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严复与卢梭的《民约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郑师渠 参加讨论


    戊戌后,严复在政治上后退了。他对卢梭《民约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积极吸纳宣传民约论的观点,转而着意批评民约论。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蛰居译书多年的严复,在政治上又稍稍活跃起来。是年他先后在上海青年会和安徽高等学堂发表宪政演讲,并把演讲稿且汇成《政治讲义》,同年由商务出版。严复在讲演中,明显贬抑卢梭的《民约论》。综而观之,严复对卢梭民约论主要提出三点批评:
    其一,在社会起源的问题上,否定了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民约论》的逻辑前提。它指出,在自然状态下,人类固然最为自由,但在一定阶段上,人类却遇到了一个个人所无法克服的生存障碍。为求生存,人类便不能不结束自然状态,谋求结合。“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体共同的力量和财富;而同时与全体相结合的每一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旧是象以往一样的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11)。此种契约既立,社会便告诞生。
    但是,严复认为,社会契约论不过是卢梭依自然法主观推演的结果,并无历史根据。他认为,人类社会其始由蛮夷社会,而入宗法。宗法既立,欲有以自存于物竞之中,于是变化分合,往往成有机之团体。又或以宗教崛兴,信奉既同,其众遂合。而以战争之故,有部勒署置之事,而机关亦成……至于历久之余民,识合群之利,知秩序之不可以不明,政府之权不可以不尊,夫而后有以维持其众也,于是公益之义起焉,保民之责重焉。而其立法也,乃渐去于宗法、神权之初者,而治权独立,真国家之体制以成”(12)。所以,社会和国家的产生,乃是人群进化的产物,“而非制造之物”;卢梭诸人的所谓社会契约论,实属子虚乌有。
    其二,反对“崇拜自由者”。
    卢梭以为,社会契约确定之后,人们虽丧失了了“自然自由”,但却获得了社会政治自由。他们虽须服从国家的权力,但这是服从“公意”,而非专制下的奴隶。因之,自由是人与生俱来,无可转让的最宝贵的权利。《民约论》一开头就愤怒地写道:“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3)卢梭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恢复人民的自由权利。
    严复否认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论点。他说,初生婴儿,如同禽兽,生死饥饱,权操人手,那谈得上自由?严复认为,自由当从两个层面上理解:(一)“自由,心德之事也”,人们的自由程度与民智、民德的高低成正比;(二)在社会政治中,自由与管理相对峙,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于民,其为幸福与否,正自难言”。它可以为幸福,也可以为灾害,当“视用之者何如耳”(14)。由是,他引出三点结论:第一,初民社会,茹毛饮血,绝非若卢梭所言,是自由平等的“黄金时代”。第二,“民主自由与否,与政府之仁暴,乃绝然两事”,即与民主共和抑或君主专制无涉(15);第三,现时中国民智未开,“则向之所谓平等自由,适成其”蔑礼无忌惮是之风,而汰淘之祸乃益烈,此蜕故变新之时,所为大可惧也”(16)。故不能一味鼓吹自由平等。
    其三,不赞成全然否定君主专制。
    卢梭对君主专制深恶痛绝,认为它是政府权力腐败的结果,合法的权力异化成了奴役人民的暴力。他指出,在君主专制下,“臣民除了君主的意志以外没有别的法律;君主除了他自己的欲望以外,没有别的规则。……在这里一切又都回到了最强力者的唯一权力上来……”(17)。
    严复不以为然。他指出,“卢学和每谓以力服人,为专制治法之所独”,因之分政府为两类:民主共和,“权发诸下”;君主专制,“权发乎上”。力斥专制君主“必以摧斫下民为快”,“专以莫以予违为快”。此说是误。民主共和、君主专制,二者权皆发之于下。征之东西方历史,专制君主“未有不俟民心之归、人情之载”而能立者”。君主专制固有以力服人,奴虏其民之时,但那“必见于兼弱攻昧取乱侮亡之时”;中外君主虽不乏依赖权术者,便更多的却是“以道德才智服人”、“不得率意径行”。以专制著称的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法民之尊王团结、亦无过于此时”,就说明了这一点。严复断言:“专制有时且有庇民之实”,卢氏之说“不可复用明矣。”(18)
    卢梭的《民约论》所以能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圣经”,并不在于它是字字有考的历史学著作,而在于它假定了一个自然状态,由此推演出一整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理论,否定了君权神授说,论证了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合理性。严复通晓西学,他所以否定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说,着意为君主专制剖白,尤其是断言中国民智未开,实行自由平行祸有不测,说到底,是因为他不赞成革命:贬斥卢梭的《民约论》--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自然也就否定了现实的中国革命。1895年严复在《辟韩》诸文中,曾是怎样热烈地宣传民约论(尽管并未接受卢梭革命的观点),猛烈怦击君主专制,前后相较,其思想的后退,无可掩饰。
