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阔端系诸王的世系传承 《史集》和《世界征服者史》均说阔端约在1246年贵由汗即位后不久就去世了,《蒙古源流》则说他与萨班均死于1251年,而陕西户县草堂寺和周至县重阳万寿宫保存着几道阔端太子令旨碑,最晚的令旨颁布于1247年,而到了1250年即有其子“弥里杲带太子”同样口气与内容的令旨,(注:《一二五0年周至重阳万寿宫圣旨碑(六)》,《元代白话碑集录》。)以此可以推知阔端当卒于1247至1250年之间。《元史》卷107《宗室世系表》载阔端有子五人,依次为灭里吉歹、蒙哥都、只必帖木儿、帖必烈、曲列鲁。《史集》中提到有三子,但只著录了蒙哥都、只必帖木儿两人。从传世碑刻资料和藏文史料看,前三人均有明确记载,得到印证,后两人则缺乏旁证,难以信从,前人早已指出《宗室世系表》错误百出,此即一例。 阔端长子灭里吉歹除《宗室世系表》的记载外,陕西周至县《一二五0年周至重阳万寿宫圣旨碑(六)》也有记载,称作“弥里杲带太子”(注:《一二五0年周至重阳万寿宫圣旨碑(六)》,《元代白话碑集录》。),从他当时在西凉的斡耳朵对陕西京兆路大小官员发布令旨来看,他大约在阔端死后的1250年左右一度管理着兀鲁思,统治原西夏故地。因他没有参加1251年的忽里台大会,可能就死于1250至1251年期间。又,《至正集》卷45《曹南忠宣王神道碑铭并序》载太宗时也柳干“嗣宿卫,事岳里吉太子,从阔出、忽都秃太子伐金,遂侵宋。”岳里吉太子,前人均不知其所从出,按也柳干是蒙古札剌儿氏,该部亦鲁该千户属于窝阔台兀鲁思,也柳干当出身该千户,故“嗣宿卫”,当时窝阔台子孙通称太子,如此处之阔出太子即窝阔台第三子,则也柳干所伏侍之岳里吉太子,也应为太宗子孙,或即灭里吉歹。《宗室世系表》又载灭里吉歹有子名也速不花,《元史》卷5《世祖纪》载至元元年,“给诸王也速不花印”,至元二年,“以诸王也速不花所部戍西蕃军屡有战功,赏银三百两”(注:《元史》卷6《世祖纪》。)。其分地当靠近青海吐蕃地区。至元二十五年,也速不花谋叛受诛,子孙情况不明。 阔端次子蒙哥都的活动也频见于史,他因参加1251年拥立蒙哥忽里台大会而另获分地。藏文史书《红史》记载忽必烈南伐大理前,驻军六盘山,“凉州大王蒙哥都与上师(八思巴)一起前去会见,十分欢喜,王子忽必烈赠给凉州大王蒙古马军一百去迎请萨迦人,八思巴给忽必烈汗灌顶,由此建立了施主与福田的关系”。(注:《红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汉文版第43页。)《元史》卷135《月举连赤海牙传》称其曾“从太子满哥都征云南,战数胜”。满哥都即蒙哥都的异写,太子是说他的身份为本兀鲁思首领,太宗子孙,这种用法在元代文献中几成惯例。从这两条材料看,蒙哥都往六盘山见忽必烈是要参加伐大理之役,大理之役后蒙哥都不见于史。《宗室世系表》载蒙哥都子名亦怜真,元代《巩昌府城隍庙令旨碑》记马儿年十一月亦怜真大王于永昌府颁令旨命修巩昌城隍庙(注:《陇右金石录》卷5。),由于永昌府系至元九年赐名,所以此马儿年当为壬午年(1282)或甲午年(1294),而以前者的可能性较大。敦煌莫高窟第61窟有寅年亦仁真(irincin)王子使臣帖木儿不花的题记(注:见《敦煌石窟回鹘蒙文题记考察报告》,《敦煌研究》1990年第4期。)。《元史》卷15《世祖纪》至元二十五年(1288)正月条云,“赐诸王亦怜真部曲钞万锭”。二十七年,“章吉寇甘木里,诸王术伯、拜答寒、亦怜真击走之”(注:《元史》卷16《世祖纪》。)。甘木里就是哈密力,术伯、拜答寒皆为镇守瓜、沙至哈密一带的宗王。从亦怜真戍守哈密,其使臣在莫高窟题字,联系到其父蒙哥都分封于阔端兀鲁思西端,部下月举连赤海牙为畏兀儿人,高昌亦都护所尚公主多是窝阔台系特别是阔端一支所出的事实,可以推知他们的分地当在瓜沙至哈密一带。大德元年(1297)正月,亦怜真入朝时死于道,后裔情况不明。其分地似为察合台后王出伯、合班系诸王所有。 阔端第三子是只必帖木儿。据藏文史料记载,阔端迎请萨迦班智达到凉州后,“由于教主的赐福,他得到了一个叫只必帖木儿的儿子”(注:《萨迦五祖全集》函313a-b,转引自〔匈〕J·史尔弼著《八思巴上师遗著考释》,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二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如果这一记载可信,那么只必帖木儿当生于1247年到1250年之间,即是说阔端死时他还在襁褓之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参加蒙哥汗即位大典。