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民族研究》 高永久 参加讨论

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可以从公元84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回鹘从建国到强盛,葛逻禄从弱小到强大,并迁徙中亚阶段。在这一阶段,两者的关系从友好到敌视,从互助到互争的转变。后期是回鹘从覆灭到迁徙,依附葛逻禄时期。这一时期,回鹘主要是与北庭的葛逻禄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两族从七世纪到九世纪末的关系,并将阐述这种关系的发展过程。
    
    葛逻禄为西突厥的一部,原先驻牧于今宰桑湖东额尔齐斯河南岸,后销南徙,自号“三姓叶护”。唐中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政权覆亡后,突骑施汗国继兴,统治了碎叶川东西原西突厥十姓可汗之地。景龙二年(708年),突骑施首领受唐封为十四姓可汗时,葛逻禄作为十四姓之一由婆葛统辖。突骑施汗国衰亡后,回鹘势力渐盛,葛逻禄被回鹘征报。从史料上来看,回鹘与葛逻禄初次发生关系,应是唐天宝年间。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纥攻杀薛延陀,据有其地,称雄漠北。天宝元年(742年),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部乘后突厥内乱,联合起兵攻杀后突厥骨咄禄叶护可汗,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酋长骨力裴罗和葛逻禄酋长为左右叶护。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八月,拔悉密攻斩突厥乌苏可汗,突厥大乱。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乘机出兵击破突厥左厢之一部。回纥联络葛逻禄攻杀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阙毗伽可汗①,置牙帐于乌德犍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再建回纥汗国,并遣使入唐禀告,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原统药罗葛等九姓,于此又并拔悉密、葛逻禄两部,号十一部落,每部置都督一人统领。
    关于葛逻禄与回纥的住地问题,是探讨两者关系的关键。在公元751年前,回纥住地以乌德犍山为中心,并逐渐向南移动。永徽元年,唐朝在该地曾以葛逻禄之左厢置浑河州。《新唐书·地理志》中有记载:“浑河州:永徽元年,以车鼻可汗余众,歌逻禄之乌德犍山左厢部落置。”这说明650年左右,葛逻禄住地与回纥是相连的。其后的一百年间,两族住地又怎样变化了呢?日本学者内田吟风在其《初期葛逻禄族史之研究》中利用了《通典》的资料来研究这个问题。该文献的《伊吾郡》中记有:“〔伊吾郡〕西北到折罗漫山(天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以北有大川,连大碛,入金山。为哥罗禄之住处。”内田先生认为:“这条记载可以被看作是说明在三都督设置后,经开元、天宝以来的葛逻禄居地的文献。”②不仅如此,他还指出:“至天宝年间,葛逻禄的住地已向南扩张,一直扩展到北庭(今吉木萨尔)附近。至迟在开元以后,葛逻禄的势力已伸展到北庭管内”。③但是,不能排除在杭爱山附近仍居住有一定数目的葛逻禄族,尽管只是整个葛逻禄族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一时期回纥的住地又如何呢?回纥部族的早期住地,除了乌德犍山的回纥本部外,按史料上的记载,“唐太宗时期,回纥的部族不仅有很多已居住在漠南,而且有的还越过了贺兰山,进入今甘肃东部。”④在《旧唐书·回纥传》上记载着:“开元(713-741)中,回纥渐盛,杀凉州都督王君,断安西诸国入长安路。玄宗命郭知运等讨逐,退保乌德犍山,南去西城一千七百里,西城即汉之高阙塞也。”⑤据此,樊啸先生研究认为:“被驱逐的回纥人只是暂时离开了新疆东部,不久他们又旧地重游的游牧到这里,而且统治着这一带。回纥什么时候重回新疆东部,缺乏确实的史料根据。”⑥根据《宋史·高昌传》的记载可知:“高昌……唐贞观中侯君集平其国,以其地为西州。安史之乱(755-763年),其地陷没。乃复为国,语讹亦云高敝,然其地颇有回鹘,故亦谓之回鹘”。从这一条史料所记的情况来看,755-763年间此地有许多回鹘人,当然,这一条史料记载缺乏必要的证据证明之。
