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焚巫求雨 卜辞里有、字,是与求雨有关的一个字,像人被架于火上,多释为“烄”。裘锡圭持异说,认为此字上部非“交”字而是“黄”字,从黄从火隶写作。“‘黄’、‘’音近”,黄应即,“‘’字像‘’在‘火’上,应该是专用于‘焚巫’的‘焚’字异体。”(18)无论释何字(这里从烄读),征诸卜辞乃是焚烧人以求雨,卜辞云: 贞:烄有雨。 勿烄亡(无)其雨。《合集》12842 被“烄”的人名字多从女: 惟烄有雨。《合集》1130乙 贞:烄有雨。《合集》1121正 甲辰贞:烄雨。《合集》32299 □□卜,其烄女有大雨。大吉《合集》30172 戊辰卜,其烄永女雨。《合集》32297 《周礼·春官·女巫》“旱暵则舞雩”句下,郑玄注云:“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司农云:‘求雨以女巫’”。《礼记·檀弓下》云:“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焉。曰:‘吾欲暴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乎,疟,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巫的职事之一就是跳舞求雨,《周礼》中有“男巫”、“女巫”,“舞雩”只女巫而男巫无行此舞,与卜辞求雨所焚皆为女性同。这些求雨时被焚的女性应就是商时的女巫。 商时期的气温比现今高2℃左右,与今日的江淮地区气候同,因此动植物品类丰富。从商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的地下水位比今日为低,再证之古文献和甲骨卜辞,商时的雨量却似乎并不比今日的华北地区多,且常遇到很严重的干旱灾情。看来商代并不是一个雨水充沛的时期。殷墟甲骨文中,占卜是否有雨的卜辞特别的多,过去研究者认为是商时多雨的反映,可能不一定符合实际,有可能恰是相反:不断地占卜是否有雨应是缺雨而希冀下雨心情的表示(当然商王为出行而进行的是否有雨的占卜,是为选择好天气,则与求雨占卜不同)。 商代的气候比现今温暖,据研究商王朝的中心地区年平均温度比今日高2℃左右。其时雨量也稀少,时有严重的干旱出现。商代的人口比今日大为少,气温却比今日高,雨量比今日为少,由此看来,一个时期气候的冷暖和雨量的丰歉,应是与天体的自然运行规律相关,地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似乎不是主要的。 本文为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作,2008年1月28日初稿,2008年6月修订于北京永乐寓所 注释: ①胡厚宣:《气候变迁与殷代气候检讨》,《甲骨学商史论丛》第2集,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5年专刊。 ②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象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③程洪:《新史学--来自自然科学的挑战》,《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 ④胡厚宣:《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甲骨学商史论丛》第2集。 ⑤《国语·周语上》。 ⑥王晖、黄春长:《商末黄河中游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史学月刊》2002年第1期。 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412、442、572页及第542页之表二九。 ⑧马德志等:《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9期(1955年)。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附表十三、二二、三六、四八及第100-102页。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墓葬登记表”,《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页。 (12)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邢台曹演庄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8年第4期。 (1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3页。 (14)唐兰:《殷墟文字记》,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1934年讲义本,第64页。 (15)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397页。 (16)胡厚宣:《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甲骨学商史论丛》第2集;杨升南:《商代的经济结构--农业是商代经济主体说》,载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河洛文明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7)《周礼·舞师》郑玄注。 (18)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与作土龙》,载《甲骨文与殷商史》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