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孙中山、黄兴比较散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石彦陶 石胜文 参加讨论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孙在美国即接到黄兴从香港发出的“请速汇款应急”的电报,当时他“思无法得款”,拟电“令勿动”,幸他“体倦神疲,思虑纷乱,乃止”,次日晨醒读报,才知“武昌为革命党占领”。如何“亲与革命之战,以快生平”?他认为:“乃以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遂起程赴美东”,后又去英、法穿梭,“商革命政府借款”等事,当他于是年底抵上海时,革命党人满以为他带回了大批款项建设民国,哪知“不名一文”,幸旅美洪门筹饷局应他要求汇去美金3000元,“供归国旅费”,使他适时返国,第5天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第7天就赴宁就职。
    黄兴戎马倥偬,主要忙于国内革命事业的组织与起义指挥,除了上述偶去南洋筹款外,还可再引一例:云南护国起义后,李根源等向日本政府借款200万元充作军费,经黄兴出面担保,才达成了协议。此前,国内各界函电交驰,热烈要求黄兴“早日回国,主持讨袁运动”,这时已抵日本。适时正收到孙来信委请他向日本政府借款,购武器,建新军。信中说:“唯此事重大,外交上须有种种之手续。……惟兄足以助成此举”〔52〕,经黄奔走,不几日,日方即允借500万日元。
    五 孙、黄战略策略观等之类比
    孙中山直到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他也未能从纯主两广、云南一带起义的固陋观念中蜕变出来,他的武昌起义“成于意外”论就是明证。正因为如此,所以有:1908年共进会的成立;1909年陶成章、章太炎的倒孙;1910年陶成章等重新在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并在浙江、上海等地组织光复军;1911年同盟会中部总会的组成;……它都反映了革命党人普遍对孙的战略策略的不以为然。共进会认为,“同盟会举止纾缓”〔53〕,“对长江流域则未遑经营”〔54〕;“陶成章等不满于孙侧重华南武装斗争”〔55〕;同盟会中部总会认为,此前“有共同之宗旨,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无切实之组织”〔56〕。
    在动力、方法上,孙始终迷信会党,直到1918年在写作《有志竞成》时,还坚持认为,1900年以前,“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但1900年的惠州三洲田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等,均是发动会党或义勇乡团去实施的,可见他的指导思想并未改变。真正实施新军、会党结合发难的1911年黄花岗之役,才是辛亥武昌起义的序幕,也可以说是与其相似而规模小的演习,它是黄兴呕心沥血策划、领导的,体现了他的动力、方法、思想。
    黄兴一开始就注重革命大联合,主张数省纷起,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首起提出这一战略、策略的领导人。为实现它,他开始组建的华兴会就是一个超越省界的组织,为准备长沙起义,于本省布置已有头绪后,即派人去湖北、江西、四川、宁、沪等地结纳同志,运动新军,策反防营,接洽会党,关照江、浙光复会策应。他还着力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发动、组织,在“上海别树爱国协会,招邀内层人士”〔57〕,如陈独秀、蔡元培、蔡锷等知名人士均在“招邀”之列。他的“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58〕,到同盟会后期已为志士们接受,武昌起义一举,即夺得全国的胜利。
    注释:
    〔1〕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
    〔2〕《胡汉民自传》引黄兴信函语。
    〔3〕民国建立后,如对李燮和有个合理安置, 他也许不会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4〕《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28-246页,以下凡引用此文,不另加注。
    〔5〕张寄谦:《中国通史讲稿》(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版,第471页。
    〔6〕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7〕《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0页。
    〔8〕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第122页。
    〔9〕《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3页。
    〔10〕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第218页。
    〔11〕钱基博:《辛亥革命江南光复实录》,《辛亥革命》丛刊(七)。
    〔12〕(元)许谦:《白云集·四·马公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