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高拱研究的几个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许敏 参加讨论

在高拱着力于边备的运筹之时,宣、大前线发生了一桩特殊事件:隆庆四年(1570)九月十九日,北边蒙古鞑靼首领俺答孙子把汉那吉因与祖父发生冲突,前向明朝求降。从对把汉那吉及来降者的处理,到明廷封俺答为顺义王,蒙汉互市开始,再到“三陲晏然”,“关城熄烽而安枕”,在这一过程中高拱所起的作用,明清时人文献及后人著述多有记录,也都持肯定态度。这在大体上都是正确的。但高拱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主张封贡开市,为什么会有敌情了然目中,机务运诸掌上的个人气势?这就决非仅仅是职责重任所致,或喜功图小利而能解释的,而是其内心力量掌控的结果。
    首先,他把鞑靼酋长亲孙来降视为天赐良机,认为这样的事情“数百年所无者”,因而“喜曰:‘可得策矣’”。显然,高拱对这一契机的来到十分兴奋,反映强烈,并认准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只有对机会的高度敏感,才会有破常规之心、开拓之行,才能在处理这件事上不畏艰险、敢想敢为、有胆有识。
    其次,在处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他内心深处,受一种浓厚的蒙古、中原一体的大中华思想支配,他说:“故直受而封锡之,则可以示舆图之无外,可以见桀犷之咸宾,可以全天朝之尊,可以伸中华之气……”(16)他认为体面送还俺答之孙,可对这位酋长如此言说,“今以后汝是我中国之臣,汝之部落皆我中国赤子,既是一家,汝孙可听其归,不为彼此也”(17)。朝廷封把汉那吉为三品官,赐红袍、金带等鼓吹将其送回时,他又传话说,“我说来那吉是我天朝官人,不比寻常,着俺答好生看待,不许作贱他”(18)。对于与那吉同降的奶公阿力哥,不仅封其为千户,而且在准备送还把汉那吉时,高拱担心这位千户受到伤害,作了周详的考虑:
    阿力哥似当留之,盖彼乃吾千户,若遣之还,恐老俺甘心此人……卒使不保,亦非天理人心矣。若老俺既得封贡,成一家矣,于此时而遣之,往来明言,不许害他……(19)
    他满心希冀蒙汉成为一家人,这种殷切的愿望,使他不遗余力地促成隆庆时封贡,及蒙汉间民间互市的成功,而边疆长治久安。
    再者,高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练达,给了他力排众议、善谋善断、细致周详地处理此事的智慧、胆略和力量。对于封贡,朝中保守派动以宋朝讲和为比、以先帝乏此先例说辞而极力反对。高拱说:
    天下之事,以己求人,其机在人;以人求己,其机在己。宋人不得已而求和于敌,其机在敌,故曰“讲和”。今彼求贡于我,则其机在我,直许之而已,赏之而已……事理有在,机会可惜。(20)
    他还说:
    使事本是而皆以为非,是何愚者之多也?使事本非而皆以为是,是何智者之多也?(21)
    在理论上揭穿了反对派似是而非,假意反对封贡,实际却是“推诿而已”的居心所在,他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颇具辩证法元素,这样就从道理上击溃对手,使主贡派占了绝对上风。
    从对赵全等汉奸的处置中更可见高拱高超谋略之一斑。当赵全等被枷到跟前,高拱决定“献俘于朝,明正其罪”,并不简单地立刻行刑,意在预防不谨慎而生出假赵全来欺骗朝廷,他必须“以真赵全示人”,要以铁一般的事实堵住汹汹反论。另外,他认为:“敌得吾人即用之,知吾虚实,而入犯每得利。吾得敌人乃即杀之,反为彼灭口,非计。”因此,他一方面施计离析虏、奸关系;另一方面选“伶俐晓事卫经历九人”到狱中,隔离众奸,日供美酒,分别诱骗他们:“高爷要上本饶汝死,令汝立功,汝须吐实献谋……不然,汝负大罪……”此法果然灵验,敌方任何“纤息动静”都被审出,并一一揭帖上报。在审汉奸的整个过程中,高拱指挥滴水不漏。从此敌情了然,高拱更是成竹在胸。最后把赵全等九名奸人处以极刑,奖赏有功之臣,大功终于告成。(22)篇幅有限,不能将这一段情节(高拱本人都有奏疏)全部引出,若阅读原著,定会觉得这个过程异常生动,饶有意味。同时使人不能不感到,高拱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才干和“博学精虑”的人物。
    考察高拱临终前完笔的《病榻遗言》。此政治回忆录诚如刘志琴和赵毅等先生说(23),所写细节与史实有相当出入,甚至多有不实之词。因为这完全是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有强烈恩怨的渲泄。然而,它反映高拱在巨大挫折面前的痛苦煎熬,回首事件时翻江倒海般的百结忧悒,对张、冯政敌的无限怨屈、愤然,及向权势发出的强烈呼唤与期待。也几乎反映出高拱从一显赫权臣直跌到一介草民后的整个精神世界。
    《病榻遗言》先写穆宗病重和驾崩后作者从“夜不能寐”、“大恸”到“长号不能止”(24),显示出靠山既倒,高拱痛心疾首和无限惋惜的心情。但是,他并没有为巨大的悲恸压倒,使内心的希望破灭。一方面是责任心的强劲驱使,另一面是权力欲的空前膨胀,他做好了肩负更大政治担当的思想准备。在此书中,他表露了一种坚定信念。即“我当国,凡事当自我同众而处”(25),“我当国,事当我行”(26)。此后,朝政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在书中毫不隐晦地和盘托出,可见皇权交接之中,他是多么自信。似乎元辅大权,非他莫属,仿佛自己未来一定是一威严的政治主宰。然而,事与愿违,由两宫一帝临时组成的皇权,在张居正和宦官势力的协助下,仅用六天时间,一举把他逐出了政治舞台。这是高拱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政治生活的惯性,使他回家后一刻不停地在思考官场上的血泪史。特别是王大臣事件发生,几将他置于万劫不复的境遇。这位一向有仇必报的落难权臣,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况且极度仇恨的心理已严重损害了他的躯体,余日已经不多。这一切都把他推到了不吐不快、不反扑不能自存的境地。于是《病榻遗言》问世。在文中,他把所有的屈辱、愤怒和怨恨都发泄出来,指责张居正与冯保对自己的无端构陷和他们的罪恶野心。同时还不是单纯的揭露,而是有意要把一切都存留在历史的册籍和审判庭上。在对张居正的指控中,他诱导读者或后人说:
    初时,人亦惑之,及后渐渐所为尽露,皆有证据,人始知其端的。以为毒哉居正,高老平日何等厚你,乃与冯保同谋矫诏倾陷,夺其位。既夺其位,而又中以奇祸,遂欲族诛以灭口。自古险邪忍狠,未有如此者也。又以为奸哉居正,既借冯保以杀人,而又卖冯保以自饰,使有日事发,又必将推与冯保而仍自下手以明其不然也。试待看之,必有信然者矣。(27)
    作为被迫害当事人的披露,一些口耳相传的事例、作者本人的价值判断,一概凸现出来了,后来在推倒张居正过程中,成为一股内在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助长了朝廷对张的总清算,也加速了新政的垮台、旧政的复辟。当然,高拱在身后达到了报复目的。可见,当事人行为的动机与谋略,在研究对象本人的著述中,更易于被悟出,被传达于世。
    综上所说,充分挖掘和细析研究对象本人留下的著述,能使人更清晰地看到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世界,可得到当事人更详备、更丰润的生命经历及其影响。这一做法,无论对高拱研究或其他历史人物研究,具有同样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