《逊都思氏世勋碑》说只必帖木儿直承阔端“嗣镇河西”,这正符合幼子继承的蒙古草原习俗。《红史》和《汉藏史集》都明确说阔端仅有只必帖木儿等三个儿子,与《史集》的说法一致,成书较早(1363)的《红史》更是自称其系谱抄自蒙古秘笈《脱卜赤颜》,可信度较高,所以《宗室世系表》关于阔端还有四子帖必烈、五子曲列鲁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唯《史集》窝阔台合罕后裔世系表在阔端之孙一栏列有曲儿鲁克一名,或即曲列鲁,《宗室世系表》当误孙为子,只是不知其父为何人。成宗元贞元年四月,“平阳民诉诸王小薛、曲列、失伯部曲恣横,遣官鞠之”(注:《元史》卷18《成宗纪》。)。大德七年(1303)七月,“赐诸王曲而鲁等部钞币有差”(注:《元史》卷21《成宗纪》。)。屠寄认为上述的曲列、曲而鲁就是《宗室世系表》之阔端幼子曲列鲁,“盖自河西流入河东”(注:《蒙兀儿史记》卷37。)。今按当以孙为是。 《宗室世系表》只必帖木儿身后无嗣,而曲列鲁有子称汾阳王别帖木儿,其系谱为:曲列鲁大王--汾阳王别帖木儿--荆王也速也不干。《元史》卷25《仁宗纪》载延祐二年(1315)九月,“赐诸王别铁木儿永昌路及西凉州田租”,卷26延祐四年闰正月(《诸王表》作七年),“封别铁木儿为汾阳王”,则别铁木儿承袭了只必帖木儿王位下似乎是没有疑问的。如果别铁木儿不是只必帖木儿所出,就不可能继承该王位下,最权威的史料《逊都思氏世勋碑》在只必帖木儿之后只提到了荆王也速也不干,《宗室世系表》把他列在别帖木儿之子一栏。因此,综合中西记载,把曲列鲁和别帖木儿都看作只必帖木儿之子,两人为兄弟关系似更合乎情理一些。 泰定元年(1324)九月乙酉,也速也不干进封荆王,但仍属有势力的宗王之列,甘肃行省就曾称“荆王位下概管军民,最为富庶”,“本位下多有钱粮,军民富庶”。(注:《永乐大典》卷19421站赤六。)但是当也速也不干站在上都方面参加天历天顺之战后,其王位下便开始走下坡路。据《元史》卷137《阿里海牙传》记载,当时陕西诸王及行台官起兵支持上都,分军三道东取河中、武关、虎牢,荆王也速也不干驻营河南之白马寺,上都失败后,由他传檄放散诸军西还,其作用举足轻重,当文宗胜利后,严厉打击报复陕西四川诸王与官员,至顺元年(1330)正月,“召荆王之子脱脱木儿赴阙”(注:《元史》卷34《文宗纪》。)为质,同年,荆王也速也不干从镇西武靖王搠思班远征云南,并留镇当地,可以看作是一种惩罚。顺帝即位后,力反燕铁木儿专权时镇压异己的做法,荆王位下才有所复苏。《元史》卷28《顺帝纪》至元元年(1335)十二月壬辰条载:“诏宗室脱脱木儿袭封荆王,赐金印,命掌忙来诸军,设立王府官属。”《元史》卷108《诸王表》荆王条下依次为也速不坚(也速也不干)、脱脱木儿、脱火赤,似乎以脱脱木儿直承也速也不干,可是《顺帝纪》至元三年十一月条又云:“诏脱脱木儿袭脱火赤荆王位,仍命其妃忽剌灰同治兀鲁思事。”《诸王表》荆王脱火赤项下有“口口口年封,至顺二年来朝”的记事,则脱脱木儿与也速也不干之间尚有脱火赤,其袭荆王位当不晚于至顺二年,也即也速也不干最后一次见于史的至顺二年十一月左右,当时脱脱木儿尚在阙为质。至元元年脱火赤死,脱脱木儿才袭位。只是脱火赤与也速也不干、脱脱木儿父子的关系尚不清楚。脱脱木儿身后绝嗣,《元史》卷92《百官志》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条载:“至正三年七月,中书省奏:阔端阿哈所分地方,接连西番,自脱脱木儿即没之后,无人承嗣,达达人口头匹,时被西番劫夺杀伤,深为未便!遂定置永昌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以治之。”永昌宣慰司设在今永昌县城,宣告了荆王位下的终结,活跃于河西一百余年的阔端家族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注:此后史籍仍有关于荆王或西凉王的记载,但与阔端家族无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