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非历史诸问题探略(3)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西非农村社会开始发生一场由传统经济向殖民地经济转换的深刻变革。第一个特征便是农村传统的村社土地所有制日趋瓦解。这主要是出口经济作物种植业发展的结果。首先,经济作物的种植缩短或改变了维持土地公有关系基础的休耕制和定期分配制,象可可树长年生作物,连续种植10年而无需休耕,这就需要小农拥有土地的长期固定使用权,而长期使用权经过登记后往往变为所有权。其次,种植出口经济作物提高了小农对土地价值认识的深化,出现了土地继承权、租赁权和所有权等问题,土地通过出租,转让而日趋私有化。例如,19世纪阿库皮姆的可可农开始向西边森林地带的部落首领购买或租借土地,他们通常集体购买一大片土地,然后按出资多少分得自己领有的一段土地。到1914年前仅在阿基姆阿布库瓦一带就有约800平方英里的土地转卖给外乡人,成为可可农的私有农庄。 殖民地经济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欧洲资本家把西非各国变成自己的矿产原料产地。本世纪初英国在西非殖民地实行租借法,迫使非洲酋长把蕴藏矿产的土地全部转让给欧洲各公司。黄金海岸金矿的主要产地在塔克瓦,1878年法商邦纳特的“非洲黄金海岸公司”获得了第一个租借地,开始运用科学方法采金。1900-1901年来此采金的欧洲矿业公司不下300家,它们从当地酋长获得约4000块租借地作为矿场。其中著名的阿散蒂金矿公司控制的采矿地面积竟达2600平方公里。欧洲租让企业挤跨了非洲人惨淡经营的采金,“到19世纪末,加纳人已被外籍矿业公司完全排挤在采矿业之外了”(12)。到1908年塞康第到塔克瓦铁路修成,大批采矿设备运入,黄金产量急剧提高,输出量亦由1901年的6万盎斯增至1914年的40万盎斯,成为仅次于可可的第二大出口商品。1910年欧洲人在黄金海岸的恩苏塔开始采掘锰矿,1914年后每年输出锰矿石约3万吨。采锡业是尼日利亚采矿业的主要部门,1910年前后欧洲人在包奇高原开始大规模开采锡矿,到1913年已有55家企业投资400万英镑在此采锡。埃努古煤矿是当时西非唯一的煤产地,1916年采煤量达2.45万吨。(13)西非采矿业掌握在欧洲公司手中,土著居民往往被迫成为矿场的契约劳工。 西非殖民地经济的第三个特征是加工工业极不发带。英法德资本家只在沿海城镇开办为数不多、规模不大的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厂,如榨油厂、轧棉厂、锯木厂、碾米厂和棕榈油、椰子干、鱼类罐头加工厂等等,分别对花生、棉花、木材、粮食、棕榈产品、椰子和鱼类等各种农副产品在出口前进行初步加工,而将原料运回欧洲,变成最终产品。1880年法国人在大巴萨姆建立象牙海岸第一家锯木厂,1890年法国人在塞内加尔建立拥有50名工人的第一家榨油厂。 为了畅通无阻地运出西非经济作物产品和矿产原料,以及征服内地、维护殖民统治的战略需要,19-20世纪之交欧洲列强在西非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鉴于铁路便于加强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特别是运输军队及其装备的效率,英法德殖民当局均较重视铁路建设。到1913年英属西非铁路总长1405英里,法属西非铁路总长1545英里,到一战前德属多哥与喀麦隆铁路总长分别为364.5公里与340公里。当时西非所有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往有着特殊的用途。如洛美到阿内乔铁路被称为“椰子线”,此外还有“可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西非各地还修筑了许多通往火车站和水路码头的公路,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港口。这些近代交通运输网都控制在殖民当局手中,它的建设是建立在大量役使土著居民的无偿劳动的基础上,法属西非全境35000公里的公路敷设和维修,90%是靠抽调劳役完成的。一切铁路、港口均是靠借款建筑的,借款利息多由当地居民以各种捐税形式支付。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促使了一批近代城市在矿区、贸易中心、铁路与公路沿线以及沿海港口兴起与发展。 据上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非社会经济开始剧烈变化的年代。西非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非逐渐被纳入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演变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初兴 19、20世纪之交也是西非社会阶级关系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殖民列强对西非的瓜分,非洲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社会统治者(酋长、封建主或奴隶主等)与被统治者(农牧民、手工艺人、城镇贫民、小商贩、奴隶等)为主的矛盾,逐渐变成了西非各族人民同西方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当时不论是经济已经发生变化的沿海城镇,还是正处于变化中的内地农村,都能感觉得到这种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使旧式的反殖武装斗争带有新的性质和特征,而且为西非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的初兴奠定了基础。 经济作物的种植、私有土地的增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西非广大农村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小农阶级,并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这种现象在黄金海岸、尼日利亚等地最为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黄金海岸的经济作物产区出现了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富农。富农中的许多人还经营商业与高利贷。自耕农,即耕种自己小块土地的小农拥有土地3-6英亩。他们地位极不稳定,或发财致富升为富农,或负债破产沦为租佃农。租佃农则佃耕地主或富农的土地,收成的2/3上交。被地主、富农甚至自耕农长期或临时雇佣的农工,有的领取固定的月工资,有的按日计酬或按件计酬。 西非民族资产阶级处于形成的早期阶段。在尼日利亚黄金海岸和塞内加尔等地出现了一批土著商业资产阶级,有的充当欧洲商业公司的中间商,为欧洲商人收购经济作物、推销欧洲日用品。他们逐渐在沿海城市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力图打破欧洲商业公司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有的也向工矿业投资,开办公司,但遭到殖民当局或欧洲资本家的压制和排挤。例如,3个芳蒂企业于1890年在奥布瓦西开采金矿,雇佣200余名工人,不久即被英国人办的“阿散蒂金矿有限公司”所收买。这些土著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还十分薄弱。 西非工人阶级也已经出现。最初一批西非工人主要是在采矿企业、交通运输部门、建筑工地上从事雇佣劳动。在黄金海岸他们大多是农场工人、矿工、铁路工人、船夫、司机、机修工、建筑工、裁缝等。1900年时塞内加尔约有900名各类工种的工人(杂工不算)。 西非民族知识分子的出现是在西非引进、推广西方教育的结果。从19世纪起欧洲殖民当局和教会出于殖民侵略和统治的需要,在西非建立许多进行欧式教育的学校。1827年英国教会在塞拉利昂创办福拉湾学院,1845年英国在巴达格里创办尼日利亚第一所学校。1857年法国圣灵传教会在达喀尔创办了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各一所。1856年和1905年法国与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在塞内加尔的圣路易和塞拉利昂的博城创办“酋长子弟学校”,其目的是培养一批为其“文明事业”所服务的“土著名流”。1909年英国当局又在黄金海岸的阿克拉设立培训师资的学院和工艺学校。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批受过西方教育、掌握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识的近代西非民族知识分子,包括医生、律师、教师、新闻记者、编辑、行政职员、公司雇员等,其中不少人曾到欧洲留学深造,他们逐渐聚合成一支为数可观的政治力量。这些饱尝种族歧视之苦的黑人知识分子较早接触西方文明,受到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走到殖民者愿望的反面,成为西方早期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的骨干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