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马歇尔与“史迪威事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徐鲁航 参加讨论

9月19日,罗斯福又签发了由马歇尔拟定的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文,内中充满了对蒋介石一再拖延的气愤和指责,并暗示,如果蒋介石再拖延下去的话,美国将考虑停止对他的援助。
    这份由史迪威当面送交的电文,对蒋介石来说如同一袋“辣椒粉”,他看后面无表情,内心之恼怒可想而知。他认为美国这一指责完全是史迪威搞的鬼,随即致电罗斯福,正式要求美国召回史迪威。
    史迪威对此气愤不已。9月26日,他写信给马歇尔,说蒋介石没有打算实施民主改革及同中共建立统一战线,也无意继续在抗日战争中出力。“任何催促他采取这样行动的人都必将受到阻挠或被清除”(15)。
    马歇尔当然坚决反对召回史迪威。他对史汀生说,蒋根本“不会让一位美国将领去当参谋长和中国军队的司令,因为很显然,(在这一问题上)任何美国人都不会得到真诚的支持”(16)。为此,他曾起草了一份措辞强烈的电报反驳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指责,但罗斯福不肯签发这份电报,反而出于当时美国及国际局势的考虑,决定对蒋介石让步,召回史迪威。
    10月19日,史迪威从马歇尔提前发来的电报中得知“木已成舟”。同一天,史迪威接到正式将他召回的命令。又是在马歇尔的具体安排下,史迪威急促而悄然地离开了中国。
    马歇尔和罗斯福都认为,史迪威赴华使命的失败,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次严重挫折。
    马歇尔认为,由于这次赴华使命非常艰难,所以他才挑选了史迪威。尽管史迪威履行使命时所遇困难重重,但令人感叹的是史迪威从未提出过辞职。史迪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即为美国在华利益,为共同抗击日本,也为换救中国的败局而甘愿战斗到底。然而这种结果使马歇尔深感内疚和恼火。
    “史迪威事件”对马歇尔使华的影响
    史迪威离开中国时,已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在他看来,只有把蒋介石赶下台,否则“任何事情都办不了”(17)。对这个政府,“必须把它打得粉碎”(18)。然而他对中国共产党却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希望。在他离开中国之际,还命令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返美时力陈与中共建立关系的理由。史迪威认为,使用中共军队抗击在华日军是同盟国取得反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有力保证。
    对于中国的前途,他完全赞成那些文职顾问的观点,即“(中国)共产党将在较短的几年内成为中国的统治力量”(19)。“中国的命运不取决于蒋介石,而决定于他们(指中国共产党--作者注)”(20)。
    在美国对华政策上,史迪威返美后对陆军部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在中缅印区动荡之秋,吾人自始即不应对蒋作过于肯定之约诺,而应对中国问题,作更现实之看法”(21)。史迪威的这些看法,对马歇尔的影响是很大的。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中国内战局势的发展日益严重。美国认为,为遏制苏联势力在远东的扩张,为使战争期间在中国耗费的大量钱财、资源和人力不致白白丧失,消除内战,建立一个和平、统一、民主的国家,符合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尽管战争阴云已在中国上空密布,美国的决策层中仍有人认为,国共矛盾并非不可调和(22)。为此,美国政府决定派遣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起崇高威望、已经退休准备安度晚年的马歇尔将军作为杜鲁门总统的特使前往中国,调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为消除中国内战的危险而作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努力。
    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仍沿袭罗斯福时只承认国民党政权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观点。因此,马歇尔赴华使命虽然包括要使蒋介石让步,扩大国民政府的基础,以建立一个“广泛代议制政府”(23),改变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局面。但是更带实质性的政策,是要迫使中共交出军队,以实现中国在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马歇尔对他使命的最终结果理解为,“万一我无法从蒋委员长那里获得我认为是合理的和可取的行动时,对美国政府来说,仍有必要通过我继续支持中华民国政府……”(24)。换句话说,即使蒋介石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立场,美国最终还是要支持它。这也就决定了马歇尔使华必然要失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