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赞赏、推崇斯宾塞的生物社会学:“善夫斯宾塞尔之言:‘民之可化,至于无穷,惟不可期之以骤’。”〔29〕因此在严复看来,革新中国社会应遵循历史进化的自然规律,不能选择暴风雨式的激进变革方式,而应是渐进温和的过渡过程。他清醒地意识到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启蒙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但这个历史任务的实现被诉诸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而不是被期待为具有否定性、飞跃性特征的社会政治革命。严复像其他维新志士一样,认识到科学与民主对建立近代国家的根本性意义,但却没能为这一近代基本理想的实现寻找到基本的历史前提,即没能找到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直接现实道路。这个历史前提或现实道路,就是赢得民族独立和实现否定专制政体的政治革命;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找到一种现实的基本社会力量,这一力量就是农民大众。在严复的思想视野、思想结构中恰恰缺少了这样一个基本环节。如果说严复主张启蒙国民之进化过程的观念有其巨大而长久的历史合理性,那么在争得启蒙中国民众的条件上他却留给了我们一个历史性的遗憾。 严复在直接现实历史性上失败了,但这并没有淹没他的启蒙理想的光辉。民主、自由、科学作为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基本要素和主导灵魂,没有因为严复实现这一理想的方式苍白无力而失去它们作为历史根本契机和生命动力的真正意义。遗憾的是,这个百年来进步学人苦苦求索的主题,在争得了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后并没有随之得到落实。百年屈辱留给国人的心理创伤实在太严重了,由此而来的对西方社会的拒斥心理和历史惯性的不良作用,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基本进程大大受挫。邓小平在“文革”后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伟大观念,不正是一百多年来先进中国人所追求的民主与科学这一近现代历史过程中的两大主题吗?在我看来,只有在上述的整体历史行程中,严复的悲剧与意义才能够得到合乎历史逻辑的说明。 注释: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2〕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蔡元培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1页。 〔3〕《论世变之亟》,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册(上),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4〕〈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上),第16页。 〔5〕〈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上),第16页。 〔6〕《译《天演论》自序》,《严复集》第5册,第1321页 〔7〕《天演论》,同上书,第1351页。 〔8〕《穆勒名学)“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1036页。 〔9〕《穆勒名学)“部首引论”,(严复集)第4册,第1028页。 〔10〕《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上),第23页。 〔11〕《穆勒名学》“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1047页。 〔12〕《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上),第44页。 〔13〕《穆勒名学》”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1028页。 〔14〕《西学通门经功说用》,《严复集》第1册(上),第49页。 〔15〕《译《天演论》自序》,《严复集》第5册,第1319-1320页。 〔16〕《蔡元培全集》第4卷。第352页。 〔17〕《论世变之亟》,《严复集》第1册(上),第2页。 〔18〕《辟韩》,《严复集》第1册(上),第33页 〔19〕《辟韩》,《严复集》第1册(上),第34页。 〔20〕《辟韩》,《严复集》第1册(上),第34页。 〔21〕《原强》,《严复集》第1册(上),第36页。 〔22〕《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上),第27页。 〔23〕《原富》“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917页。 〔24〕《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上),第43页。 〔25〕《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上),第44页。 〔26〕《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上),第44页。 〔27〕《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上),第45页。 〔28〕《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上),第45页。 〔29〕《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上),第2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