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商时期的雨量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杨升南 参加讨论

商时期气候,据胡厚宣先生研究,总的来说比现在的华北地区温暖,“与今长江流域或更以南者相当”①。竺可桢指出,公元前3000-前1000年间,“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的月平均温度及年平均温度是:正月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的高3-5摄氏度,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摄氏度”②。据研究,某地年平均温度每降低(或升高)1℃,就等于将此地向北(或向南)推移200-300公里③。商朝以今河南省为中心,其时期气温比现今高2℃,将现今的河南省向南移400-600公里,则整个河南省就到了今日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地区。所以胡先生说,商时华北的气候,“与今日长江流域的气候约略相当”是可信的。由甲骨卜辞观之,商时期华北地区有一年四季每个月都下雨的现象,这与今日的江淮以南,一年四季都有下雨的情况同。胡先生曾以此得出“殷代之雨量,必远较今日为丰”的结论④。对这个结论胡先生后来觉不稳妥,故在其后的《气候变迁与殷代气候检讨》文里纠正说:“由甲骨卜辞观之,殷代雨量,究竟如何,此实难于确定。卜辞中虽常见‘足雨’,‘及雨’,‘大雨’,‘多雨’,‘雨’,‘雨’,‘霖’,‘雹’等记载,但降雨究竟如何程度,始有此称,则难以必知。故亦不能引以为证。”商时期虽然有一年到头每月都可能下雨的气候,但据古文献记载、考古发掘材料和甲骨卜辞,雨量却并不比今日为丰,从总的来看,商代华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年代时有发生。
    一、古文献的证据 根据记载,在商朝开国和亡国时期,都曾发生过严重干旱,以致加速改朝换代的进程。西周末年的伯阳父说,“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⑤。“竭”是河水干涸。伊、洛流域是夏的王畿地,桀的都城所在。河指今黄河,商后期都今安阳,为古时黄河流经的地区。是夏、商的末年都曾发生过大旱。夏末的大旱一直延续到商初,《墨子·兼爱下》:
    汤曰:“惟予小子履,川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
    《吕氏春秋·顺民》: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
    有说汤时大旱长达七年的,《艺文类聚》卷一二引《帝王世纪》:
    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祷。”汤乃剪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
    “汤祷”遂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佳话,有多种古文献记载其事。是商初的旱情接着夏末的旱情而未解除。
    商末殷纣王时期“河竭”,黄河水都于涸,其旱情是十分严重的。《墨子·非攻下》谓纣时“雨土于薄(亳)”,“雨土”即今日称之为“落黄沙”或“沙尘暴”⑥。现今的常识都已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植被破坏、长期干旱造成的。古本《竹书纪年》上载文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是说在文丁时商王畿内有一次大的旱情,洹水断流。洹水是流经商末王都即今日河南省安阳市西小屯村北的一条河流,其河东流汇于河(即黄河)。商末年干旱竟至到了洹水断流、“河竭”的严重程度。
    二、考古学上的证据 商时期缺水在考古学上也有证据,就是华北地区商时期的地下水位有的时期比现今的还要低。在郑州、安阳商代遗址内都有一些灰坑、墓葬的底部在现在的地下水位以下。如郑州二里岗下层时期的灰坑C9.1H118,位于南关外,是一口部略大于底部的长方形竖井形深坑,现存坑口南北长1.6米、东西宽1.41米、深2.9米。此坑的底部已达发掘时的水平面之下,故未发掘到底。在郑州铭功路的制陶作坊遗址范围内,发现属二里岗下层二期的“深灰坑”12个,这些深灰坑的“坑底深度多达发掘时的水面以下,所以这种灰坑多未发掘到底”。在属二里岗上层一期的地层内发现深灰坑15个,“数坑底深度达发掘时的水平面之下”。有一座二里岗下层二期的长方形土坑墓(C7M28),墓室的底部也在今日的水平面以下。在郑州商城二里岗上层一期发现的170个灰坑中,就有49个在发掘时因“见水未到底”⑦,是在商代的二里岗时期有时的地下水位比今日低,反映当时的雨量比今日为少。
    在安阳殷墟也发现不少的灰坑和墓葬的底部在今日水面以下,如1953年在安阳殷墟的大司空村发掘商代墓葬166座,墓的深度常在3-5米,较深的可到7米。深达5米以上的墓,墓底多半潮湿,有的竟至出水。出水的墓有5座,因操作条件的限制,未能清理到底⑧。大司空村第三区的灰坑H317,小屯西地第二区的H202、H405,白家坟西地H3、H13,都“因到水面,未清理至底”。在1958-1961年发掘的302座长方形竖穴墓中,有57座墓发掘时“出水”,是这些墓的墓底已在今日的地下水面以下。椭圆形地穴式房屋GH405,其居住面也因在潜水面以下而无法清理到底。⑨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的937座墓葬中,有79座墓的墓底在今日地下水位以下。发掘时“地表下5米即见地下水”,而这批墓葬中,属殷墟二期的M391底深5.40米,三期的M928底深4.80米,属四期的M698底深7.80米。⑩著名的扫好墓的墓室,墓口距今日地表0.50米,墓底距墓口深7.50米,即距今地表8米,墓底已深入今日地下水位线以下1.30米。“发掘工作从(1976年)5月17日开始,6月4日挖到潜水面,6、7两日用水泵抽水,7日下午清理完竣。”(11)妇好墓及M698的底已经深潜入今日地下水位以下,故在妇好下葬的武丁时期,其时的地下水位应在距今地表8米以下,比今日地下水位低达3米左右(今日的地下水位为地表以下5米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