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魏后期的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哲》 张金龙 参加讨论

《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载北魏咸阳王禧叛乱,“遣直卫三郎兵讨憘(禧),执杀之”。北魏史料对此是如何记载的?据《魏书》卷三一《于烈传》,宣武帝用领军将军于烈发动政变废黜辅政大臣,烈“乃将直閤以下六十余人,宣旨召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详,卫送至于帝前”。后咸阳王禧发动叛乱,“及驾还宫,禧已遁逃。诏烈遣直閤叔孙侯将虎贲三百人追执之”。同卷《于忠传》:“寻除左右(中?)郎将、领直寝。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忠进曰:……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据此可知,宣武帝平定咸阳王禧之乱,是由领军将军于烈“遣直閤叔孙侯将虎贲三百人追执之”,而《南齐书》之记载则是“遣直卫三郎兵讨憘(禧),执杀之”,两相对照,可知直閤所将虎贲即为直卫三郎兵。据前所述,北魏后期之虎贲已丧失了侍卫官的地位而成为普通卫士一兵,南朝称虎贲为直卫三郎兵,则其将领直閤将军及其下之直寝、直后、直斋等应为直卫三郎,不过北魏此时已改名,但也可能仍沿旧制而称直卫三郎,或南朝人不太了解北朝变革仍以旧称载之。
    薛聪的经历对我们认识直閤将军的职能极有帮助。《北史》卷三六《薛聪传》:
    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后迁书侍御史…累迁直閤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閤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聪)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閤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从时间来看,薛聪任直閤将军当在孝文帝迁都之后。这一记载表明直閤将军可与门下诸职兼领,自当供职禁内,而且其职“管领”“亲卫禁兵”,“陪侍帷幄”,为“心膂”之任。无疑,直閤将军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禁卫武官。
    直閤将军在孝文帝时期为具有实际职事的官职,载之品令,可随驾出征,亦可率兵征战。直閤将军从驾出征应是禁卫职能的体现。《魏书》卷七三《奚康生传》: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渡,萧鸾遣将率众据渚,邀断津路。高祖敕曰:‘能破渚中贼者,以为直閤将军。’康生时为军主,……遂便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閤将军。”奚康生因战功而授假直閤将军,此职仍属禁卫武官,因此前他已任宗子队主。《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永平“四年(511)七月,诏改宗子羽林为宗士, 其本秩付尚书计其资集,叙从七已下、从八已上官。……孝昌二年(513)十月, 诏宗士、庶子二官各增二百人。置望士队四百人,取肺腑之族有武艺者”。卷二一下《彭城王勰传》:“及车驾南伐,以勰行抚军将军,领宗子军,宿卫左右。”宗子军即宗子羽林组成的宿卫军,其来源为宗室子弟,其前身当与三郎卫士有关,它是北魏后期最重要的一支禁卫部队(参见滨口重国《正光四五年之交的后魏兵制》,载《秦汉隋唐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版)。奚康生为宗子队主亦即南伐时的军主,其主要职责便是率领宗子羽林侍卫孝文帝,保卫其安全。孝文帝在济淮受敌的危急时刻提出悬赏,自是对随侍身边的禁卫武官及卫士而说,奚康生虽为应募,但也是义不容辞。以直閤将军作为悬赏,既表明其职为禁卫近侍武官,同时也说明其地位不低,正如前令所定,为中级禁卫武官,对低级禁卫武官奚康生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
