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购舰后无船坞 曾被嘲笑为“有鸟无笼”(2)
19世纪末期,铁甲舰这种同时拥有钢铁装甲和蒸汽动力的新式军舰,犹如重装的骑士,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攻击力,是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象征。1877年时,日本拥有了3艘二等铁甲舰,频频兴风作浪。北洋大臣李鸿章多次上书:“近来日本有铁甲三艘,遽敢藐视中国,耀武海滨。”、“中国无铁甲之日,即永无自强之时。”南洋大臣沈葆桢临死前念兹在兹:“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大臣们的苦谏,终于打动了西太后。1880年,清朝驻德大使李凤苞在欧洲经过反复考察,最终选定在德国订购两艘铁甲舰。德国的造船经验不如英国,但他们要价低廉,对来自远东的顾客异常热情,不像英国人那么傲慢。1885年7月,“定远”、“镇远”两舰建成从德国回国。“定远”舰排水7220吨,宽18米,吃水6米。它和“镇远”舰的装甲、火炮口径虽不算世界之最,但在远东无与匹敌,被称为“遍地球一等铁甲船”。 如同父亲盼望远道归来的游子,李鸿章要求两艘铁甲舰每到一个港口都要向他汇报。两舰经过新加坡时,到港口参观的华侨络绎不绝,纷纷欢呼。因为就在此前的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中,法国人的军舰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船,弱小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急得清廷发上谕要“大治海军”。 今天的我们,站在“定远”复制舰上,仍能感受到120多年前的那份荣耀。“定远”舰首两个炮台处各有双联装的305毫米口径巨炮,它和“镇远”包裹的钢甲厚达30.5至35.5厘米。“这些大炮,都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是李鸿章的最爱。”女讲解员还特别提到,“定远”舱内设有淡水机20台,每日用蒸馏法制淡水,可供300人用。 第四单 英德相争 北洋得利 1887年的中秋节,邓世昌是在埃及尼罗河上度过的。这一天他正指挥着刚建成不久的“致远”舰往祖国的方向开,同行的还有“靖远”、“来远”、“经远”三艘新式巡洋舰和“左队一号”大型鱼雷艇。傍晚时分,五艘舰船在埃及靠岸,邓世昌和其他舰的舰长一起上岸,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这是他们这一年来难得的闲暇时光。长达3个月的回程中他们要忍受狂风大浪的袭击,要小心提防暗礁,因为每一艘船都价值几十万两白银,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在航程中,邓世昌一度高烧不退,但他仍坚持亲自指挥驾舰。 在岸上,埃及人看到中国水兵们更觉稀奇。每个中国水兵都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服饰上更是处处体现出东方人的智慧,管油的衣服上画个油壶,生火的画把铁铲,铁匠带着铁砧,鱼雷匠则扛着一条鲤鱼。由于天气太热,这支龙旗舰队在当地还雇了16名更耐炎热的黑人,由他们负责给各船添煤生火。 1887年12月10日,五艘舰船抵达厦门,北洋水师的主力都在那里等着他们,“定远”舰上更是奏响了雄壮的军乐。“致远”舰等四艘新式巡洋舰的质量很让各方满意。回想起1885年购船时,朝廷各方曾为了在英国还是在德国造吵个不停。最终,清廷决定在英德各建两艘。这一招还真起了作用,建造过程中,英德双方就互相竞赛,各指出对方的缺点,无形中帮助提高了四艘舰的质量。甚至德国首相俾斯麦也关注到了这场竞争,指示德国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的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四艘新式巡洋舰的加入,使北洋舰队的实力大增。在大东沟海战中,四艘巡洋舰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向敌舰,更成了中国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幕。120年前,“致远”舰不幸沉没了。现如今,辽宁丹东方面正在复制该舰,将于9月份下水,以纪念甲午战史。 有船没坞的尴尬境地 就在各艘外购舰船陆续回国的同时,北洋舰队遇到的一个大麻烦就是有船没坞,舰船无处按期修理,坏了就没办法了。等到大型铁甲舰“定远”、“镇远”回国,北洋舰队更是被外国人嘲笑为“有鸟无笼”,舰船甚至要去“假想敌”日本的长崎修理。最终李鸿章亲自选址东北要塞旅顺,修建船坞。 1882年寒风料峭的晚秋时节,一个神色凝重的大清国政府官员,乘船从天津大沽口来到旅顺口。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袁保龄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是清廷漕运总督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21岁中举人,36岁任内阁中书,参与编撰《穆宗毅皇帝实录》。袁保龄到了旅顺后,常常要站在寒风中查看图纸,坐在马车中不停地奔波。在他的指挥下,周边炮台、电报局、水陆医院、水雷营等工程陆续建了起来。但由于前任黄瑞兰留下的拦潮大坝工程是个“豆腐渣”工程,坝底的胶泥未曾挖净,随时有崩溃的危险。1883年10月底,又遇连日暴雨、狂风巨浪,袁保龄带领民工以及当地驻军,奋力抢险。连续奋力工作了4年,袁保龄为旅顺港的建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83年开始修建的旅顺大坞专为“定远”、“镇远”舰量身设计,长达132米。这个“亚洲第一大坞”的建成,使北洋舰队终于有了自己的维修基地。可袁保龄却因心力交瘁,中风病倒。在他的建议下,旅顺港的剩余工程对外招投标,最终由法国人承包帮着完成了。 1890年,耗时8年的旅顺船坞正式建成。可惜的是,此前一年,袁保龄因操劳过度不幸病故。公道自在人心,真正做出过贡献的人,后人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的侄子袁世凯倒也被后人记住了,但是以另一种方式。现如今大连辽南船厂的办公楼内,塑有一尊袁保龄的铜像,陪伴着这位勇敢实践者的不仅有百年船坞,还有当今最先进的各种战舰的模型。厂史专家姜广祥对记者说:“之所以要为袁保龄立像,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像袁保龄这样做事,那我们的强国强军梦肯定能尽早实现。”袁家的后人也曾到厂里祭拜过袁保龄,深深地为这位先辈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