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人才思想(2)
拿破仑的御人术 对人才善于发现、合理使用、科学管理是用人的正确之道。仅仅会发现人才,而不会用,更不会管,那人才也发挥不出作用,更不能形成人才的群体形势。所以,对人才的驾驭、管理是伟人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保障。拿破仑的御人术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量才而用,人尽其才,注意人才使用的合理性。缪拉和贝西埃尔皆为法军第一流的骑兵指挥官,都晋升为帝国元帅,但两人性格完全不同。缪拉,勇猛非凡、敢冲敢打,但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适于冲锋陷阵。贝西埃尔则精力充沛,凡事深谋远虑、小心谨慎、勇敢沉着,即便置身于极其猛烈的炮火中仍能保持镇定、清醒,且其眼界开阔、观察能力极强,有调遣骑兵的高超才能,善于指挥骑兵后备队。于是,拿破仑让缪拉担任前卫指挥官,而使贝西埃尔掌管近卫猎骑兵,司护卫总司令和大本营之职。另一位帝国元帅贝尔蒂埃生性缺少果断,不大适于指挥军队,然而具有当好参谋长的一切品质。他熟悉地图,极善于领导侦察部队;他经常亲自检查命令的下达情况,善于把极复杂的军事行动写成简单明了的报告。[(12)]因而拿破仑从进军意大利开始就让其担任自己的参谋长,直到1814年退位,时间长达近20年。拿破仑在布里埃纳军校时,有位同窗--布里昂。他具有天赋的、十分惊人的记忆力;能说、写多种语言和文字,笔端敏捷,跟得上口授的速度;熟悉政府各机构的情况,精通国际法;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非凡的活动能力。所以,他成为地位显赫、众人梦寐以求的拿破仑的私人机要秘书。前提及的富歇和塔列朗分别具有警务和外交方面的高超才能,从而两人就掌握了这两大部门。这种才用其所的方法,使人们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获得满足,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赏罚分明,不徇私情。拿破仑恰如其分地利用此法来建立严明的军纪,鼓舞军队的士气。在意大利代戈战役中,为夺取一处高地,法军发动了猛攻,前两次都被守军击退。拿破仑派其侍从拉纽斯指挥发动第三次进攻。拉纽斯寻常神勇,用剑尖挑着帽子杀向高地,一番激烈搏杀,取得胜利。为嘉奖他,拿破仑提升他为旅长。同在意大利,当法军主力离开帕维亚城时,该城暴动。留守的法军未经抵抗就投降了。拿破仑回军镇压了起义,同时逮捕了指挥该城法军的大尉。大尉大喊冤枉,说自己只是执行了加谦将军的命令。当时加谦将军为起义者俘虏。起义者用枪顶着将军的咽喉逼他下令守卫的法军投降。所以大尉认为自己无罪。拿破仑则认为,大尉虽有服从加谦的义务,但当将军被俘时,其命令是绝不应该执行的。因而大尉罪不可赦。最后,大尉被战地法庭处以极刑。对高级官员的错误,拿破仑一视同仁、毫不留情。马塞纳因贪污军饷之事而被解除意大利军团司令的职务;布里昂位高权重,且从少儿起与拿破仑就是亲密朋友,但因贪污渎职被贬为一介平民。 第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部属,以情动人。拿破仑的“气质中有两种品德占优势--仁慈和急躁。”[(13)]其仁慈使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自己的将军、士兵,乃至家仆、侍从相处时,他从不摆架子,显得相当随便。仁慈也使他非常关心部属。在意大利,有一次当部队宿营后,他亲自整夜巡查岗哨以防敌军偷袭。“他在一处岗哨查到一名掷弹兵斜倚树根睡着了。他不去喊醒他,却接过那枝枪替他就地站岗约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了正在替他放哨的司令官的相貌,十分恐慌和绝望,跪倒在他跟前。‘朋友’,拿破仑说,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可要小心。’”[(14)]当然,拿破仑也有急躁冲动的时候。在埃斯林根战役中,他心爱的元帅拉纳被炸断双腿,“拿破仑连忙向他奔去,泪如雨下。