加纳人拥有和经营的大大小小的农庄生产”⑧。西非欧洲资本家主要通过控制流通领域剥削土著农民。大批来自利物浦、曼彻斯特、马赛、波尔多和汉堡的英法德各贸易公司在西非各地操纵、垄断经济作物的收购与出售。它们一般不直接与非洲小农打交道,而是由当地的非洲人及叙利亚人、黎巴嫩人充当中间商,由他们将收购来的经济作物汇集至沿海欧洲商站集中输出。如在19世纪末有20家英国商行在油河地区设立近60个商站,雇佣200名欧洲职员和约200名非洲中间商。该时期西非各地因广泛种植出口经济作物,传统的粮食作物生产面积大为缩小,不得不从海外进口粮食。当时塞内加尔每年输入印度支那大米达1500至2000吨。⑨大批廉价的欧洲日用品注入西非市场,给西非原有的手工业以致命打击。昔日著名的卡诺纺织业和塞内加尔土布业日趋衰落。欧洲垄断资本家在西非低价收购当地生产的经济作物,高价出售西非所需要的粮食、布匹等日用品。19世纪末,在欧洲每吨售价为520法郎的棕榈油在达荷美仅以240法郎收购,⑩在印度支那按每吨160法郎收购的大米在西非售价竟达350法郎。(11)欧洲资本家通过贱买贵卖的“剪刀差”攫取超额利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