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简论1946年的国共军事整编复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档案》 汪朝光 参加讨论

三、简短的结论
    在整编过程中,国共双方都减少了军队人数,由于国民党军队原有人数较多,减员数量也大一些。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尤其是国民党二中全会之后,战争气氛上升,整编不可能完全按照原订方案进行,及至内战爆发后,更是基本陷于停顿。(注:由于国共双方的长期对立和彼此不信任,即使是部队真正复员了,对方也未必相信。国民党陆军总部曾经下发指示,认为中共“似运用复员方式,以久经训练干部,化装老弱士兵,以遣散证为掩护,乘机潜入我辖区,刺探军情”,因此要求各地对中共退役遣散士兵,“予以收容,集中管训”,“倘有不轨情形,应由保甲密报各党政机关,逮捕严办。”(《陆军总部代电》,1946年6月2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
    军队整编对国共双方的战争作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编不久,国民党政府军在作战实践中很快发现了新编制的不足,最主要的是,二三编制或三二编制不适应实战。在战斗中不易形成稳固的支撑,无法控置有力的预备队。久经战阵的整编第十一师十一旅旅长杨伯涛认为,两团制“在战术上部署极为困难。如我旅只辖两个团,等于两根木联在一起,不能直立起来,必须要三根木才能稳固直立,所谓‘鼎足之势,固若金汤’”。(注:《杨伯涛回忆录》,第124页,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蒋介石总结为:“在作战时,师长旅长留置必要之预备队后,其第一线兵力极为薄弱,未能尽量发挥其战斗力。譬如三旅制之师,师长旅长各控制一个团,则该师六个团之部队,其在前线作战之兵力,只有二个团。如二旅制之师,在前线作战兵力,仅有一个团。此种缺点,影响作战甚大”。(注:蒋介石:《机密(甲)10080号手令》, 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2卷第3页。)因此从1947年起,国民党政府军在实践中又陆续恢复了三三制。白崇禧认为,国民党军事失利“实因整编与取消杂牌部队致军队减少,仅能控制点与线,无控制面的力量,士气低落,人心怨上畏匪。”徐永昌甚至认为,“当此战事吃紧,部队军官多惧年限失业,以为平匪无异缩短一己职业(退伍有一条可以因需要不按年限者)”,因此作战不积极。(注:《徐永昌日记》,1947年4月18日、6月14日。)至于国民党军事整编过程中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的矛盾,使得人心浮动,战斗力下降,则已经不是军事上的问题,而要从国民党军队复杂的派系及其多年积累的矛盾中找原因了。
    中共方面对精简整编也有不同看法。在精简整编较多较快的晋察冀区,不少人当时和以后都认为,该区在全面内战初期作战不利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简整编“大大削弱了野战军这个‘拳头’”,“伤了部队的元气”;“大批干部战士复员到地方,在当时的情况下,自然增加了地方工作的困难,也造成了部队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士气”;“而且大量复员这一行动本身,又增加了部队的和平观念,影响了练兵的积极性。练兵抓得不紧,对战争初期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注:《耿飚回忆录》,第42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从华北到西北》,第21-22页。)最权威的意见当然是毛泽东的看法,他认为:“在复员的问题上我们就吃了亏,结果有些部队不充实,民兵也减少了。”(注:《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1946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献》,第4卷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叙述了1946年的军事复员整编过程,但此一复员整编的进行和停顿,更多的是中国当时特定政治环境的产物,与政治形势以及国共关系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复员整编的开始进行,是政协会议之后国内政治环境一度缓和的产物,而它的停顿则是政治环境与国共关系恶化,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结果。国民党为了维持一党专政的既得利益,坚持武力解决方针,当然不愿也不能大规模裁减军队。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威胁,中共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保存与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样不能轻易削弱军事力量。总而言之,在缺少民主的政治环境下,军队是民国时期决定中国政治命运和党派存亡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复员整编都是很难进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