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代于阗文书折冲府官印考释①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后滨 王湛 参加讨论

编号为2006TZJI1:36的新出唐代于阗文书背面的残文书,整理者定名为《唐开元十七年(726)于阗盖阿兴牒为奴送麦事》。题解曰,“本件文书写于《唐于阗毗沙都督府案卷为家畜事》背面,亦为于阗文书。日期上钤朱印一方,文曰:‘右豹韬卫□□府之印’(5.3cm×5.3cm)。按:迄今未见于阗有隶属中央十二卫之折冲府,则此或为暂驻西域之行军所用文书。……左、右豹韬卫系武后时代所改,废于神龙元年,然边区悬远,或尚未收到中央官府所铸官印。”②题解中还提示出斯坦因三区四号墓所出文书中的另外一方官印,即《唐景龙三年(709)九月西州都督府承敕奉行等案卷》(Or.8212/529)所钤“左豹韬卫弱水府之印”。
    此件文书由于有确切纪年,对于唐代于阗汉文文书的断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再次证实张广达、荣新江二教授在二十多年前做出的推断,他们认为“现存和田出土汉文文书的年代基本在开元十八年(730)至贞元六年(790)前后,其他没有年代的文书,根据出土地点和文书内容,其年代也应大致在此范围之内”③。除此之外,此段题解文字还敏锐地揭示出唐代十二卫所领西域折冲府的官印问题,以及这些折冲府所属诸卫的名称变化问题。但是,其中有两个涉及到唐代西域军事体系的问题,其解释恐不准确。一是开元十七年(726)文书上的官印为何还用已经废于神龙元年(705)的“右豹韬卫”之卫名,所谓“边区悬远,或尚未收到中央官府所铸官印”的解释恐有不当。二是于阗是否有隶属中央十二卫之折冲府,文书所钤印作“右豹韬卫□□府之印”,题解以“迄今未见于阗有隶属中央十二卫之折冲府”为由,推测“此或为暂驻西域之行军所用文书”,这个推测亦可商榷。本文在前人有关唐代府兵制、西域军府和唐代官印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重新解释。
    一、神龙以后折冲府为何还冠以已废之武周时诸卫名
    唐代统领府兵的十二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除左右卫、左右金吾卫之外,其他诸卫在光宅至神龙年间都曾改名。《旧唐书·职官志》载:
    光宅元年(684)九月,改左右骁卫为左右【武】威卫,左右武卫为左右鹰扬卫,左右威卫为左右豹韬卫,左右领军卫为左右玉钤卫。左右金吾卫依旧。……神龙元年(705)二月,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④
    据《唐六典》卷二十四《诸卫》记载,光宅改名的诸卫至神龙元年都恢复旧名,即不再有左右武威卫、左右鹰扬卫、左右豹韬卫、左右玉钤卫。但是,出土文献中还可见到神龙以后冠以上述卫名的军府之名,兹列举如下:
    1.《唐景龙三年(709)九月西州都督府承敕奉行等案卷》(Or.8212/529),文书上钤有“左豹韬卫弱水府之印”⑤。
    2.《唐开元十七年(726)于阗盖阿兴牒为奴送麦事》(2006TZJI1:36),文书上钤有“右豹韬卫□□府之印”⑥。
    3.《唐开元某年西州前庭府牒为申府史沮嘉庆诉迎送赵内侍事》(TAM358:9/1),文书上钤有“左玉钤卫前庭府之印”⑦。
    4.《沙州都督府图经》卷三(P.2005)记开元四年(716)九月敦煌县令赵智本寻访到张芝墨池之后,劝张氏后人“修葺墨池,中立庙及张芝容”。这些张氏后人中,有一人是“游击将军、守右玉钤卫西州蒲昌府折冲都尉、摄本卫中郎将、充于阗录(录当作镇)守使、敦煌郡开国公张怀福”⑧。
    第4例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折冲府的官职已经成为边地镇将的阶官,只是一个虚衔,并不代表实际担任折冲府的职务。前3例则都是官印,说明神龙至开元年间这些军府都还存在。唐代从制度上最后终止折冲府在军事意义上的存在,是天宝八载(749)下诏停止折冲府上下鱼书。《唐会要·府兵》载:
    天宝八载五月九日,停折冲府上下鱼书,以无兵可交。至末年,折冲府但有兵额,其军士、戎器、六驮、锅幕、糗粮并废。⑨可知直到天宝末年,各地折冲府的名号还一直保留着。开元年间各地尚有折冲府的名号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神龙以后的一些西域折冲府为何还要冠以已废的中央诸卫之名呢?以往的研究中并未注意到这个问题,《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者提出的解释,提供一个思路,即:中央的十二卫在神龙元年恢复旧名之后,官印随之改铸,十二卫所属之各地折冲府之官印,亦需要改铸,但由于边区悬远,设置在于阗的折冲府尚未收到中央官府所铸官印,依旧使用神龙以前之印。