    卢梭的民约论虽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它不是从人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上考察社会、国家,而是以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把“自我保存”、“个人自由”作为理论前提,由此去演绎契约社会,不能不走向唯心主义。因之,他构想的自由平等幸福的契约社会,终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因东西方时代的落差,《民约论》在其时的中国仍不失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它毕竟已呈褪色。这不仅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日益暴露,已使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理想王国默然失色;更主要是指,以摩尔根发现母系氏族为契机,近代人类学对原始社会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人们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已有了更接近于科学的认识。因此,近代史上以卢梭集大成的社会契约论尽成思想史的资料,在西方不再为人服膺,是很自然的。1903-1904年,由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的斯宾塞著《群学肄言》和甄克思著《社会通诠》两书,已将上述西方近代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介绍到了中国,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东方杂志》评论说:“欲改革政治,必先改革社会,必先考究社会之由来,……(《社会通诠》)据天演之例,以考社会之阶级,胪殊俗之制,以证社会之原理,其所发明宗法社会,谓由豢扰禽兽,至于种人群制,再进而为耕稼民族,又进行工贾行社。虽言我国事绝少,然无一不与我国四千年来社会吻合。”严复作为译者,自然更深信不疑。所以他指出:“17世纪欧洲言治之家,有绝不知国家之 由宗法演进者。至于近世,乃能明之。”霍布斯、洛无、卢梭诸人介民约论,“皆不悟人群先有宗法社会。此《通诠》(即《社会能诠》)中所言之最详者”(19)。其于学理上否定卢梭的社会起源论,并没有错。
    严复以为国民的自由与否,与民主共和抑或君主专制无涉,固然失之肤浅,但是,他提醒人们不要“崇拜自由”,“人生无完全十足之自由”,即便在西方民主国家,民权自由也是“以云其微,则真微耳”(20)。重要的问题在于,自觉群己的权界,把握自由的度,自由才能成为真正造福国民的善果。此种见解无疑又具有前瞻的意义。同样,严复不赞成把君主专制说成是绝对的“恶”,认为它在历史上曾有过积极的作用,“历史事实不可尽诬”(21)。从学理角度看,这也反映了一个正直的学者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的论者认为,戊戌后的严复后退了,不仅反对革命,“就是通过改良道路实行君主立宪,也不赞成”(22)。这不符合历史实际。从严复与卢梭《民约论》的关系的角度,作者以为至少可以指出以下两点:
    其一,严复“主权在民”的思想未变。例如,他在《宪法大义》中写道:“自吾辈观之,则卢梭书中无弃之言,皆吾国孟子所已发。问古今之倡民权者,有否于‘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三语者乎?殆无有也。卢(梭)谓治国务明主权之谁属,而政府者,主权用事之机关也。主权所以出治,而通国之民,自其全体欣合而言之,为主权之真主,自其个人一一而言之,则处受治之地位。同是民也,合则为君,分则为臣,此政家所以有国民自治之名词也。”(23)将孟子与卢梭相提并论,容有不当,但他显然是肯定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为“”“不弃之言”,即不刊之论。
    其二,对自由仍一往情深。严复虽然不赞成“人生来是自由”的观点,并反对“崇拜自由”,但他对人的自由权利,仍一往情深(戊戌后长期遭监视无疑只能加深此种情感)。他在出版于1905-1907年的《法意》按语中,写道:“故今日之治,莫贵乎崇尚自由。自由,则各得其所自致,而于择之用存其最宜、太平之盛世为不期而自至”(24)。在《〈庄子〉评语》中写道:“凡为帝王者其主治行政,凡可以听民自为自由者,应一一切听其自为自由,而后国民得各尽其天职,各自奋于义务,而民生始有进化之可期。”(25)
    缘此两点,便决定了严复要求立宪的初衷不变。1906年清廷刚宣布“预备立宪”,他即在上海等地发表政治演讲,本身即反映了他对宪政的热情。严复虽认为君主专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他并未忘记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终常为殃民之资,此其制所以为千古之诟厉耳。”(26)中国民穷国衰,端在专制。他不仅欢迎清廷预备改行宪政:“乃今幡然而识立宪,思有以挽国运于衰颓,此岂黄人之幸福”(27)!而且,强调指出,既行立宪,则须成立国会作为真正的民权机构。此种见解,在其时实较许多主张立宪者更明确。
    所以,应当这样说此期严复的立宪初衷不变,他对卢梭《民约论》的批评,从无视后者反封建的意义而言,反映了其排拒革命和思想的后退,但从政治学的学理上看,却又不管乏真知灼见,反映其识见的深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