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3)
(三) “条约”的签订解除了日本法西斯对北方苏联的忧虑,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日本帝国主义调整了侵略方针,放手南进。对中国抗战来说,它更是使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成为中国人民进入抗战最困难时期的重要国际因素之一。 日本在制定争霸世界的反革命全球战略时,一向把战略重点放在亚洲,把美英看作它的主要争霸对手。早在1927年6月日本召开了东方会议,田中在会后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了“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侵略政策。(12)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日本在入侵中国之后,军界开始有了“北进”与“南进”的争论。“北进”即为武装进攻宿敌苏联,“南进”则是向西南太平洋地区扩张。1938年7月和1939年7月,日本两次挑起试探性武装进攻苏联的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但均遭失败。由此,日本军界认识到北攻苏联获胜的希望渺茫。这样,“北守南进”论开始在军界占主导地位。同时,为了维护和扩大其侵略战争,日本也急需补充大量的战略能源和物资,而这些战略能源和物资在南洋一带又是相当丰富的。正如苏联学者库拉索夫所言:“日本在哈勒欣河(即诺门坎地区)遭到惨败,而德国同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军阀不得不推迟侵苏的时间,从1940年夏起,开始侵占南洋地区和东南亚,这样做对于日本来说费力较少。”(13)为了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和南进计划的实现,日本谋求迅速调整日苏邦交,这是昭和15年(1940年)夏季以来的悬案。(14)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日本由此在政治上感到北方大体安定下来同时也利于保持对美国的均势。”(15)“条约”签定后,斯大林当即对日本外相松冈说:“日本和俄国之间既然解决了问题,日本可以整顿远东了;俄国和德国将经营欧洲,然后大家再联合起来对付美国。”(16)甚至,斯大林还在“条约”签定后举行的宴会上对日本大使馆海军武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一来,日本就可以放心地向南面推进了。”(17)斯大林的这句话,给在场的日本法西斯分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鉴于历史上的教训,日本在其外交活动过程中也致力于分化,离间有可能与之对抗的西方大国和集团。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和华盛顿会议上之所以失去辽东和山东,这除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外,也与诸列强的干涉直接相关。避免列强的反对和干涉成为日本战略家公认的经典法则,也是日本在外交上全力所求的目标。9·18事变后,日本一方面利用英美的绥靖政策步步向中国内地进逼,同时千方百计离间美英苏三国,使其不可能结盟;在对苏政策上,主动拉拢苏联,争取苏联中立,甚至不惜重价乞求和苏联签订中立条约。中立条约的签订,解除了日本的后顾之忧,使它敢放开手脚挑起太平洋战争并向南洋大举扩张。美国驻日大使在分析“条约”可能产生的后果,得到了如下结论:“(1)日本至少在表面上无须为订约付出代价,由于这个事实,订成此约就意味着松冈取得了一项个人的巨大成就;(2)‘条约’并未规定缔约国各应实行什么政策,负担什么义务,可见,缔约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利用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一双方都认为可以借此影响对方和第三者;……(5)‘条约’势将助长主张猛力执行南进政策的日本极端分子的气陷,因为它保证,假使日本与第三国(即美国)开战,苏联将保持中立。”(18) 事实正是如此,日本利用苏联在条约中的保证,改变了其侵略方针和方向。 其一,日本改变了对华侵略方针,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对蒋介石政府继续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双管齐下的策略。在日本这种侵略政策下,汪伪政权和蒋介石政权的卖国投降活动日见嚣张。比如国民党反动派在敌后不断地制造反共摩擦和冲突,蒋介石和日寇的秘密会谈和妥协活动也日益增加。对共产党政权,日寇则集中其主要兵力用于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据统计资料显示,1941年以前,日寇用于中国战场的兵力一直保持在60万(不包括关东军)人以上,而用于敌后战场的兵力则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使我敌后抗日军民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也使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以1940年和1941年相比,在华日军人数虽由80万人下降为61万,但伪军则由22.5万上升为34.8万;我八路军,新四军则由50万下降为44万。(19)以上数字说明日本在南进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中国的进攻,而且南进目标之一,就是要切断中国抗战的国际通道以加快结束中国的战争。当年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日记中论述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时说:“不管苏联在中国问题上有什么保留,不管条文措词如何巧妙,‘条约’的倾向还是要促进而不是阻止结束中日战争。”(20)从苏联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本意来看,它希望的是中国能长期抗战,拖住日本,希望的是中日战争能长期化,持久化。但是,“条约”的签定,从其实际后果来看,反而起的是“促进”结束中日战争的作用。 其二,在加紧对华侵的同时,日本在1941年12月挑起珍珠港事件,向美国开战,并向南洋一带大举进攻。此时,距“条约”的签订仅半年多。从这一点来分析,“条约”的签订应该说是加剧了日美关系恶化的进程,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又无疑加速了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的联合,即它在中苏关系松驰和走向倒退的情况下,使美蒋加速了靠拢的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