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匡 衡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学网 参加讨论

匡衡
    字号:字稚圭
    生卒:不详
    朝代:西汉
    籍贯: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
    简评:西汉经学家
    -------------------------------------------------------------------------
    生平简介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起初,匡衡应试射策甲科。按当时规定,岁课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景科(即丙科)为文学掌故。由于匡衡投射甲科之策时“所对文指不应时令”,不符合命题主旨,故未中甲科,只是以景科身份为文学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因为匡衡政绩卓著,学识渊博,学者多有上书,认为他“经明不凡,当世少双”。长安令杨兴与乐陵侯史高更称他“才智有余,经学绝伦”,如果能“贡之朝廷,必为国器”。史高先辟匡衡为议曹史,后又向汉元帝推荐。皇帝对匡衡的才学早有所闻,因赐他为郎中,又迁博士、给事中。匡衡曾先后出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等职。汉元帝还曾让匡衡居于殿中为师,为朝内官员讲授诗赋,不少县官也前往旁听。朝廷议政时,匡衡常引经说理,使人诚服。他多次给皇帝上书谏言,最为著名的奏疏是《治天下必审所尚论》,他提出的“若使朝政清明,风俗纯正,为人上者就必须起模范带头,否则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之论点(原文见班固《汉书·匡衡传》),两千余)年来成为当政者施政的一面鉴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匡衡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和情操。建昭三年(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死,匡衡代之为相,赐封乐安侯。
    在治国安民问题上,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并主张首先从君臣做起,如不然,则“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要做到“民不争”、“下不暴”、“众相爱”,必须整顿吏治,使“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他还提出“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放郑、卫,进雅、送,举异才,开直言,任温良之人,退苛薄之吏”等政治主张,这对医治千疮百孔的腐败政治无疑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汉元帝死,汉成帝即位。匡衡上书建议:“戒妃匹,劝经学,学威仪之则”。皇帝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建始四年(前29年),因奏佞臣中书令石显之事未成,请求谢职。汉成帝屡安抚,并赐以美酒、肥牛。翌年,匡衡封地乐安侯国与当地临淮郡发生土地争端,有人告发匡衡封邑多占土地四百顷,又因儿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匡昌的弟弟结伙劫狱营救。诸事并发,匡衡惶惶不安,免冠待罪。后免官为民,病死家中。
    评 价
    民间评价:“即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
    唐代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后世评价:匡衡勤奋无比、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