    《魏书》卷五八《杨津传》:“高祖南征,以津为都督征南府长史,至悬瓠,徵加直閤将军。后从驾济淮……迁长水校尉,仍直閤。”杨津先是任征南长史、加直閤将军从驾,后为长水校尉,仍直閤,此时已在孝文帝末年宣武帝初年,直卫制度正在发生变化,是直閤将军由正式品官向比视官转化之际。后津拜左中郎将,迁骁骑将军,“仍直閤”。表明直閤将军是君主身边的禁卫武官,但这一职务却并不表示担任者的实际官位,其品位、俸秩是由长水校尉、左中郎将、骁骑将军等职来表示的。长水等职亦为禁卫武官,但其亲近程度远不如直閤将军,如不兼任直閤将军便不能入閤侍卫。另一方面,这些职务在当时正在变为闲散之职。兹略作考察:
    关于五校尉,《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载正始四年九月诏曰:
    五校昔统营,位次于列卿,奉车都尉禁侍美官,显加通贵。世移时变,遂为冗职。既典名犹昔,宜有定员,并殿中二司马亦须有常数。今五校可各二十人,奉车都尉二十人,骑都尉六十人,殿中司马二百人,员外司马三百人。
    按,诏中所谓“五校昔统营,位次于列卿”是指东汉及魏晋之制。孝文帝设置五校伊始便如东晋南朝一样为“冗职”,并无实际职任。地位也大为降低,太和后令规定五校为五品下阶。宣武帝增设五校等职员额,看似为了提高其地位,而其实却使五校地位进一步下降,将“冗职”固定化。正因如此,如长水校尉不兼直閤将军,杨津便难以侍卫君主,失去了禁卫职能。史书所见五校以长水、步兵校尉居多,其他三校尉不多见,几乎全都兼任它职。
    左、右中郎将与五校情形相似,并无专门职掌,需兼任它职才有实际职事,如前述左中郎将兼任直卫诸职便成了具有实际职能的禁卫武官。又有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如前引杨津、元嵩之例。侯刚以“右中郎将、领刀剑左右”,王仲兴为左中郎将、斋帅,孟季为“镇远将军、左中郎将、廷尉监”,崔敬邕为“左中郎将、大都督中山王长史”(参见《魏书》卷九三《恩倖·侯刚、王仲兴传》,卷四四《孟威传附季传》,《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二三《崔敬邕墓志》)。《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九九《元飏墓志》:为左中郎将,加显武将军。“虽首冠缨冕,不以机要为荣;腰佩龟祖,未以宠渥为贵”。反证此职在当时实非“机要”、“宠渥之职”。此外,羽林监亦为闲散之职,图版一二八《元彝墓志》:为羽林监,“非其好也。性乐闲静,不趣荣私”。
    骁骑将军亦不可与魏晋及南朝相比。魏晋及南朝骁骑将军领有营兵,地位甚重,北魏后期虽有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同此),但不见有骁骑营之记载,一般情况仅为单独的宿卫武官,恩倖任此职可以加强其亲宠地位。《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一○九《元灵曜墓志》:“射声校尉,镇远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仍领郎(尚书殿中郎中)。”元灵曜迁官及兼任虽不太清楚,但骁骑将军不专职禁卫仍可看出。又,郑思明、伊盆生均曾任骁骑将军、直閤将军,分见《魏书》卷五六《郑羲传》附传、卷四四《伊馥传》附传。同样,魏晋南朝专职禁卫之前后左右四军将军及积弩(强弩)、积射将军等职在北魏后期的情况与骁骑、游击将军等类似,开始向散官转化。相反,直閤将军及直卫诸职虽为比视官,后《职员令》未规定其品级及实际职掌,却具有实际职能,向职事官转化。因此,东魏北齐禁卫武官组织系统中已经明确写进了直卫诸职,为左、右卫府之直閤属官,其品级亦载入品令,隋朝继承北齐,直閤将军亦为重要禁卫武官,品令亦载,到炀帝大业改制时才将其废除。
    综上所述,直閤将军设立于太和十七年左右,第一次明确出现是在前《职员令》中,直斋、直后、直寝等职设立于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之后,直閤将军等职不见于官品令,为流外比视官,但他们的大量活动表明其在北魏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閤等职负责宫殿中閤内等处之护卫,在禁卫武官中处于机要之地。直閤等职保卫君主安危,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