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漫议后周“都点检”之职与“点检作天子”之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杨洪权/丁鼎 参加讨论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四月, 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北征契丹。周军所向披靡,很快攻取了燕南数州,沿边城邑皆望风而下。世宗正当准备挥师直捣幽州时,不幸得了重病,于是只得下令班师还京。
    周军此次北征途中,曾发生过一次蹊跷、神秘的事件,对当时政局影响甚大。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有一天,周世宗在四方进奏的文书当中发现混有一只皮囊,囊中盛有一段长达三尺余的木头,上面题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大字〔1〕。世宗见到后非常惊异。 当时后周政府中任殿前都点检的是张永德,此人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与周世宗为郎舅关系。他战功赫赫,威望素著,统领中央禁军,权倾一时。于是周世宗班师回京后即对身居殿前都点检要职的张永德作了重点防范,免去了其都点检职务,解除其军权,改任其为荣誉性的宰相职务。并另任资望较浅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周世宗作出的上述安排后就病死了,由其七岁的儿子郭宗训(周恭帝)继位。次年正月朔日,身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奉诏率军前往镇、定二州前线抵御契丹与北汉联军。大军刚到开封城北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便在亲信将领们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回军开封,从年仅八岁的周恭帝手中取帝位而代之,建立起赵宋王朝。于是周世宗于北征途中所见到的木上题字“点检作天子”便被旧世史家牵合附会为预示赵匡胤代周称帝的谶言。
    近来,顾吉辰先生对上述“点检作天子”之谶提出新见,说这是“一块以‘都点检当天子’为主要内容的、蛊惑人心的政治谣言。”“这是由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并认为“那些政治谣言”是“导致富有生气的后周王朝倾刻颠覆、实现赵匡胤上台的真正原因。”〔2〕考诸有关文献,便知这种观点似是而非, 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值得商榷。
    将当时流传的“点检作天子”一谶说成一场政治谣言似无多大问题,因为历史上的谶言多为政治谣言式的预言。可是将其说成“这是由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云云,却是大有问题的。考诸《旧五代史·周世宗纪》、《宋史·太祖本纪》和《宋史·张永德传》,可知这条谶言出现时,担任后周殿前都点检的不是赵匡胤,而是资历、威望远在赵匡胤之上的张永德。其时赵匡胤的职务仅为忠武军节度使(此前曾任殿前指挥使,位在殿前都点检之下)。据此可知,将这条谶言说成是“由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在事理逻辑上很难说得通。
    我们认为这条谶言的产生与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有关。当然,我们这样说并非意味着这条谶言是由张永德及其亲信所策划、炮制,而是说有可能是当时某个有识之士鉴于张永德所任的殿前都点检之职位高权重,对帝位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因而以谶言的形式向周世宗提出警示。由于五代时期手握重兵的武将劫夺帝位已成惯例。正如后晋大将安重荣所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3 〕而当时张永德所担任的“殿前都点检”为总领禁军及统率出征各军之最高指挥官,是后周权位最重要的武官,此职最有条件劫取帝位。“点检作天子”一谶的出现当与此相关。
    殿前都点检一职是五代后周特设之武职;始设于周世宗当政时期。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载:“殿前军起于周世宗,是时太祖(赵匡胤)为殿前司都虞侯。初诏天下选募壮士送京师,命太祖择其武艺精高者为殿前诸班,而置都点检,位都指挥使上。太祖实由此受禅,见于国史。欧阳文忠公(修)为《五代史》,号精详,乃云‘不知其所始’,盖考之未详也。”此职当是由大内都点检演变而来。顾名思义,可知此职主职禁军。因此,凡任此职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周太祖郭威时,曾于广顺二年秋七月丙子以小底都指挥使、汉州刺史李重进为大内都点检兼马步都军头;以内殿直都知、附马都尉张永德领和州刺史,充小底第一军都指挥使〔4〕。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5〕,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6〕。郭威当政后期似乎取消了大内都点检一职, 而改任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7〕。世宗柴荣继位后,也未见再设大内都点检一职, 而改任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小底都指挥使也未再见,其名称可能改为殿前都虞侯。赵匡胤在高平之战中立功后升任殿前都虞侯。显德三年(956年)十月甲申, 世宗又宣授赵匡胤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8〕。此时,张永德仍为殿前都指挥使,两人不可能同任一职。 张永德资历深且与世宗关系更亲近,因而只能再升。于是,本年十二月壬申,世宗以“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附马都尉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9〕。这是“殿前都点检”一职的首次出现。 它应该相当于太祖时所设的大内都点检。此时为何不设大内都点检而改称殿前都点检?这可能与高平之战后周世宗对军队的改革有关。《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一》显德元年(954年)十月载:“帝自高平之役,睹诸军未甚严整, 遂有退却。至是命今上(赵匡胤)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因是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之号。”《五代史考异》引《五代会要》云:“上按于高平,观其退缩,慨然有惩革之志。又以骁勇之士,多为外诸侯所占,如是召募天下豪杰,不以草泽为阻,在于阙下,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为殿前诸班。”这说明由于高平之战差点失利,周世宗便决心改革军队。他设法将天下豪杰召募到阙下,亲自加以试阅选拔(或委任亲信将领代行试阅选拔),选出特别优秀勇武者安排于殿前诸班。殿前诸班的首领原来称为殿前都指挥使,至此称为殿前都点检,大概意在强调皇帝与其亲信将领对这支禁军的亲自选拔和统领。亦即意在强调殿前都点检所统领的禁军将士都是周世宗与其亲信将领亲自选拔的。这支禁军人员优秀,所以战斗力特别强,在以后征淮南和北汉的战斗中,都战功赫赫。绕领它的各级将领都一再升迁。由于它跟世宗的特殊关系,造就了它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左右皇位的能力。如同唐朝宦官控制了禁军便可控制皇帝,皇帝的废立生杀之权便由他们决定一样,殿前都点检也具有这一条件。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点,但碍于周世宗与张永德的郎舅关系,不便明言,所以便暗中以神秘委婉的方式向世宗进言,以期引起他的警觉。这可能是当时“点检作天子”一谶产生的原因。周世宗可能即是在此谶的影响下,有鉴于一旦自己驾崩,身为先帝附马且掌握禁军的张永德无人可以控制,于是因病班师返京后便解除了张永德的职务。可是,他虽然免了老点检张永德,但他没削弱殿前都点检一职的权势,便等于没有铲除篡权者滋生的土壤。因而新点检赵匡胤后来终于利用职权之便篡位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