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之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顾诚 参加讨论

《沈茂卿墓志铭》云:
    茂卿,讳森,姓沈氏,茂卿其字也。世吴人,祖富,父荣,妣叶,生元天历二年(1329年)蜡月壬寅,卒国朝洪武九年如月戊辰,年四十有八,娶程氏,子男一人经,女二人:德徵、德徽。卜葬地得吉于长洲县尹山乡长山之原(注:《半轩集》卷九。)。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时,沈万三(沈富)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39岁,上距沈万三的出生至少在80年以上。我们固然不能仅凭这一点就断定沈万三绝对活不到80多岁,亲眼看到大明帝国的建立,但是,沈荣的墓志铭足以推翻明代大量野史笔记并为《明史》采用的沈万三在洪武年间被充军云南的说法。清代经长期纂修到乾隆四年正式颁行的钦定《明史》卷一一三《高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朱元璋)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马皇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试想,明军在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下,进兵云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的,至十五年(1382年)平定该地,即便沈万三还活着,而且在平定云南之年立即把他充军该地, 沈万三也当在100岁上下,这种奇谈怪论能相信吗?明代野史笔记中关于沈万三的记载多得很,有的是把民间神话传说记录下来,有的是不了解真相,把沈万三子孙的事情附会成了沈万三本人。《明史》的纂修者往往并未加以核实,仅依据某种记载敷衍成文,一经皇帝“钦定”便成了“权威性”的正史,影响非常恶劣。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以沈万三死于元代为主说,另引《明史》等异说,称“未知孰是”。道光年间纂修的《昆明县志》卷六下《寓贤》记:“沈秀,吴中富民也。明太祖定都金陵,尝助筑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太祖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高皇后语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详;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昆明。”很明显,这是在清代文字狱淫威下秉笔者屈从于“钦定”史籍的例证。
    沈万三的另一个儿子名叫沈旺。下面摘录有关沈旺家庭的一份史料作为佐证。清道光年间在周庄镇东颖村出土了明初昆山人卢充k24j410.jpg撰《故沈伯熙墓志铭》,序文云:
    公讳庄,字伯熙,姓沈氏,苏人也。其先世以躬稼起家,曾大父祐由南浔徒(当做“徙”--引者)长洲,见其地沃衍宜耕,因居焉。大父富(即沈万三)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又能推恩以周急难,乡人以长者呼之。父旺丰姿庞厚,有二子,长曰至,季即伯熙也。伯熙为人持重和逊,衣冠步趋襜如也。平居善事亲,喜接宾客,闾闬间礼容恂恂,不倚富以自矜,虽爱憎一人亦罔形乎词色,内外感德之。尤克纪纲家事,好蓄书史奇玩,每清暇则出而陈之,坐若翁于堂上,俾家人具酒馔,伯熙与其兄献寿称觞,怡怡怿怿,一门之内父子昆季蔼如也。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絏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入则抱其兄痛泣曰:“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于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药莫療,竟以其年五月二十一日卒于京,春秋四十。以是月二十七日权厝于上元县之砺石冈。去年冬,兄子德全舁榇归,未克葬。今始营新邱于长洲二十六都影村羔景字园之原,将卜以洪武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窆焉。伯熙凡两娶唐氏,俱无子,先卒;后娶郭氏,生男一人曰基,甫六岁(注:光绪八年《周庄镇志》卷三《冢墓》。按,卢充k24j410.jpg名后原注“南昌人”,其实卢氏祖籍为江西武宁,武宁在元代属龙兴路,故自称“南昌人”。至少从其祖父卢观起已居于昆山,父名卢熙,洪武初任睢州同知,卒于官,其伯父卢熊元末任吴县训导,明初任兖州知府,即洪武十二年《苏州府志》的作者,书成后不久即被朱元璋诛杀,卢充k24j410.jpg“尝被荐给事诰敕”,负其伯父骸骨归昆山,“杜门著书,绝口不复言仕”。见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卷一《皇明昆山人物传》。)。
