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历程(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柳国庆/刘东 参加讨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形成
    传统经济理论都认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而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对立起来。英国的《经济学辞典》对市场经济的解释是“自由市场经济”,认为“这一概念在使用时,往往作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词”。《现代日本经济事典》把私有财产制度规定为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列宁在十月革命初,也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以来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不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根本原因。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对于社会主义可不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个长期争论不休、妨碍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问题,作了一个清楚、透彻、精辟的总回答,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特有东西的思想束缚。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指出:“历史经验证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必然离不开发育的市场机制。那种认为市场作用多了,就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耽心,是没有根据的和不正确的。 ”(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9页。)江泽民分析了过去在市场问题上的片面认识,指出:大量事实表明,市场是配置资源和提供激励的有效方式,它通过竞争和价格杠杆把稀缺物资配置到能创造最好效益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而且,市场对各种信号的反映也是灵敏迅速的。当然,市场也有自身的明显弱点和局限性。江泽民列举了在对计划与市场和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上的认识上的三种观点: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指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可以为大多数干部和群众所接受的。”(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2页。)江泽民的讲话明确提出了今后我们要建立的新的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比以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明显地前进了一大步。
    党的十四大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的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十四大报告还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等方面,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不同的特点。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述,集中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问题探索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正式确立。
    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20页。)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还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成为我国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同一天,江泽民在会上强调要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指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54页。)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不如此便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这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江泽民的讲话,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