    十分遗憾的是,史籍中并未见有直接的资料来证实早期回纥史中,有于755年以前回纥人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北庭内活动的证据。至于许多研究者所引用的《新唐书》上的史料,贞元三年,北庭陷吐蕃后,“于是都护杨袭古引兵奔西州。回鹘以壮卒数万召袭古,将还取北庭……”。⑦在时间上来讲,是北庭战后的事情,是否能用来说明755年以前回纥人就在此活动的事实,显然存有疑问。从当时的两族关系发展的过程来看,回纥人到了北庭是值得赞同的。葛逻禄与回纥在北庭的早期关系(755年以前)发展是相当“微妙”的。当时回纥正值在乌德犍山蓬勃发展时期,而葛逻禄族的大部分已迁到北庭一带,其中,756年以后迁徙到楚河地区的葛逻禄人也是从北庭过来的,与回纥的关系是对抗的。史书上说葛逻禄强,徙居中亚,主要是避回纥。由此观之,北庭当有回纥人,才使从乌德犍山附近迁徙来的葛逻禄人再次西徙。
    从公元756年葛逻禄西迁到公元840年回鹘迁徙,葛逻禄与回鹘关系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亦是两者关系交往的第一阶段中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期。当时,葛逻禄势力发展迅速,为避免与回鹘交战,迁徙到了中亚地区。按《新唐书·突厥传》的记载:“大历后,葛逻禄盛,徙居碎叶川。”“大历”是公元766-779年间,碎叶川,在今中亚楚河地区。唯该年代,笔者实不敢苟同,如参照《唐会要》的记载,葛逻禄迁徙的时间则应在“至德后”。该书载:“至德后,(葛逻禄)部众渐盛,与回鹘为敌国,仍移居十姓可汗故地,今碎叶、怛逻斯诸城,尽为所踞,然阻回鹘,近岁朝贡,不能自通。”⑧“至德”是公元756-757年间,这个时间与史实较相符合。至于回鹘碑文上记天宝六载前(747年),葛逻禄就已迁徙到中亚一带的说法,似嫌可疑。在王静如《突厥文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译释》中载有:“存了恶意的三姓葛逻禄(uc qarluq),他们逃到了西方十箭(On Oq)部落。于猪年(天宝六年丁亥,747)我击伐他们。”⑨之所以对该史料存有疑问,是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751年,高仙芝“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⑩葛逻禄有可能就是发自北庭之地的部众,正由于与回纥为敌国、叛唐,才迁至中亚楚河一带。其实,葛逻禄西迁与当时新疆、中亚形势有关,唐朝对回纥的友好比之唐对葛逻禄均有过之而无不及,遂使葛逻禄积怨于唐,因而,导致上述葛逻禄“部众叛”的结局。根据上述分析,认为葛逻禄于756-757年西迁的时间是合理的。
    在北庭的葛逻禄族大部分迁徙到中亚以后,其留在北庭地区者亦不在少数。正由于史料的缺乏,使许多研究者无法正确说明葛逻禄族的人数。内田吟风也只是大概“估计葛逻禄的户数将不下数万。”(11)看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总之,通过下述材料,可以证实,北庭葛逻禄属于我们本文所述756-840年与回鹘发生密切联系的那支葛逻禄部众,必须承认,其人数问题一直困挠着我们,同时,需要指明的是,这一时期,葛逻禄与回鹘直接接触的文献并不多。由于吐蕃于这一时期的介入,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在探讨这一时期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前,有几点问题要先明确:
    首先,根据上文所述观之,葛逻禄发展经过了三大阶段:在乌德犍山时期、北庭时期、楚河时期。其中,主力先是南称北庭,接下来是西徙楚河。在此,我们主要来叙述北庭的葛逻禄部众及其与回鹘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