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当前,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之所在。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香港和澳门回归以后,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已成为中华民族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件大事。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如同当年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样,需要两岸领导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以爱国主义态度对待这一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爱国与否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两岸和平谈判的根本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1〕(P66-69)。“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2〕(P58), 这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的政治诚意。而李登辉之流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坚持“三不方针”,甚至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抛出“两国论”的荒谬主张,图谋“台湾独立”,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两岸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台湾当局如不想像当年的汪精卫集团那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遗臭万年,就必须幡然悔悟,以民族大义为重,回到“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来,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这应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我们还可以看到,不管国共两党在历史上对立多么严重,不管双方分歧有多大,在民族危机面前,两党可以并且必须坐下来谈判,以谈判来弥合分歧,找到共同点,从而最终达成协议。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过程中,双方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曲折,双方立场差距很大,但通过谈判,双方毕竟淡化了仇视,在感情上有了靠近,同时也通过谈判各自更好地认识了对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反过来这又促使双方考虑如何弥合分歧,为进一步谈判扫清障碍。由此可见,在两党合作问题上,有分歧并不可怕,对和平或合作所持的立场有重大差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两党不能坐下来谈判。在台湾问题上,“实现和平统一,必须进行两岸谈判”〔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相信,“凭着中国人的智慧,通过对话和商谈,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在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双方政治分歧的办法和途径”〔13〕。但时至今日,台湾当局仍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坚持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甚至挟洋人以自重,妄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台独”的目的,这只会导致玩火自焚。正像当年我们不可能与汪精卫谈判如何“降日”的问题一样,我们也不可能与任何人谈论所谓“台湾独立”的议题。对我们来讲,两岸谈判,是为了和平统一。“而‘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两国论’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是谈统一,而是谈分裂,当然不可能被中国政府接受”〔14〕。另一方面,复杂的世界局势和民族复兴的迫切任务也决定了台湾问题不可能无限期拖下去,全中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在历史上,当国共两党的矛盾不可调和、谈判无法进行下去时,两党军队之间就要爆发战争。1946年全面内战的爆发就是抗战胜利后两党历经10个月的谈判最终破裂的必然结果。虽然当时中国人民并不愿意发生战争,但历史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也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力争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二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13〕。因此台湾当局有必要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采取务实的态度,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和平统一。 回顾历史,我们还可得出结论,国共两党在谈判中相互作出让步,充分尊重政治现实是谈判和合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妥协和让步也就没有了合作。 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进行之初,蒋介石曾一再要求共产党先交出军队和政权,力图对中共实施“招安”〔8〕(P555), 实际上是借合作之名吃掉共产党,对此共产党当然不会同意。共产党为了使合作得以实现,首先作出了政治上的重大让步,取消了两个政权对立的政策,尊蒋介石为国家领袖,提议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表示愿意在蒋介石领导下共同抗日。在各方推动下,蒋介石也最终放弃了通过谈判取消共产党的军队和政权的企图,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独立性,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实际上始终存在着两支性质不同的军队和两种不同的政权,这就是国民党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国民党政权和在解放区存在的民主政权,实际也是在一个国家内和平存在两种制度。其所以如此,一是十年内战造成的政治现实,一是蒋介石能从实际出发,为合作抗日而承认和容许了这种现实的存在。 新中国建立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再到“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更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真诚信念和现实主义精神。1995年1月30日, 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11〕(P87),成为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现在的关键在于台湾当局能否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合理建议,回应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现两岸的对等谈判。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在两党或两大政治力量的谈判中,仅有一方的诚意和让步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合作。在政治生活中,谈判就意味着妥协和让步;“以不变应万变”,采取僵死的对抗政策,无助于问题的正确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