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有人认为孙中山主观上并不害怕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排斥资本家,这是不真实的。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重要动机就是要避免社会两极分化,防患于未然。他充分承认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成就,承认发展现代经济的绝对必要性,但他并不想把这个伟大的历史责任交给中国的资本家。他要用他的民生主义--主观社会主义的方法达到国家现代化的目的。资本家小量的产生与存在,在他看来不过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恶。民国以后,孙中山痛骂资本家的言论是人所熟知的。所以,说孙中山主观上欢迎资本主义发展,那是不符合事实的。某些人既然承认孙中山是“主观社会主义者”,又说他主观上欢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说不通的。 按列宁的说法,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是一种反动的空想。说它是空想,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他想在非常落后的社会环境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超越现实条件,实行社会主义,这当然是空想。但说它是反动的,不但大多数国民党人不同意,大概许多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不愿承认这一点。我以为,列宁批评其反动性,至少有两个意义:(1)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企图阻止它,是反历史潮流而动。(2)欲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社会弊病,只有靠科学社会主义,靠无产阶级革命。而此时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势如潮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避拒这一潮流,也是逆潮流而动。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形式与内容是如此的矛盾,难怪一般革命党人不能理解,少数有识者亦因其模糊不切实际而不愿附和,至于资产阶级当然更不会热情欢迎它。 人们不能不承认,同盟会革命的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前景是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对于落后的中国来说,资本主义还有相当的发展余地。孙中山和其他民生主义的热情宣传者们无疑都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分子。这些先进分子为什么会害怕和反对资本主义,而对社会主义表示向往呢?以往的研究一般已揭示了其最明显的一面,即孙中山长期在海外奔走革命的经历,使他了解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了解那里的劳动群众的痛苦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在他心目中已不是合于理想的东西。既然资本主义不合他的理想,要寻觅理想的东西势必去注意那些否定资本主义的运动,即社会主义运动。所以西方社会主义成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当然,中国历代均平思想给孙中山提供了易于接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可是,孙中山毕竟不是在工人运动中涌现的领袖,又不是严格的学者,未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他是实际革命家,是个以封建专制王朝为革命对象的革命家,他的革命,客观上必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他的思想也必然易于与资产阶级合流。所以,尽管他主观上反对资本主义,厌恶资本家,但实质上,他却只能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中汲取思想养料,来造成自己的主观社会主义。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须待进一步分析和阐明。这就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纲领会以社会主义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说,其资产阶级的纲领会披上社会主义的外衣,是与中国资产阶级的实际状况和孙中山对自己阶级地位的自我意识有关的。 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太微弱了。孙中山多次讲到中国的资本家尚未出世。他当然不可能以为自己是这个未出世的阶级的代表。就其主观上说,他倒是真诚地同情中国农民的遭遇。他曾自述:“吾受幼时境域刺激,深感到实际上及学理上有讲求此问题(指民生问题--引者)之必要。吾若非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则或忽视此重大问题亦未可知。”(注:宫崎寅藏:《孙逸仙传》,《建国月刊》3卷4期。)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最初形成时期确实带有解脱农民苦痛的强烈动机。但后来逐渐定型的以亨利·乔治思想为主的平均地权论已不再直接反映农民的愿望。因此也不能断定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农民要求的直接表现。尽管民生主义外观上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然而谁也不致误认它与工人运动有什么直接联系。 由上可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是中国社会中任何一个特定阶级自己锤炼出来的思想。或者说,它不是任何一个特定阶级的阶级意志的直接表现。这样的思想,只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特别关切,同各个阶级都有关联而又存在相当距离的知识分子最容易接受。这种思想聚拢了古今中外多种不同的思想,其外表的阶级色彩已十分模糊。因此,对于清末的社会实际,对于革命党人的实际革命运动来说,民生主义都显得具有超越性,或者说,它理想主义的成分太重,因此它是孙中山革命纲领中最缺少现实性的部分。 更进一步说,民生主义是中国社会旧的统治阶级已经没落,而新的阶级尚未成长起来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独特思想,它是西方社会主义在中国被扭曲的形式,是中国古代均平思想的近代版,是下层劳动群众要求摆脱困苦的愿望的学理化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欲望在革命运动中的折射。总之,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成熟的思想,是落后的社会条件下的超越现实的思想。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缺乏现实的阶级基础,得不到广泛的群众支持。因此对现实的革命运动不可能产生直接的推动力。但这不等于这一思想没有任何历史意义。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预言性质,它预示了中国社会独特的发展道路,即由于资本主义得不得顺利发展的机会,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脆弱,所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将取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说具体些就是,在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里,无产阶级在广大农民同盟者的支持下,提前走到历史的前台,承担起革命的领导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将起到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联合起来,把各个拥护革命的阶级联合起来的特殊的历史作用。自然,民生主义本身也不能不适应新的情况而适当改变自己的内容与形式。 可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未来,而不在当下,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