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掘意义 (一)里耶古城对于区域考古研究的意义从楚人在战国中、晚期大规模进入湘西到秦汉的这一段时期,是湘西地区古代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里耶古城的发掘将大大深化这一时期的区域考古研究。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拨郢,定巫郡和黔中郡;是年,楚顷襄王迁都于陈,并许诺将青阳以西之地割让给秦国。次年,秦蜀郡守张若即接管了巫郡和黔中郡。至公元前276年,楚国集结军队10余万人,收复了“江旁十五邑”。对于这段史料历来解释不一,问题的焦点在于对“青阳”、“江旁十五邑”等地望的分歧,而这直接关系到湖南地区在战国晚期的公元前278年至秦完成统一的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的归属问题。由于史料的混乱,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考古资料。考古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因缺少直接证据,对考古资料尤其是墓葬材料的认识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对湖南地区战国晚期后段一组典型陶礼器的性质有不同理解,这组陶礼器以细高足鼎、细颈球形腹壶、扁球形敦为代表,有的还包括盒。多数意见认为它们属于楚文化传统,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值得商榷,它们有可能是秦人统治下楚人后裔的文化遗存。就目前来看,在战国晚期后段的长沙、常德乃至整个湖南地区,没有发现可以认定属秦国统治者的墓葬,大量贵族墓葬皆为典型的楚墓。对里耶麦茶墓地的发掘,基本上支持了这种观点。具体说,里耶在这一时段同样存在上述典型陶礼器组合,而且数量上骤增,与长沙和湖南其他地区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反映出这里与湖南大部分地区历史的一体化。这很可能反映了江陵失陷后,大量楚人移民湖南的历史事实。由此看,湖南地区的墓葬从战国晚期后段至秦代主要属楚文化因素,而且从战国晚期、秦代到汉代的演变脉络是清楚的,没有大的中断,体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当然,同时也存在多民族的文化因素。秦文化方面,目前湖南发现的典型秦人墓葬至少有10余座,时间在战国晚期前、后段之交和秦代;巴文化的因素只是从巴式兵器有所反映;最典型的越文化因素是受越式鼎影响的大量细足陶鼎。而比较突出的要算土著文化因素,以釜、簋这类陶器为代表,釜来源于以不二门文化类型为代表的湘西商周本土文化,簋的渊源还不清楚。 对里耶古城的考古学研究还涉及到一些相关历史问题。如关于黔中郡,楚、秦的黔中郡是否存在,郡址在何处,以及秦、楚、巴的关系问题。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卷八十一引《十道志》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故号五溪蛮。”这是常被引用来讨论巴人进入湘西历史的史料,但《十道志》成书于八世纪初,其所据何典已不清楚。而目前考古资料对此可以提供佐证的只有窖藏的虎钮錞于和一些兵器,如何从更广泛的考古资料上加以印证还不清楚。另外,里耶古城第二次筑城时间在汉代,这个城的性质怎样,与周围其他两座城的关系如何,在文化因素方面与当时的“蛮”族有何关系等也需进一步探讨。有理由认为,里耶古城的发掘和研究会将这些问题的探讨引入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我们已经区分出古城址在战国中晚期、秦代、西汉三个不同时期出土的陶器、陶瓦标本,秦代简牍的发现更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其次,对麦茶墓地进行的发掘,除了进行常规的分期和文化因素分析,还试图通过区域调查获取一些新的资料,通过对墓葬的分布特点的分析得到一些对陶器组合与相对年代关系的新认识。如此,以里耶古城的考古资料为标尺,一方面可以对这一区域过去的考古资料重新加以研究;另一方面,以此为开端,对沅水流域发现的10余个战国至秦汉时期古城进行系统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必将使相关研究工作向着新的深度和广度推进。 (二)秦代简牍对于秦史研究的意义 在里耶古城一号井内出土36000余枚秦代简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简牍的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下面仅从已释读的简牍中列举几例加以探讨。 第6层1号简简文略,为“九九乘法口诀表”。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乘法口诀表,《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提到“九九”,但实物还是首次发现。 第6层2号简简文为“迁陵以邮行洞庭”。 第9层6号简简文为“以洞庭司马行事”。 第9层1号简简文为“洞庭郡”。 邮行,是指传递文书的驿站。“洞庭郡”在史籍中未见,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后并天下为36郡,以及稍后设置的桂林、象郡等,多以区域命名,鲜有以城邑命名者,“洞庭郡”即合其成例。过去,学者曾怀疑有“洞庭郡”,但苦于缺乏证据,现在里耶秦简的发现足可证明其说甚是。 第16层52号简简文为“鄢到销百八十里,销到江陵二百四十里,江陵到孱陵百一十里,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索)到临沅六十里,临沅到迁陵九百一十里,□□千四百里”。此简提到传递文书的驿站的地名和相距里程,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第8层147号简简文为“出弩臂四,输益阳,出弩臂三,输临沅”。这是关于迁陵武库兵器登记册中调拨弩臂的记录,可见当时的迁陵为秦朝粮秣兵甲的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 第8层154号简简文为“卅三年二月壬寅朔日,迁陵守丞都敢言之,令曰:恒以朔日上所买徒隶数。问之毋当令者。敢言之”。 第9层1号简简文为“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司空腾敢言之,阳陵宜居士五(伍)毋死有赀馀钱八千六十四。毋死戍洞庭郡,不智(知)何县署。今为钱校券一,上谒言洞庭尉,令毋死署所县以受阳陵司空,(司空)不名计,问何县官,计年为报,已訾其家,(家)贫弗能入,乃移戍所。报署主责发。敢言之”。 里耶所在的秦代迁陵县城,是秦王朝在武陵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城,这些反映当时行政管理、刑事诉讼的文档,真实呈现出秦代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度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对于史料匮乏的秦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