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东北的殖民地化与“抗日救亡”运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龙江党史》 西村成雄 参加讨论

第三阶段(1936年秋--1942年)在此之前,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高潮中,在华北的东北人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36年春,正是在李延禄、于毅夫等组织“东北人民抗日会”前后开始的。东北抗日十三个团体于同年秋组成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联合会”(东联)。当西安事变之际,在北平宣传“张学良、杨虎城八项主张”,并通过签名活动宣传“停止内战,对日抗战”。再有,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召开时,则有1,700人签名请愿,5月,于南京要求“国民党出兵抗日,释放张学良”。同年春,按周恩来的指示,刘澜波、栗又文等与高崇民、阎宝航等会谈,结果将东联改组为“东北救亡总会”(东总),使其成为更广泛的东北人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6月初,在北平正式成立总部。“七·七”以后,总部相继迁往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然而在此期间,即直至1942年5月,复兴社和CC派将其强行解散时止,继续发挥了作为关内东北人的抗日复土运动的中心的作用。尽管被解散,还有以重庆高崇民等的《反攻半月刊》杂志为中心的活动,维持到1945年9月18日。关内东北人的“抗日复土”和收复失地运动,其所蓄积的政治力量,首先表现为对东北义勇军的领导,继而集中体现于“西安事变”,进而延伸至战后东北地区的政治变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译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注释:
    ①以上见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下卷,1966年版第211-215页,第204-205,第215-233页。
    ②吴平:《全国对日总抗战与东北抗日民族革命运动》,《救国时报》1937年9月18日。
    ③以上见元仁山《东北义勇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潘喜延、卞直甫、赵长碧、王秉忠《东北抗日义勇军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④阎宝航:《流亡关内东北民众的抗日复土斗争》,《文史资料选编》第六辑,第87-118页;参见何世芬、康雅丽《东北人民的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报》1988年第6期。
    ⑤关于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的动向和西安事变的原委,参见常城、何建沙:《张学良与第二次国共合作》,《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4期,以及张学良的参谋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书局1980年版),和惠德安《张学良将军轶事》(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的回忆。
    ⑥参见拙著:《中国近代地区史研究》,法律文化社1984年版,第四章。
    (本文根据日本法律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池田诚编著《抗日战争与中国民众)第二章《东北的殖民地化与“抗日救亡”运动》,西村成雄教授同名论文译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