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和近代中国海外移民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求索》 郑祖铤 参加讨论

从移民产生的原因看:近代欧洲国家的海外移民是其本身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内在要求,也是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欧洲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通过“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剥夺了农民的土地,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大批农民成为相对过剩人口,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又满足新建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圈地运动”中被剥夺土地的农民为什么成为了过剩人口和移民到殖民地的主要部分呢?马克思指出,过剩人口“它同整个生存资料没有任何关系,而同生存资料的生产方式有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08页。)就个人来说,他是否成为过剩人口,关键在于他作为社会成员能否与物质生产条件发生联系和以怎样的方式实现这种联系。如果个人虽然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生产条件去实现他的劳动能力,不能通过劳动去生产并获得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生命所需要的生存资料,他就会变成过剩人口,成为被强制移民的对象。所以,对劳动者个人来说,首要的条件是要与生产条件发生联系,使自己能参与生产而成为生产者。“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等生产条件相分离,迫使他们以另一种方式与机器等生产条件相结合或被强制移民到殖民地,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开发殖民地对劳动力和新土地主人的需要。所以,马克思对英国曾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移民运动进行分析时指出:“不是由于淘金狂所引起的移民,而是由于大地主占有制和土地的集中,由于使用机器耕种土地和大规模采用现代耕作方法而引起的强迫移民。”(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618页。)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则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自明朝萌芽后,由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特殊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的稳固性和持久性,它一直未能发展为像欧洲国家那样的手工工场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商品经济不发达,也就未能使它起到对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破坏的革命性作用。农民被固着在小块土地上,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居于统治地位。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中国不仅没有对外扩张和强制海外移民的需要和可能,而且明清两代还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多次明令实行海禁,禁止中国人出海和与洋人接触。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才出现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鸦片战争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国门,迫使清帝国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结果开始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于是“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之而日益瓦解……可以安插比较稠密的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亦随之而崩坏。千万人将无事可做,将不得不移往国外。”(注:《马恩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3页。)可见,近代中国海外移民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直接后果之一,也是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劫掠的结果,而不是中国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对外扩张的需要。
    从移民类型看,欧洲海外移民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压迫人口”的类型。马克思说,“过剩人口同赤贫是一回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04页。)。过剩人口又是移民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赤贫--过剩人口--移民三者的内在联系。欧洲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圈地运动”和大土地占有制造成了赤贫人口和过剩人口,而且由于产业革命和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质资料生产中,也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制造了赤贫人口和过剩人口。所以,马克思说赤贫和过剩人口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当时的所有制的物质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05页。)上产生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生产条件解体,把部分人“置于这种特定基础的再生产条件外,因而也就使他们变成了过剩人口,他们不仅一无所有,而且无法依靠劳动为自己谋取生活资料,于是变成赤贫。”(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04页。)“决定是否把工人列入过剩人口范畴的,是雇佣资料,而不是生存资料”,这“是资本时代的现象。”(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08~109页。)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则不同,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的“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类型。如前所述,中国农民的赤贫和过剩人口从国内因素而言,常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自然生产因素的制约。旧中国的生产方式年复一年地使用人力、畜力与自然界进行简单的交换,以获取简单的物质资料消费。生产技术保守落后,生产率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报酬呈递减趋势,一遇灾害或战乱或人口增长一旦超过这种生产方式下物质资料生产所能承受的负荷时,两种生产之间的相互制衡便被打破,造成赤贫人口和过剩人口。马克思对此曾指出,近代中国“缓慢地但不断地增加的过剩人口,早已使它的社会条件成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沉重枷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4页。),因而出现了流民和海外移民现象。然而,近代中国大量海外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和他们对中国劳动力的劫掠。在这种情况下,迫使大批农民、手工业者与传统的生产条件相分离而无事可做,近代中国又未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未能将这些无事可做的劳动者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结合起来,因而也不能用新的生产方式改变落后的生产力,不能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去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他们变成赤贫人口和过剩人口,被迫接受殖民者对他们劳动力的掠夺,充当“契约华工”移民海外。可见,无论是国内因素或国外因素造成中国人的赤贫和移民,都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类型。
    总之,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充分阐明了人类生命生产和为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和揭示了其内在的规律性。以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作指导来认识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问题,就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问题,虽也是当时代世界大移民的一部分,可在移民的原因、移民的性质、移民的类型等诸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之点,这是我们应当加以充分认识和辨别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