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大唐创业与北朝蕃姓余裔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唐都学刊》 上官鸿南 马驰 参加讨论

李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以至于被日本学者誉为“世界帝国”。她的成就很值得深思,其中诸民族共同参预帝国的缔造应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从蕃姓人物的卓越贡献说明北朝以来的少数民族后人在李唐创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李唐创业,粗略可分三个阶段:太原起兵的酝酿(613-617年);向关中进军和建唐准备(617-618年);早期统一战争和“玄武门之变”(618-628年)。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蕃姓人物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唐之草创与发展多同此辈攸关。
    
    李渊起兵反隋蓄谋已久,然而最早鼓动他取隋而代之的,则是同李渊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代北蕃姓贵族余裔。
    大业九年(613年),当杨玄感反于黎阳,炀帝以李渊为弘化郡(今甘肃庆阳)留守,节度关右诸郡兵以备玄感的时候,原幽州总管窦抗,即建议李渊乘乱起兵;炀帝女婿,原隋尚辇奉御、鸿胪少卿宇文士及,也曾在涿郡与渊“夜中密论时事”,促其起事①。
    窦抗是渊妻窦氏从兄,“与高祖少相狎”,显系至亲,且为故旧;而宇文士及同渊则是“深自结托”,过从甚密。这些人的鼓动,对李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是自此以后,李渊开始了组织上准备,史载李渊“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②。到大业末年,窦抗被炀帝重新起用,遣往灵武巡守长城时,实际上已形成了与太原李氏共同威胁关中的两大军事集团,日后李渊放心进军长安而无后顾之忧,实赖于此。对于这种形势,日本学者不无遗憾地认为:在李渊被誉为“举一州之兵定三辅之地”的壮举背后,其姻亲窦氏的卓越功勋却鲜为人知③。
    关于窦抗的族出,笔者同意日本学者石见清裕的意见,为匈奴费也头人;有意思的是,宇文士及也是“匈奴破野(费也)头”出身。在唐人眼中,窦、宇文二氏自北魏以降,一直被视为代北贵姓的最高等级。窦氏自拓拔魏迄李唐有4女被册为皇后,至少有6人拜相,7人当主,数百人任中央或地方文武大员,而窦抗的直系祖先“累世仕魏,皆至大官”;宇文士及的家族,亦同样是世代缵缨。其父述,隋文帝时,超拜上柱国,擢右卫大将军,权倾一时④。
    如果说李渊始萌代隋之心与窦抗等有莫大关系的话,那么起兵前夕组织上、策略思想上的周密准备同样借重过番姓人物的忠诚。请看以下事实:
    其一,刘文静建言“乘虚入关”之策。
    在李渊建唐过程中,刘文静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人物。李渊起兵前,文静为晋阳令,因被姻亲李密株连,为炀帝系于郡狱。李世民亲至狱中请教,“图举大计”。刘文静为之分析形势,劝他“应天顺人”,改朝换代。预期“一朝啸聚,可得十万人,”如“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⑤。后果如所言,仅用126日就长驱关中,进克京师。
    刘文静的身世,“自言系出彭城”,这显然是浪托汉室刘氏。从其祖懿为匈奴人集中居地的石州刺史和祖上为匈奴人的刘政会与他“敦叙宗室,极相往来”等迹象看,其先人当为该地匈奴部落大人。懿为北周时人,后继居京师,故至孙辈,才“世居京北武功”⑥。
    其二,长孙顺德等募集人马,图谋举事。
    大业十一年至十三年(615-617年),李渊历任山西、河东安抚大使、太原留守等职,然掌管兵力并非很多。以此区区之众,欲图大举,无疑是难以奏效。于是李渊一面令其子建成、世民“于河东潜结英豪”,“于晋阳密招豪友”,并“倾财赈施”,收买“士庶之心”;另一面又命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广为募兵,以为准备。很快“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待至是年七月壬子(三日),已有“精甲三万”⑦,大大扩充了实力。
    长孙顺德,乃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文德顺圣皇后就是李世民之妻长孙氏。长孙氏,“其先,魏之枝族”,“孝文迁洛,改为长孙”。同元、窦、宇文等并为北朝以来第一等代北贵姓。刘弘基,本出京兆武功,成雍州池阳(云阳),隋通州刺史刘猛之孙、河州刺史刘升之子⑧。既与刘文静同籍贯,亦当为族出匈奴刘氏。
    此外,隋太原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在李渊为太原留守之初,即“率兵隶于麾下”;楼烦郡(治所今山西静乐),有一支内徙的西突厥部落。其酋帅与李渊早有交接,当李渊决定起兵时,其特勤(王子)阿史那大奈亦“率其众以从”。⑨
    其三,协赞大谋,内除炀帝亲信,外与突厥连和。
    在李渊拜太原留守的同时,隋炀帝即以其亲信郎将王威、高君雅为副留守,以监视李渊行动。王、高二人对李渊的募集兵卒“相与疑惧”,遂计划以“祈雨”为名,骗渊至晋祠,意欲加害。晋阳乡长刘世龙探得其情,即向李世民告密。李渊父子因将计就计,使刘文静、刘政会等反告其“谋反”,“先事诛之”。⑩时为起兵前的五月甲子(十五)日事。
    关于刘政会,《元和姓纂》云:“其先匈奴贵族,……代为部落大人。”晋阳乡长刘世龙,以其地望并州,亦疑其祖上出自匈奴。
    王威等被诛,李渊并未立即举兵,因为强大的东突厥的存在,不能不使他有后顾之忧。本来李渊就是受命御防突厥而进驻晋阳的。对此,刘文静提出了“改旗帜以彰义举”和“请通突厥以益兵威”的策略。“高祖并从之,因遣文静使于始毕可汗”。这个建议十分高明。明人王船山认为,只有这样,才可收“假突厥之名,以恐喝河东、关中,而遥以震惊李密”的效果(11)。
    此外,在酝酿太原起兵的过程中,窦琮(窦抗从弟)、元仲文(北魏帝室余裔)等,或“协赞大谋”,或“参附义始事”,也多有奉献,都以太原元从功臣名著史册。
    其四,李渊建大将军府,多以蕃姓人物为统军大将。
    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癸巳(十四日),李渊建大将军府署置官属,为起兵做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准备。除以刘文静为司马,以刘政会等为户曹,并拜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为统军。按:大将军府下置有左、右领军大都督府,分由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任领军大都督,隶于大将军李渊。而左、右领军大都督之下又分左、右三军,分由六统军率领。这就是说,直接带军的六位统军,至少有三人为北朝蕃姓余裔。可以想见,长孙顺德等在李渊起兵的军事建置中具有何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