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法国败降对二战战局的影响
1940年6月法国败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和深远,它的影响绝不单限于欧洲而是及于全世界,以致可以说,它成为欧战扩大为世界大战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或者就说,它是欧战扩大为世界大战的催化剂,孕育了战火的扩大,促使了二战从其初期的局部战争阶段向着全球性世界战争新阶段的转变。 为此,应该从二战全局着眼去重新评估法国败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当时国际关系及二战战局的深刻影响和它的历史地位。 一、欧洲格局的根本变化 由于法国沦亡,英国危殆,彻底打破了欧洲各国之间原来力量对比的平衡,改变了整个格局:由原来德国、英法、苏联三足鼎立的态势,变为德国、苏联两强对峙的格局。 这就急剧地引起苏德关系的变化。 在这之前,苏德双方维持了暂时的、不巩固的同盟关系(即使是策略手段也好)。法国败降之后,使希特勒面临重大的战略抉择:是西攻,还是掉头东进? 法国的迅速败降,使希特勒战争的初期胜利处于巅峰,希特勒本人无论对英国还是对苏联都作了错误的估计,都低估了这些对手的抵抗决心和作战实力。对英国,他认定它们必然会承认“一败涂地,绝无希望”,因而几乎不需要再经过一场严重的战争,只须略施压力,就会就范,就可以听从他所给予的条件妥协求和,然后和他一起进攻苏联;对苏联,他更是严重低估了其军事力量,1939~1940年小小的芬兰曾经成功地挫败了苏军的初次入侵,肯定助长了他的错误判断和看法。正是这样,使希特勒在1940年7月中旬,在英国一再表示继续作战的决心,诱和不成,不得不下达入侵英国的第十六号指令,想以战逼和的同时,又作出了征服俄国的决定。他估计在一次速决战中就能征服俄国,时间只需4~6周[①]。这是他敢于在对英战争未结束的时候,就掉头东向,甘冒两线作战的风险的原因。欧洲的战火不可避免地向东蔓延了,但也已经埋下了希特勒最终失败的种子。 法国迅速败降之后出现的新局面,同样使苏联震动。苏联当时认为,在希特勒下一步行动中,英国只可能有两条出路:媾和或者失败。无论哪一种,其结果都意味着希特勒能从西线腾出手来,挥师东进,而无须再顾虑两线作战的威胁。战争危险显然已迫近了,这就使苏联迅速调整其对德政策。1940年夏秋,苏联总参谋部制订了作战计划,认为“苏联必须准备在东西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法西斯德国被看作是最有可能和最危险的敌人”[②]。在法国战事吃紧时,作为对付德国可能的威胁,苏联已经加紧营造“东方战线”,1940年6月中旬抢占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法国投降的第二天,1940年6月23日,又立即抢先解决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哥维纳地区,限令罗马尼亚四天内割让这两地,紧急抢占,从而完成了“东方战线”。之所以如此紧急,为的是和德国争夺巴尔干。德国控制了巴尔干,就取得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和后勤基地,而苏联则希望使之成为自己的安全区。罗马尼亚由于其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必争之地。争夺巴尔干实际上从法国败降、德军东调之后就紧张进行了,这实质上是德国掉头东向,准备进攻苏联的一个步骤,它不可避免地迅速恶化了苏德关系。 虽然苏德战场的出现是1941年6月的事,离法国败降已经一年,但是欧洲战场的主要战线由西线转移至东线,战局扩大的绪端却始自法国战场的结束,使希特勒能从西线腾得出手来,才有可能转移其主要注意力于东方,实现其征俄的梦想。于是可以说,欧洲战局的扩大和深化,苏德战场的出现,是法国败降的一个严重后果。 二、非洲战场的开辟 墨索里尼是瞅准了法国败局已定的时机才匆忙参战的。在欧战开始后,意大利宣布不参战,一直心存观望,袖手旁观。但是希特勒在西欧的军事胜利激励了他,使他认为不能等到希特勒完全取胜之后才介入战争,这样他将不会分沾到多少胜利果实。在1940年3月18日,他和希特勒在勃伦纳山口的会见时,就答应了“一俟德国的进攻造成一个有利的形势,意大利就立刻介入战争。如果德国人推进得不十分迅速,那么他不到关键的时刻就不采取行动”[③]。在4月间,他还考虑将于1940年8月或9月,甚至晚到1941年春天参战。但形势的发展不待人,至5月13日,他把时间提早到要在一个月内参战。只是到5月28日,在确实听到比利时已经投降,形势不容再拖的时候,墨索里尼才把介入战争的时间定在6月10日,因为“再拖下去会使德国觉得意大利是在等到万事大吉以后才介入”,这样就难以开口了。 但是意大利的战争目的不同于德国,它梦寐以求的是重振罗马帝国的雄风,建立东非帝国,称霸巴尔干和地中海。它的参战,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国际关系和战局:一是把它自己绑在纳粹的战车上,直接促使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的,抢夺胜利果实。意大利乘法国沦亡、英国危殆之机,转移其兵力于东、北非,以夺取英法在东北非的殖民地,建立其东非帝国。1940年7月,开始进攻苏丹和肯尼亚。同时,在北非的昔兰尼加和埃及,数量占优势的意军也早已和英军进入交战状态,至9月,意军深入埃及,占领西迪巴拉尼,其意图是在东非控制红海出海口,在北非控制苏伊士运河,从而锁住英帝国通往印度洋的生命线。显然,其结果是战火蔓延到非洲,开辟了非洲战场。10月,意军入侵希腊,意味着战火也烧到巴尔干。 这些表明了意大利正在实现它在参战之前的想法:在非洲和东南欧打一场“并行的战争”,来解决它自身的问题,而不完全跟从德国走。这样,并不按希特勒的意愿和进程,在非洲和巴尔干出现了和西欧以及正在紧张准备中的东欧、苏联战场的“并行的”战场。 这也是法国败降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战火已经越出了欧洲,烧向巴尔干和非洲。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