他蹲在拉纳的身边,把他抱在怀里,鲜血浸红了他的衣服。‘拉纳,你认出我了吗?’他重复道,‘是波拿巴,是你的朋友!’受伤的拉纳看着他,低声说:‘是的,陛下,您失去了您最好的朋友。’‘不,不,你会活的,拉利(医生),是吗?您要担保他活着。’周围的人告诉拿破仑,这样激动可能会导致元帅死亡,他这才紧握着拉纳的手站了起来。他骑马即要离去,可突然,他泪如泉涌,从头上摘下帽子,扔在地上。一个士兵想去捡,‘别捡!’他咆哮道。接着,他让自己的马在这顶帽子踩来踩去……第二天,拉纳去世了。病房恶臭难闻。马尔博见皇帝要进去,便迎上前去,劝他别进,说里面呆不得。拿破仑一把将他推到一边,径直走到元帅床头,久久地拥抱着他。”[(15)]这种急躁和冲动中同样显现出他对下属的关心、关怀之情。正因如此,官兵才忠心耿耿,效命疆场。 第四,身体力行,树立榜样。作为最高领导者,只说不做,说做不一,不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其言论、措施都将显得苍白无力,难以使部属心悦诚服。拿破仑要求,凡是要士兵做到的,将官必须做到,指挥官必须在一线指挥。早在土伦战役中,他亲率士兵冲锋陷阵,其坐骑被炮弹击毙,自己的小腿也被击伤,但仍指挥战斗,直至胜利。他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一直贯穿一生。在洛迪战役中,身为意大利军总司令的拿破仑,亲自指挥两门炮切断奥军前去破坏木桥的唯一小道。当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他又一次冲在前面,率军杀上木桥,“英勇的拉纳第一个冲到对岸,拿破仑本人第二个。”[(16)]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令士兵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士兵亲切地称他为“小伍长”。此后的阿尔科战役中,拿破仑在危急时刻,再现神勇。“他擎着军旗,猛冲到桥上,把旗子竖在那里。”[(17)]但奥军火力强大,法军再次败阵。在后撤时,拿破仑被挤下堤坝,陷入沼泽,情势危险。法军眼见此景,转身对追赶而来的奥军一阵猛冲,救出总司令,并夺取了桥梁。这种奋不顾身、身先士卒的精神,在拿破仑成为皇帝后依然保持着。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的将帅个个舍生忘死,冲杀在前,使其士兵奋勇无比,从而使法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第五,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是用人之道的重要方面。它既可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又能使人才不至于造成无谓的损失。在乌尔姆战役开始前,拿破仑让下属挑选一名可托以重要侦察任务的青年军官。伯纳上尉被选中。他毕业于法国综合技术学校,是位胆大心细又很聪明的工程师。执行任务归来后,拿破仑亲自询问他。伯纳一一作答,并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直扑维也纳的战役计划。拿破仑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个难得之才,应予以保护,将来必有大用,所以就对拉普将军说:“那是个有为的青年人,他的观察是正确的。我不能让他去冒被打死的危险;我以后还用得着他。告诉贝尔蒂埃,下令叫他离开这里去伊利里亚。”[(18)]因而伯纳没能参加即将来临的战役,还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处分。他不清楚拿破仑的苦心。战役结束后,皇帝要提升那些功劳最大的军官。当他看过晋升营长一级的那些上尉名单中没有伯纳时,皇帝亲笔把伯纳之名添在其它人前面。后来在1812年战役前,拿破仑再次找到伯纳让他介绍伊里利亚的情况,伯纳的回答使他升任上校,不久,伯纳得到皇帝的重用成为了皇帝的副官,后来伯纳成为闻名全欧的工程师军官。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