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二年律令•秩律》的中二千石秩级阙如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阎步克 参加讨论

《秩律》对中大夫令和郎中令二卿特别标“汉”字,记作“汉中大夫令,汉郎中【令】”;而其他诸卿,以至其他诸官,却都没有这种情况。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汉初,王国百官同于朝廷,王国同样有中大夫令、郎中令之官。但笔者以为这里有个例外,比如王国的中大夫令和郎中令没有秩级,如同中大夫和郎中在当时没有秩级一样;或是王国中大夫令和郎中令的秩级因国而异、不作统一规定。不管怎样,其他各卿的秩级王国同于王朝,惟有属于“内官”或“从官”的中大夫令和郎中令是个例外。
    从《二年律令》看,王国和中央的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置吏律》记有内官妃嫔之制:“诸侯王得置姬八子、孺子、良人”;“彻侯得置孺子、良人”;“诸侯王女毋得称公主”(第25页第211-233简,第163页释文)。由于这些规定,皇帝的妃嫔与公主地位高于诸侯王和彻侯了,而汉初还不是如此。刘邦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此后,软弱的汉惠帝大概不会有这种降低诸侯王的内官规格之举,那也许是吕后所为吧。若吕后有此举措,那么,她也可能同时还降低了王国“内官”中大夫、郎中的规格,比如对中大夫令和郎中令的禄秩另案处理。《二年律令·秩律》肯定出于吕后之时,其中长信詹事得以与诸卿并列就是明证。然则《秩律》中的“汉中大夫令、汉郎中”的两个“汉”字,只能反映诸侯王之中大夫令、郎中令的禄秩安排另有隐情,却不足以证明《秩律》其余诸卿是王国官,当然也就不足以说明朝廷诸卿秩在中二千石了。
    最早的一例“中二千石”,见于《史记·孝文本纪》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诏。这份诏书先叙孝文帝功德,随即下令:“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直到汉景帝时史料中才出现了“中二千石”,这也反映了“中二千石”的形成晚于《秩律》。“中二千石”之“中”为何义,一个传统说法是释“中”为“满”;劳幹则认为“中”指京师,是对“郡国”而言的[5]。笔者是赞成劳先生这个意见的。“中二千石”最初是指中央的二千石,后为压抑王国计而提高了中央二千石官的禄位,“中二千石”遂演化为一个特定秩级了。那么,汉景帝诏中的这个“中二千石”是一个秩级,还是仅就中央的二千石而言的呢?一时还说不明白。这个秩级何时正式形成不太清楚,大致是在汉景帝、汉武帝之间吧。无论如何,在《秩律》的时代,也就是汉高后初年,最高秩止“二千石”而已。陈梦家曾说:“二千石秩,后来增中、真、比为四等。”[6]作为官阶的“中二千石”乃后来所增,非汉初所有,陈的这个看法可以信从。
    原文参考文献:
    [1]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王国维。齐鲁封泥集存序[A].王国维遗书:第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陈伟。张家山汉简《津关令》涉马诸令研究[J].考古学报,2003(1)。
    [4]彭浩。《津关令》的颁行年代与文书格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3)。
    [5]劳幹。秦九卿考[A].劳幹学术论文集:甲编上册[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6.
    [6]陈梦家。汉简所见奉例[J].文物,1963(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