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编者按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是以我院教师为主要参加者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课题,自五年前开始立项研究以来,得到了苏步青、卢嘉锡、陈岱荪、季羡林、张岱年、李新、谢邦宇、叶子铭、茅家琦、业治铮、陈荣悌等著名科学家、学者的热情鼓励、肯定和支持,他们或为此课题题词、题签、作序,或应聘担任了此课题的顾问。为了推动此项研究,本刊特辟“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所推出的专题论文,皆为其子课题之论纲或部分摘要;凡文中涉及到的“近代”或“近代中国”等,都系泛指,指“近代以来”或“近代以来的中国”等。 李新之文的要点是:一、留学运动始终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相关连;二、留学生群体中贯穿着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三、“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辟了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和各个学科发展的新角度……不仅是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总结,而且对正在深入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以鸦片战争为重要标志,曾经雄跨世界东方近二百年的大清帝国开始急速地、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绵延几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遭到了西方文化空前猛烈的冲击。面对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和能否更新发展的文化危机,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人声鼎沸,议论纷纷。素以“天朝上国”、“礼义之邦”自诩的国人,不得不正视一向被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其中一批有识之士转而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救亡图存之道和更新传统文化之途。留学生就是当时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产物。 首开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的是容闳、黄胜、黄宽三人。他们自费赴美留学虽事属偶然,但在中国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在中国留学史上,却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容闳,回国以后,想方设法,上下奔走,不遗余力地鼓吹和活动留学,直接促成了中国官派学生出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首倡者和奠基人。自此以后,留学之潮虽时伏时起,但波涛汹涌,始终不息,而且声势愈来愈大,潮头愈来愈猛,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愈来愈深远。 1872年8月11日,清政府首批官派幼童赴美留学,正式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新时期; 1877年,福州船政学堂派人分赴英、法学习驾驶、制造,中国正式派遣人员赴欧留学开始; 1896年,唐宝锷等13人赴日本留学,中国正式派遣留日学生开始; 1909年,清学部、外务部招考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 1912年,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学生到达法国; 1923年,王若飞等共产党人由法国转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 1929年,国民党中央通过《资送革命青年出洋留学办法》、《派遣留学生管理章程》; 1943年,中国和印度交换留学生; 1950年,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波、捷、罗、匈、保五国;台湾“教育部”举行首次高中生留学考试; 1951年,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375人启程; 1959年,台湾“教育部”举办台湾首次公费留学考试,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1965年,国务院批准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学习自然科学留学生50名; 1972年,我国向英、法两国派出留学生36人;1978年,国务院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将本年度留学生名额增至3000人以上。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通过各种渠道留学的人员剧增,现已达十几万人之众,而且势头持续高涨…… 一百多年来一浪一浪的留学运动充分地说明:中华民族一部分勇敢、优秀的儿女们,一直在挣脱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束缚,艰难而又坚决地走向世界!在此意义上,留学运动的发生和留学生群体的崛起,就不仅仅是救亡所能包括,实际上它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嬗变过程中迈出的最初一步,而他们正是一支新兴的、特殊的先导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