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华北事变后国统区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论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 魏继昆 参加讨论

第二种类型的政治态度:
    这一类知识分子是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等为代表的中间知识分子,是国统区知识分子群的主体部分。该类知识分子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一直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华北事变发生后,他们的上述立场更为坚定,他们的政治态度也更为鲜明。
    第一,对日:坚决主张以“举国之战”的实际行动,“恢复我已失之河山”。
    这类知识分子,面对“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已,祖国的领土与主权连连丧失的惨况,无不痛心疾首。他们在最能代表其政治主张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宣言”中,奋力呼吁:中华民族迅速地团结起来,向日本帝国主义抗战。1935年夏季以来,日本侵略者更采用“以华制华”的毒计。对此,章乃器认为,日本施展的这种毒计,“第一,是使中国各地政权分裂;第二,是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对立;第三,是使中国民众涣散”。其目的“是不损一兵,不费一弹,征服全中国”(注:章乃器:《四年间的清算》。《大众生活》第1 卷第11期,1936年6月14日。)。他们深知:日本帝国主义按其勃勃野心, 非灭亡我中华民族不止。因此,他们为之呐喊,为之奔波,为之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对日的“一隅之战”,彻底转变为“举国之战”,就是要“恢复我已失之河山,拯救我被压迫之同胞”(注:章乃器:《四年间的清算》。《大众生活》第1卷第11期,1936年6月14日。)。
    第二,对内:彻底批判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拥护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主张在“反日第一”的原则之下,建立各党各派各方面合作的联合战线。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置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于不顾,极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它一出笼就为此类知识分子所反对。华北事变后,他们反思过去血的教训,对它的批判更为全面和深刻。章乃器在其所著的《四年间的清算》一文中指出:政府“在整个国策上,也犯了极大的错误”。他沉痛地评析道:“剿共”,剿到了今日,是“外无以攘,内未得安”。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恐怕不久就要到‘无内可安’的末日”。他大声疾呼:“我们不能在用自杀的手段伤耗民族的元气!”(注:章乃器:《四年间的清算》。《大众生活》第1 卷第11期,1936年6月14日。)不仅于此,他还与沈钧儒、陶行知、 邹韬奋一起著文,为蒋介石的抗日选择指明出路。认为蒋如果能做到以下三件事:即,“第一,停止对西南军事行动;第二,和红军停战议和,共同抗日;第三,开放抗日言论自由”。那么“‘内’不必‘安’而自‘安’”。否则,“不能见谅于天下后世”(注: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生活知识》(半月刊)第2卷第6期,1936年8月5日。)。可见,他们对于“攘外安内”的反动国策的危害及纠正途径的分析是相当深刻的。同时,他们切身体验到了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正确性,并自觉地接受其领导。如1936年7 月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的《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一文,公开赞同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认为该宣言所昭示的“停止内战、联合各党派,共同抗日救国”的主张,“会引起今后中国政治上重大的影响”。后来中国政局的演进证明,他们言中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他们系统地提出了建立各党各派各方面合作的抗日联合战线的主张。那么,这一战线如何才能建立呢?他们认为:组成联合战线的各方,“只要在抗日救国这一点上,求得共同一致,大家互相宽容,而不互相倾轧、互相攻击,联合战线就建立起来了”。面对30年代中国的实际,指出国共两党首先要“破镜重圆”,尤其是“握有中国统治权的国民党,应该赶快起来促成救亡联合战线的建立”(注: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生活知识》(半月刊)第2卷第6期,1936年8月5日。)。这一主张的影响十分广泛,他们并为之实现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对反侵略国家:力主建立和扩大国际联合战线,共同抗击人类和平的公敌。
    日本帝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的死敌,也是人类和平事业和人类道德的恶魔。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但在求自身的生存,而更重要的在于扫除人类的公敌。这是一个国际合作驱除人类恶魔的战争”。正因如此,他们极力主张扩大国际联合战线,“把苏、英、美、法等一切反对侵略的国家都包含在内”(注:沈钧儒:《孙中山主义与救亡阵线》。转自《救国会》,中国社会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其中主要是联络欧美,联合苏联。
    他们主张联络欧美,是因为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欧美各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一意孤行地独占中国有着尖锐的矛盾,因此“中国在外交上如能善为运用,他们(欧美各国--引者注)是可能与我们以相当援助的,至少我们可以维持他们一个中立”(注:《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救亡情况》第六期,1936年6月14日。)。
    他们主张“联合苏联”,是因为在反日战争中,中苏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实行抗日,中苏间的友善是没有问题的”(注:《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救亡情况》第六期,1936年6月14日。)。
    总之,在建立和扩大联合战线问题上,这类知识分子的主张,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和平事业,因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围绕如何实现抗日救亡这个主题,他们不仅有鲜明的政治主张,也有为之实现而斗争到底的勇敢行动。其中“七君子”为抗日救亡而被捕入狱,陶行知为抗日救亡而遭通缉,即是最好的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