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江又名牂牁水,乃豚水中可通船河道的称谓。《汉书补注》引《水经·温水》曰:“豚水东北流经谈槀县。东经牂牁郡且兰县,谓之牂牁水。”《水经注·温水》谓,“温水出夜郎县。县故夜郎侯中也……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温水又东迳增食县,有文象水注之。其水导源牂牁钩町国也”。《水经注·郁水》亦谓:“郁水即夜郎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豚水……豚水东北流迳谈县,东迳牂牁且兰县,谓之牂牁水……又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今广西境内的右江、郁江、浔江及广东境内之西江古代统称为郁水。《汉书·地理志》载,“郁水首受夜郎豚水”。是知豚水流注郁水为郁水上源。郁水流经今广州(古之番禺)入海。 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山名、水名、地名的称谓多渐发生变异。唐宋以来西南地区的江河中已无牂牁江或豚水之称。但如此一条在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宽而长且能通航至番禺的河流定未消失,必得称谓变换而已。那么汉代的牂牁江当是今天哪条水呢?我认为当年的牂牁江应是后来所称之北盘江。北盘江自贞丰县百层至双河口段共为85.5公里流程,可行木船。据笔者80年代实地调查,咸同年间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时,苗族义军曾在百层开立集市,借百层河航运沟通黔桂两省贸易。贵州的桐油、鸦片等货物以马驮人挑至百层后,改用船水运入广西散销。其中的鸦片多船运至广州,再转销入香港。商人们又从香港、广州等地运来日用百货,回到百层场集散。起义军后来虽被镇压,而百层这一水陆码头的中转地位、繁华景象却一直维持到抗战期间。日寇占领香港后,贸易中断,各商号粤商撤走,百层才遂渐萧条。当年的百层场上商号林立,全系广人开设,货栈、客栈众多,则为当地人开办。官府亦于百层设厘金总办抽收税费。北盘江流至今望谟县双河口与南盘江汇合形成红水河。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市马雄山西北麓,经宣威、威宁、水城、盘县、晴隆、六枝、贞丰、册亨、望谟等县市、特区与南盘江汇为红水河,全长449 公里。百层以上河段落差大、险滩多,除极少河段能断续可行木筏外,皆不通航。惟贞丰县百层至望谟县双河口85.5公里河段可通航。每年5~11月水位较高期,可运行50吨的机轮。1971年成立州航运管理中心站,组织30吨的机动客货轮运输。 南北盘江汇合而成之红水河蔗香以下105公里河段,全年可通行5吨木船,丰水期则可通20~30吨位机轮。 南流于广西象州县石龙与柳江汇合后为右江。右江东南流至广西桂平县与郁江合流。郁江全长1162公里,百色以下可通航。郁江流入广东称西江,为珠江干流,直经广州汇入南海。北盘江百层以下可行船至广州合符“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出番禺(今广州)城下”的特定条件。故可推知牂牁江当是今北盘江百层至双河口可通行河段。《水经注》载“有竹王兴於豚水”,则是《史记》所载“夜郎者临牂牁江”的印证。《水经注》载,“温水出牂牁夜郎县。县故夜郎侯国也……,导源于牂牁钩町县。应劭日,故钩町国也”。表明温水既在夜郎境,又在钩町境,介于夜郎与钩町之间。而钩町在今广西自治区之隆林、西林两县境内已为学术界所共识,故温水当是今之南盘江。综上所述,北盘江可通航至番禺,乃古之豚水,豚水为“竹王”(后夜郎侯、王之先祖)兴起地,在夜郎国境。温水为南盘江,介于夜郎与钩町之间。钩町在今南盘江南岸,而豚水即牂牁水(江),故可认定牂牁江即今百层至双河口之北盘江下游河段。 二、夜郎中心区考 夜郎系战国至秦汉时期出现于“西南夷”中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其历史可分为兴起与强盛两个阶段。竹王传说时期乃其兴起期,当属氏族部落阶段;自称夜郎侯及朝廷封之为夜郎王时乃其强盛期,应为部落联盟带有早期奴隶性质阶段。兴起时期的势力范围较窄小,强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则较为广大。与此相对应的夜郎辖区有夜郎本土及夜郎势力影响所及范围两个层次。竹王兴起时的夜郎本土到夜郎强盛时则成为夜郎的中心地区。夜郎侯(王)国的势力影响范围,可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所设牂牁郡为界定。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南越王反时,汉武帝“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遂平南夷为牂牁郡”。《汉书·地理志》载:“牂牁郡,武帝元鼎六年开”。 牂牁郡辖县17:“故且兰、谭封、鄨、漏卧、平夷、同并、谈指、宛温、毋敛、夜郎、毋单、漏江,西随、都梦、谈槀、进桑、钩町”。 牂牁郡所属17县大致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及滇东南、桂西北一带。汉武帝在夜郎国辖区内设置牂牁郡,实行郡国并治制度牁17县是由“南夷”境内17个较大的有王、侯、邑君长的部落领地构成。其中夜郎县的地位最为重要。《汉书·地理志》谓,“夜郎,豚水东至广郁,都尉治”。都尉为辅佐郡守之武官,执掌全郡之军事。夜郎县为都尉治所,意味着夜郎县乃牂牁郡有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朝廷之以夜郎县为都尉治所,是因为夜郎县乃夜郎部落发祥地,夜郎部落联盟的政治中心。正如《水经注·温水》曰:“温水出牂牁夜郎县。县,故夜郎侯中也”,“郁水即夜郎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豚水”。豚水即牂牁江,亦即今北盘江下游可通航之河段。是知夜郎县即夜郎联盟的中心区--夜郎国所在地。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夜郎者,临牂牁江”的记载,可推知夜郎县当在今贵州北盘江下游可通航附近之贞丰、册亨、望谟、安龙一带。这一带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沿江两岸竹林丛生,拳头、碗口粗的楠竹颇多,为竹王传说的产生提供了自然前提。这一区域隔南盘江与广西之隆林、西林两县为邻,此两县为钩町国故地。正因为与钩町为邻,才会发生《汉书·西南夷传》所载:“至成帝河平中,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愈更举兵相攻”。两个刚脱胎于氏族部落社会不久的民族地方政权间因利害关系不时发生战争才成为可能。1976年省博物馆于兴义发掘汉墓7座,出土有铜马车、铜薰、铜豆、铜铣、铜壹壶、铜镜及池溏田园模型、汉砖、汉币等大量文物。兴义在南北盘江流域之间,西与夜郎为邻、南与钩町相望。兴义汉墓群及其出土物反映汉王朝于此屯驻官兵控扼夜郎势力扩展及复兴的一种战略布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