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历史意义 体现了正确军事路线指挥下发挥的巨大威力 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歼灭国民政府军最多的一仗。此次巨大胜利打击了国民政府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为红军彻底跳出国民政府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体现了遵义会议改变军事领导人后红军在正确军事路线指挥下发挥的巨大威力。 打击了国民政府军的嚣张气焰 是役,中央红军在5天之内,二渡赤水,再取桐梓,攻占娄山关,复克遵义城,共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使红军得到及时补充,并取得短期休息的机会。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是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发挥红军运动战的优势,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嚣张气焰,为中国工农红军在战略上转入主动、摆脱被动局面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继续北上长征打歼灭战的范例 遵义战役胜利的标志性意义,在于扭转了红军一年半以来的颓势,佐证了遵义会议决策的正确,开创了继续北上长征打歼灭战的范例。 9相关诗词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初,在红军长征途中,于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贵州省的遵义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统帅地位。随后,于2月下旬,红军在娄山关与遵义地区,胜利地进行了遵义战役,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自撤离中央苏区以来第一个重大的胜利,向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献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此期间,毛泽东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词气势磅礴,寓意宏广,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领袖的宽阔胸襟,勾画了中国革命曲折的道路,昭示了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心。 张爱萍的《娄山关上红旗展》 遵义战役是红军四渡赤水之战中的首次大捷,是长征红军从战争被动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而作为红三军团十一团的政委张爱萍,不仅积极参加了这一光辉战役,而且为这次战役屡赋诗词《娄山关上红旗展》,热情歌唱。 张宗逊的《忆遵义战役负伤》 忆遵义战役负伤(一九三六年十月),是作者张宗逊在遵义战役中负伤。此诗为回忆当年的情景时写下的。 (责任:张新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