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高拱研究的几个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许敏 参加讨论

三 关于高拱与徐阶、张居正的关系及人物局限性问题
    高拱与其前后任--徐阶、张居正的关系,是高拱研究中不能回避的话题。高正是在与徐、张等共事和争斗中完成他的政治人生的。任何孤立地看待他们中的单个人物,而忽略了其内在联系,不做比较性的剖析,都会使笔下的人物单薄逊色。但要做到这一点同样是个难题,难就难在务必对三人都作出深入研究。当然,笔者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也不可能将三人(甚至是三股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铺叙得清楚又确切,只能择要述之。
    近年来,史家对高、张关系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最有代表性的是韦庆远先生的见解:认为“两人在执政方针和学术思想上均具有高度一致,协力同心”,取得过卓越业绩,奠定了万历改革大业的基础。是权力欲误导了人物,情绪淹没了理性和良知,使他们关系破裂。(28)韦先生周密的论证,分析在理,结论精当。
    而对高拱与徐阶关系的看法,学界持有不同观点。《高拱全集》编校者岳金西、岳天雷先生认为:“高徐之间的矛盾,是政治见解分歧的矛盾,即改革与保守的矛盾,是思想体系对立的矛盾,即实学与心学的矛盾,从而导致权位的矛盾。”(29)而刘志琴先生却认为,“徐阶在嘉、隆之际,做了许多匡时纠偏,除旧布新的好事,循此推进,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改革的新局面”(30)。徐与高、张一样,都是有除弊更新,励精图治的理想和能力的人。(31)徐阶还是隆庆初年吏治改革的始作俑者。而徐阶起草遗书等引起高拱不满,高拱是“挟私报复”。当时“高拱没有胆识和度量摆脱一己的私仇……高拱要想有所作为又丢不开个人恩怨,这就失去了改革的重要前提,再也不可能迈出前进的步伐”(32)。
    受前辈学者研究的启发,我认为,这三位名相,同处于明朝皇权不严密,甚至可说皇权几乎被闲置的当口。在封建专制的明代,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政治重心则常常下放到内阁手中,那么谁成为首辅,谁就能把握朝廷最高权势。正是权力欲的支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内阁中愈是有能量、有作为的人物,同室操戈愈是不可避免。徐、高、张三人谁也无法摆脱这种政治套路。他们中虽也有过合作,如高与张、高与徐之间,但更多的则是深刻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他们之间关系的恶化,角逐权力是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徐阶与高拱,他们确有政见和处事方式、性情上的重大差别,学术取向也大相径庭。总的说,徐守成、圆滑、稳健,高激进、果敢、伉直。这表现在政治见解与处事方式两个方面。但历史又是复杂的,若要说高、徐有改革与保守之分,也未免绝对了一些。先不说徐在主政期间,在吏治上的改革是大有成效的,《明史·徐阶传》评论徐“保全善类”、对“嘉、隆之政多所匡救”。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也有从徐阶的施政方针中汲取合理成分的。当张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时他自述:“人咸谓居正能,而不知盖有所受之也”(33),此“所受之”,即是指他接受和得益过徐阶的思想和成就。这当不是虚无之语或溢美之词。诸类事例自然不足以说明徐就是一个改革派。然而,说徐属于保守派显也不妥当。另一方面,高拱在逼徐阶退田过程中,既非一种打击大地主的改革行为,也不完全是私仇报复。这一点我仍同意韦先生的说法,“谓高拱出于公议而挟有私怨,庶或近之”(34)。
    高与张,二人在治国方针上并无重大分歧。在治世优势上,原本各有千秋。高拱在吏治、筹边、行政等方面多所建树,他的作为,为万历年间张居正的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后来者居上,张居正执政后,在社会经济、吏治人事、边防、司法、文教等主要政策方面,进行了全面或可说更大规模的改革。他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贡献,无与伦比。张居正既继承了高拱改革朝政中的成功元素,也汲取了徐阶施政方针中的合理成分,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张居正改革的深入,除了因为他碰到了皇权不够强盛的机遇,也是因为他比高拱更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善于利用和借鉴前任政治人物的各种资源,因而成为当时最有建树的改革实践家。
    照此看来,高与徐、与张关系,没有改革、保守之分,其矛盾和冲突,并不是改革与保守之争。他们之间的进退、上下,与改革、保守没有直接联系。这样的看法恐怕更合乎历史实际。
    高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敢创新的政治家。然但凡历史人物又有其局限性,高拱也不例外。人物研究,只有反映出其进步性、局限性两个方面,才能使他们形象更加丰满、可信。高拱的局限除了时代和阶级的外,我以为最突出的一点,是其性格上的缺陷。因为性格是行为的重要条件,性格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
    高拱同时代及清人大多对其性格有如下评价:粗暴(35)(甚至是暴戾)、“多快恩仇,私亲旧门生”(36)、“性强直自遂,颇快恩怨”,“尤负才自恣”(37)。“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婴视百辟,朝登暮削,唯意之师,亡敢有抗者。”(38)“新郑秉政,是相材也。而愎且忮,报复恩怨无已。”(39)由此看来,粗暴激进、直拙傲慢,师心自任是时人对高性格弱点比较一致的看法。就连与高私交颇好,一向以仗义执言著称的葛守礼也说过,“公秉政,人有不自安者,皆观望。诸所爱憎,愿皆勿存形迹,惟以扩然太公处之。无疏无密,则人始不得而议矣。同寅和衷,尤当念便”(40),指出了高拱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现代学人更明确地指出高拱的性格缺陷:偏重于情绪,“性格直爽而近于卤莽,敢作敢为而缺少审慎,喜怒于色而胸襟狭窄,睚眦必报,爱憎分明,但往往计较私怨。特别是,有时谋划流于粗率而又轻泄于人,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恤树敌”(41)。
    个性、作风上的骄横,极易剑拔弩张、感情用事,对政治人物而言,是极严重的不成熟和致命弱点,促使高拱在政治生涯中攻讦不休,在自身周围树起许多政敌。动辄纷争,违背了儒家谦恭温良的本色,这为朝廷正人君子所不齿,致使其人际关系高度紧张,政治活动受到波折、重创。同时也限制了他通观全局、驾驭左右的统治眼光,影响其政治才能的施展。尤其在皇位传承和权力交替中,他过于自信,一意孤行(42)地连章累牍上奏疏章,把皇权的当事人--幼主和太后置于一边,结果被排挤出局,狼狈离职。从此政治生涯随之结束,满腔的改革热血也无处抛洒了。
    本文写作,得到何龄修、栾成显学长的指疵、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在小文完成之时,惊悉韦庆远先生仙逝,为明清史学界痛失一位师长,倍感哀伤。借此文,表示对尊敬的韦先生的深切悼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