    开元十七年(726)距神龙元年(705)已经21年,如此长的时间里真的就无法把官印送达于阗吗?期间唐朝多次向西域地区派驻军政长官。如杜暹在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在西域处理了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镇守使刘遐庆等人之间的矛盾。开元十二年,丁继母忧去职的杜暹又被“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暹单骑赴职。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⑩。杜暹在开元前期两次从内地前往西域任职,包括担任安西副大都护,处理于阗叛乱事宜。杜暹之外,这个期间唐朝还派驻了其他众多的西域地区军政官员。如果中央铸有西域地区折冲府的新官印,断无到开元十七年还没有收到之理。(11)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神龙以后唐朝并未铸造各地折冲府的官印。如果光宅以前就已设立的折冲府,在神龙元年恢复十二卫旧名之后,则可以重新使用光宅以前的旧官印。如置于高宗时期的西州岸头府,其统领的卫是右领军卫,光宅元年以后属右玉钤卫,神龙以后的官印又作“右领军卫岸头府之印”(12)。但是,对于光宅元年改易官名之后设立的折冲府,在神龙元年恢复十二卫旧名之后,因无光宅以前的旧官印可用,则继续使用光宅改名之后的官印。
    武周时期是唐代历史上对西域经营最有成效的时期,以长寿元年(692)派遣三万汉兵驻守四镇为标志,西域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驻防体制上,这个改变被认为是启动了军镇化的方向。(13)随着对西域统治的扩展与稳定,武周时期是否在西域新设立了众多折冲府?西域有许多折冲府的统属机构都用的是光宅改易官名以后的诸卫名。除了上述几例外,尚有如左玉钤卫效谷、左玉钤卫前庭府、右玉钤卫蒲昌府、右玉钤卫天山府等。(14)其中有些是光宅以前就设立的,光宅以后随中央十二卫名称的改易而改名。有些则当在光宅以后新设立,具体情况待考。
    官名改易之后不重新铸印的原因,可以从唐代兵制的变化中求得解释。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府兵制的实施就出现了问题,许多地方无法满足兵源,军府实际上在萎缩。(15)唐长孺先生指出,从开元二年的一组西州蒲昌府文书看,“折冲府在追补兵员,组织作战上仍然起有一定作用,但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发挥它的作用了”。因为正是在开元二年,西州置天山军,管军五千人,相当或超越了西州原有四个折冲府合计的兵力,“此后西州四府虽然依旧存在,在军事上的地位必然日益低落”,府兵体制已经不受重视。(16)
    如上所述,唐代从法令上废止作为军事单位的折冲府的设置要到天宝八载,但实际上边疆地区军事体制的变化早在武则天时期已经开始。各个折冲府的卫士出现了大量逃亡,而且逃、死者不补,兵募和健儿逐渐取代征点的卫士成为主要的兵源。在管理体制上,以景云二年(711)四月贺拔延嗣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为标志,唐朝边防军事体制开始走向镇守久任的大军区制度。在此之前,节度使管辖下的作为镇守单位的军、镇、城、守捉等,已经在边疆地区普遍设立。(17)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始至唐玄宗的初年,唐朝边疆军事体制在发生着从府兵制下的折冲府向募兵制下的节度使制度转变。在两种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节度使管辖下的军、镇、城、守捉等逐渐成为边疆军事单位的主体,而折冲府逐渐淡出边地民众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淡出国家的政治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神龙元年统领折冲府的诸卫恢复旧名,但设置在地方的折冲府,尤其是悬远之地的西域折冲府,却没有随之而更换官印。如果有光宅以前的旧官印可用,则用之。如果没有,就继续使用光宅改名之后的官印,一直到开元时期都是如此。
    尽管统领折冲府的诸卫名称发生了变化,但对于基层民众来说,是左右威卫还是左右豹韬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弱水府或某某府这些折冲府本身的名称并没有变。所以,逐渐走向空壳化但至少在名义上还继续行使着某些职能的折冲府,在神龙以后继续使用武周时期铸造的官印,当不会出现任何混乱,也不会因此失去法令效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