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也谈张学良送蒋返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科信息》 刘红旗 参加讨论

张的东北军与红军作战的失利,使张认识到,在剿共战役中所做的任何牺牲都是无谓的,“莫不如把这些牺牲用到抗日战场上”。思想的转变使张逐渐接触共产党,商讨并接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他反对“反蒋抗日”,提出“逼蒋拥蒋抗日”。他认为,没有蒋介石的领导,抗战是不可能的。当蒋介石飞西安督战剿共时,张仍苦苦劝蒋纳共抗日。经过劝谏、苦谏失败后,张才不得已发动兵谏。不过,他此举决非报复蒋介石,而是他的爱国、拥蒋、抗日逼出来的。这是他爱国拥蒋抗日思想的综合表现。
    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日,从事内战,张说: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显然是为蒋开脱罪责。对于西安事变,他说:“我们绝不是反对蒋委员长本人,是反对他的主张和办法,反对他的主张和办法,也促使他反省,正是爱护他。”由此可证明,张是替蒋考虑的,以使蒋能联共抗日。因此,张学良决定放蒋回南京,“……今后还要拥护他作领袖,还要用他一起共事,我们要给他撑面子,使他恢复威信,今后好见人,好说话,好办事……”([美]傅虹霖著《张学良的政治生涯》第249页)。可见张爱戴蒋之深,张送蒋返宁是必然的。张本人也讲,他与蒋私交感情很好,所争的就是政治主张。正象端纳去调停时就认识到张绝不会害蒋,“少帅尽管是此次兵变主谋,但他毕竟是位国内外都有影响的人物,并且曾大功于蒋,与蒋的私人关系远非他人能比。”
    一心拥蒋,使张学良不顾各方反对,毅然躬亲送蒋返宁。在送蒋至洛阳时,蒋曾暗示说:“汉卿,南京有人对你不谅解呀,你还是回去吧。”(《西安事变资料》第二辑第95页)。张仍一意孤行,想以此举“证明自己对最高统帅的忠诚”。直至身陷囹圄,他仍居心平静地致函蒋道,“介公委座钧鉴,学良生性鲁莽,而造成此次违反纪律之大不敬之罪,兹缅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受钧座之责罪,处以应得之罪,振纪纲警未来”(《张学良的政治生涯》第259页),表达了对蒋的深深自责。
    张学良被囚后,“读书思过”。张平日曾视蒋介石如师如父,“故蒋先生以慈父之心爱之,以严师之道教之。”(《王卓然史料集》第15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可见张蒋感情之深。张学良的几十年后仍称蒋先生待他很好。
    蒋去世之日,张曾赠一挽联,曰:“关怀之殷,亲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缄默五十年,张学良开口说话》第14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全面概括了他与蒋介石的关系。
    综上所述,张送蒋返宁决不是一时冲动,感情用事,是他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在他的忠诚拥蒋抗日的思想指导下作出的。送蒋返宁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张与蒋的笃厚的私交之情。张学良送蒋返宁不能说是西安事变的一个曲折、令人遗憾的结尾,因为张此举,“庶足澄清了国际国人舆论的误解,增强了政府和蒋先生的威信”(《张学良传》第215页,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从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