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回忆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的文献》 陈叔亮 参加讨论

陈叔亮,1955年万隆会议时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政务参赞
    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在雅加达东北500多公里上空起火爆炸。飞机上载有出席亚非会议的我国先遣人员和去万隆采访新闻的中外记者共11人,全部遇难。飞机是在香港机场停留时,被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在货仓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起飞后不久爆炸的。其目标是中国代表团,特别是周恩来总理。
    4月16日,周总理率代表团由仰光顺利飞抵印尼雅加达。4月17日,又抵达万隆。
    4月18日,亚非会议正式开幕。在印尼总统苏加诺致开幕词后,各国代表团长相继作一般性发言。发言中,绝大多数国家代表都希望亚非会议能有助于消除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反映了亚非14亿人民的普遍愿望和一致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为殖民主义大唱赞歌,对共产主义大加污蔑,胡说什么老的“殖民主义已经衰亡”,而共产主义则是一种“新式的殖民主义”。他们叫嚣:“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4月19日上午,有个别国家的代表甚至攻击中国,胡说什么中国在云南省建立民族自治区域是对他的国家的一种颠覆活动。这股阴风是从华盛顿刮来的。合众社早在会议之前就已透露,美国希望亚非会议“与会国家的美国的朋友”能够达到美国的目的--“制止周恩来”。
    这样,会议一开始就面临着破裂的危险。不少人为会议的前途担忧,人们的目光都投向中国代表团,都在期待着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大家普遍认为,“会议的命运将系于这个演说”。
    4月19日上午,周总理安坐在席位上静静地听着其他国家代表发言,并不时地记笔记。上午的会议结束后,周总理没有马上离开会场,而是留在席位上亲自起草下午的发言稿。回到旅馆后,也不休息,立即向秘书口述发言的内容,并由译员译成英文。
    当天下午,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会议厅,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当会议主席宣布请周恩来总理发言时,场内掌声雷动。周总理神采奕奕地健步走上讲台。周总理说他的书面发言稿已经在会场散发,现在是作补充发言。这时会场鸦雀无声,不但各国代表和记者,就连来宾席上有些外交官也都掏出笔记本,准备记下周总理的讲话内容。
    周总理在发言中首先表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接着,他指出,亚非国家之间存在着“求同的基础”--遭受殖民统治的痛苦,并提出不应让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上的不同,妨碍会议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周总理还就某些代表针对中国提出的有关思想意识、宗教信仰自由和所谓“颠覆”活动等问题,逐一解释,并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在亚非国家中散布的反华谰言,周总理说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看看事实真相。最后,周总理号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共同努力。
    周总理的发言受到了代表们的热烈欢迎和赞赏。许多国家的代表走到周总理的座位旁边,同他热烈握手,表示敬意。这篇短短18分钟的发言,给各国代表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人们普遍赞同周总理在发言中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就连曾在大会上攻击过共产主义的一些代表,也表示“这个演说是出色的”。人们感到,两天来曾经笼罩在会议上空的阴霾被驱散了。
    周总理的发言打破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拨正了会议的方向,是整个亚非会议的一个转折点,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
    对如何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有利于维护各个国家获得的政治独立,进而改变殖民主义长期统治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这是亚非国家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由各国代表团团长组成的政治委员会内的讨论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到4月23日将近中午,离原定会议闭幕日期--4月24日只有24小时了,然而,讨论却仍然毫无进展。
    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五项原则是周总理于1953年12月31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判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时首次提出的。1954年6月,周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两国总理会谈公报中正式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国同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关系的基础,并且认为应该成为整个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入人心,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和支持。在政治委员会上,缅甸总理吴努正式提出建议,要求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宣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来指导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国家的代表支持缅甸的提案。也有一些国家的代表提出另一些提案,如“七点建议”、“四点计划”等等,虽然措辞各不相同,但同五项原则的精神大体上是一致的,这类提案共有6个之多。
    但也有一些国家的代表,吹捧帝国主义组织的侵略性军事集团,说什么“小国”、“弱国”要“生存”,只有参加这类军事集团。他们并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反对“和平共处”。有的说,不懂得“共处”包含什么内容;有的说,“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名词”,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