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苏维埃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及启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社会科学》 刘晓根 参加讨论

二、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建设
    “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国家。”(注:董必武在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军事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见197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我国的人民法制,可溯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建立的根据地,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在某方面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但其成就是巨大的,对于镇压敌人,保证土地革命的深入,红色政权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1、法制建设的成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后,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立法方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民主宪法--《宪法大纲》,并建立了以《宪法大纲》为主体的新型的革命法律体系,奠定了我国人民法制的基础。这个法律体系包括:(1 )行政法,有《苏维埃组织法》、《选举细则》、《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组织纲要》、《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等法律法规;(2)刑法,有《惩治反革命条例》、 《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等;(3)民法,有《婚姻条例》、《婚姻法》等;(4)经济法,有《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土地法》、《劳动法》、《暂行税则》等。
    二是司法方面。自1932年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司法机构。具体情况是:建立了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及省、县、区裁判部。审判权和司法权,在中央采取“分立制”,即最高法院管理审判工作,司法人民委员会管司法行政工作;在地方则采取“合一制”,即由各级裁判部兼理审判与司法行政工作。当时没有独立的检察机关,而是采取“审检合一制”,即将检察机关附设在审判机关内,最高法庭内设正副检察长各一人,检察员若干人。省、县裁判部内设检察员若干人,区裁判部不设检察员。检察机关的任务是管理刑事案件的预审、起诉事宜,并于法庭开庭审判时,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2、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是人民法制起点。苏维埃对人民法制的尝试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其积累的经验也是十分珍贵的。其成功经验主要有:
    一是把民主原则放到苏维埃法律建设的中心位置。苏维埃的一切法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工农民主权利。表现在:(1)规定主权在民, 《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2)重视民主选举制, 先后制定通过了选举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3)在司法制度方面, 实行法院民主化的审判制度。法律规定:法庭办案实行公开审判、审判合议制、上诉制。
    二是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大纲》规定,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亲属,不分男女、种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是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平等地享受各种民主权利。
    三是立法不苛,重在教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封建社会以重刑治理国家的做法。在第六号训令中明确规定:“在审讯方法上,彻底肃清反革命组织及正确的判决反革命案件,必须坚决废止肉刑而采用搜集确实证据及各种有效方法。”(注:《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65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并设立了感化院,对违法犯罪分子实行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政策,通过感化改造,使犯人成为新人。
    三、对依法治国的启示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认真总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落实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精神,切实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无疑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依法治国,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没有法或法不完备,行无明令,止无确禁,赏罚由心,各行其是,便谈不上法治。有了完备的法律,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各方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社会主义法真正成为保护人民,打击敌人,制裁违法,服务社会的有力工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便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新时期我们要依法治国,更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一个以宪法为主体,门类齐全(一张“疏而不漏的法网”)、结构严谨(如部门法划分合理,法的效力等级明晰,实体法与程序法配套)、内部和谐(不能彼此矛盾与相互重复)、体制科学(如概念、逻辑清晰;法的名称规范;生效日期、公布方式合理)、协调发展(如法与政策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
    2、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这就要求法律应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制应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实现民主的法律化和法制的民主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经验便是将民主原则放在中心位置,贯穿始终。社会主义新中国要依法治国,就要求把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护,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同时, 应十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要坚决纠正压制民主、强迫命令等错误行为。
    3、依法治国,必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苏维埃共和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措施,从而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威力。但在我国当前,民主监督仍然是一个未受到应有重视、尚需进一步加强的薄弱环节。要依法治国必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
    4、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保证。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法律建设才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依法治国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苏维埃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的核心,就在于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时期,共产党执政领导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法律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符合时代要求,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治国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而能在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