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海峡两岸(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杂志》 石毕凡 参加讨论

1955-1957年中共的和平谈判倡议未得到台湾当局的积极响应。同时,“美国正在压蒋接受‘两个中国’的主张,要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上造成‘两个中国’的客观形势”。⑦为了惩罚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的骚扰,粉碎划峡而治的阴谋,并试探美国的战略底盘,1958年8月我第二次炮击金门。在我强大攻势和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开始改变做法,欲从金、马等沿海岛屿的尴尬局势中脱身出来,用让出金、马来换取中国同意不对台、澎使用武力,以实现其搞“两个中国”的计划。美国金、马“中立化”的主张和要将撤军的要求遭到国民党的抨击。蒋公开表示,国民党决心固守金、马,“不容为了考虑盟国的态度而瞻顾徘徊”,若至紧要关头,台“决心独立作战”。9月30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放风说,如果中国愿意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马。美国的打算是要在台湾海峡画出一条永久停火线,这是中国决不能同意的。蒋介石对杜勒斯的讲话也十分不满。他认为,金、马是台湾连结大陆的唯一纽带,撤离金、马,就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就等于放弃大陆。次日,蒋大骂美国对不住他,强调指出杜勒斯的谈话为“片面的声明”,国民党“无接受的义务”,“我们将不对任何压力屈服”⑧,其态度十分强硬。美、台在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
    蒋介石对美国既依赖又抗争的两重性,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一直加重炮击,完全切断金门守军的海上补给线,则美国有硬压蒋从金、马撤退的可能,那么国民党实际控制的地域与大陆的距离将由原来的两公里扩大到100多公里。这便极有利于美国关于冻结海峡局势,制造出一种事实上的“两个中国”,继而“托管台湾”,将其置于美国的全部控制之下的阴谋的实施。考虑到这些新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改变初衷,让金、马暂且留在国民党手中,待将来时机成熟与台、澎一并解决。毛泽东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决策,极有利于蒋以金、马为筹码同美国的分离政策作斗争,从而保护蒋的民族性,使其免于被美国完全控制。
    “金门炮战,意在击美”。10月6日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展开政治攻势,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美帝国主义是靠不住的。文告还宣布:“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⑨明确告诉台湾当局,为了共同对付美国,双方要举行和平谈判。
    暂停炮击的行动得到台、澎、金、马居民和全世界舆论的热烈欢迎,但杜勒斯却把中国的这一举措同美国所要求的“停火”混为一谈。为了将我们的斗争策略贯彻到底,进一步促使美蒋矛盾的发展,10月13日,国防部命令福建前线,对金门炮击再停二周,目的是对付美国人,反对它压蒋撤出沿海岛屿或使沿海岛屿“中立化”的主张。命令指出,“这是民族大义……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⑩10月20日,杜勒斯即将访台,企图以事实上已经“停火”的借口来逼迫蒋同意撤军。为配合蒋同美国的斗争,我立即恢复炮击,及时帮助了蒋,使他有不撤的理由。当时台湾有人背地里说:“这个炮打得好。”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蒋介石与杜勒斯达成妥协。10月23日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称:美国“承认金、马与台、澎在防卫上有密切之关连”,台湾当局则声明,“政府认为……达成此项使命(所谓恢复大陆人民之自由)之主要途径为实行孙先生之三民主义,而非凭借武力。”(11)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经过国共双方的对美抗争,美国逼蒋弃守金、马的图谋失败;二是蒋认识到美国无意助他“反攻大陆”,遂转向以“政治进攻”为主的“光复大陆”政策,两岸关系有所缓和。
    10月25日《再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他还告诫台湾当局,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所以,两党“化敌为友,此其时矣”。(12)这清楚表明我党联蒋反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此后,福建前线炮击形成单打双停的规律,且双方达成“默契”,炮击只打沙滩。这种象征性炮击,把两岸共同反对“两个中国”的意愿连结起来,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美国处于难堪的境地。
    事实上,台湾当局也逐渐明白了我党的意图。1959年3月,台湾当局特别规定,今后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等语,改称“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不再用“自由中国”,而一律称“中华民国”。
    从“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出发,海峡两岸在沿海岛屿问题上最终形成了客观一致的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特殊联盟”。
    
    任何事物都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之中。海峡两岸、国共双方尽管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并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下,但在坚持一个中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问题上,不仅有共同的立场,而且在行动上还有过默契配合。面对外国势力制造“台湾地位未定”、“台湾地区中立化”、“联合国托管”、“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等分裂活动,国共双方都作了长期不妥协的坚决斗争。50年代,国共两党于国际外交舞台,在反对美国分裂中国领土的斗争中所体现出的这种一致性,无疑有着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朝鲜战争后,美国无视全体中国人反对分裂的意志和决心,利用各种机会制造“两个中国”,理所当然地遭至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坚决反对。对此,美国国务院于1958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不承认共产党中国政策的备忘录》无可奈何地承认:“北平和台北都激烈反对‘两个中国’的主张,因此即使可以由外界的机构强行实施这样的一种办法,它也不是一种稳定的解决办法。”
    60、70年代之交,国际局势大变动,中苏分裂,中美接近。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有一段文字引人注目:“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异议”。(13)这就基本否定了1950年杜鲁门提出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以及由此繁衍出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等谬论。至此,美国终于承认了多年来不愿承认的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说,美国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如此姿态,除了对苏战略的需要外,两岸共同反对“两个中国”,寻求中国统一的历史决心,当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注释:
    ①⑦《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第254页;
    ②《美台关系四十年》,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④⑧ (11)《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2148页,第2824页,第2886页;
    ⑤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外交政策文件集(1955-1957)》,第107页;
    ⑥《台湾问题大事记》,华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页;
    ⑨⑩《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9-440页,第454-455页;
    (12)(13)《人民日报》,1958年10月26日,1972年2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