    沈伯熙(沈庄)的墓志铭印证并且补充了沈玠提供的沈汉杰行状中关于沈家的基本情况。到洪武十九年五月沈庄病死于南京时已经40岁了。墓志序文中叙述沈庄生前的情况:“坐若翁于堂上,俾家人具酒馔,伯熙与其兄(沈至)献寿称觞,怡怡怿怿,一门之内父子昆季蔼如也。”沈旺显然是一家之主,如果沈至、沈庄的祖父沈富(万三)在洪武年间还活着或者被充军,文章的语气就决不会这样写。
    上面依据可靠史料指出沈贵(万四)的儿子有沈德昌、沈汉杰,孙子有沈玠等人;沈富(万三)的儿子有沈荣、沈旺,但是沈万三的儿子不止两个,他的后裔情况仍然不大清楚。上引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记载沈万三在元朝末年已经去世,“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到明朝洪武年间,“时方征用人才,茂为广积库提举,旺之侄玠为户部员外郎”(注: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卷五六《旧事》。)。这里提到的沈茂看来并不是沈荣,因为王行撰《沈荣甫墓志铭》中没有提到他出仕于明,任广积库提举,而且早在洪武九年即已去世。那么,沈茂是不是下面说的沈达卿抑或是误传呢?现在还说不准。
    沈达卿,据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苏州府人杜琼作《王半轩传》(注:见明弘治刻本《王半轩集》书首目录之后、卷一之前;《四库全书》本将杜琼文移至集尾。又,原文注明作于正统己卯秋八月,正统无己卯年,但文后有景泰改元夏五望日同郡人监察御史邹亮跋,可知确为正统年间所作。)云:“半轩,讳行,字止仲,王姓,半轩其号也。……长洲周庄沈达卿,其父号万三秀者赀雄当世,为礼聘于家塾,每成章辄偿白金以镒。半轩概麾去,曰:‘使金坞可守则燃脐之惨无及也。吾言止如是,直何滥取多田翁为哉!’三吴鼎沸……”(注:崇祯十五年《吴县志》卷四八收王行传,并注明出自《杜琼志略》,却擅自把原文中“长洲周庄沈达卿,其父号万三秀者赀雄当世,为礼聘族家塾”删改为“长洲周庄沈万三秀者赀雄当世,为礼聘家塾”,把沈万三的儿子写成了沈万三本人。傅维鳞《明书》卷一四六《王行传》沿袭其误,作“长洲沈万三秀者,资雄当世,为礼聘于家”。)据此,沈达卿是沈万三的儿子,看来达卿是字,而不是名。沈达卿在元末明初苏州(元平江)文人中颇有名气,著名诗人高启(青邱子,洪武七年因替苏州知府魏观作府治上梁文被朱元璋腰斩)有《寄沈达卿校理》诗(注:高启:《高青邱集》卷一三《五言律诗》。),杨基也有《雨中怀沈达卿、茂卿》诗(注:杨基:《眉庵集》卷八。茂卿为沈森字,达卿之侄。),释道衍(姚广孝)为沈达卿所建《清安堂》写了铭和序(注:姚广孝:《逃虚类稿》卷三《独庵集》。)。至于王行同沈达卿的关系就更是非同一般,上引杜琼作传已提到他在“三吴鼎沸”(当即张士诚军入平江)以前就曾应沈达卿之聘任其家塾师,这是王行在沈家第一次坐馆,可能是教沈达卿之子沈伯凝等沈家子弟读书。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前后他又第二次到沈达卿家任塾师,洪武十五年九月王行写的《佳声楼记》一文中说:“长洲沈达卿予友也,志于教孙,其子伯凝也,勤于教子,从予游者曰程、曰巽、曰衡,所谓孙若子也。”(注:王行:《半轩集》卷四。)在《沈文权字说》中云:“姑苏沈氏以雄资巨族闻海内,有子名巽,字文权,简厚寡默,乃父伯凝谨于教子,命之从余游”(注:《半轩集》卷七。)。《沈文矩字说》中则说沈文矩是沈伯凝的仲子沈程的字(注:《半轩集》卷七。)。王行撰《清安堂记》云:“东阳沈达卿氏居吴长洲之周庄,奕世以来咸以勤慎敦愿处乡里,治生修业,日以优裕。至达卿产益广,赀益饶,勤慎敦愿益甚,而浸文以饰之。他无所嗜,惟蓄经书子史、古图谱、法书名翰之迹,楼而庋之,韱轴汇列,暇则左右阅视,喜溢眉宇间,曰:‘此吾所以为子孙者乎?此吾所以自乐者乎?’闻者莫不嘉叹。所居之堂庭户静深,栋宇宏邃,晨光可辨,几席既安,子妇孙曾秩焉序进,问兴居,奉甘毳,怡怡翼翼,四世一堂,周旋而下上,所谓礼法之家,益将求夫庶几焉。堂之题间炳然有书曰清安之堂。”(注:《半轩集》卷三。)洪武十四年王行为沈伯凝写了一篇《彝斋记》,其中说:“吴长洲沈伯凝氏好学而勤于古鼎彝尊敦之器、金石法书之迹,以至于图画象物珍异之玩,一见辄能别识,定其久近高下,是非良否之,自湖海间号称好古博雅者无不叹其知鉴,家治一室,左琴右书,燕几在席,题曰彝斋,于其奉亲(“亲”指其父沈达卿)教子之余,是休是处”(注:《半轩集》卷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