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外国文学网 刘文飞 陈芳 参加讨论

《伊戈尔远征记》是耸立于俄罗斯文学源头的一座丰碑,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人之歌》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一起被并称为欧洲中古的“四大英雄史诗”。
    相对于其他三部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的发现较晚,并不是从中古一直流传下来的,而是在18世纪末才被偶然发现的。当时,莫斯科的收藏家А. И. 穆辛-普希金在斯巴斯-雅罗斯拉夫尔修道院的一位司祭那里发现了一批16世纪的古代文献,其中就有一份《伊戈尔远征记》的抄本,1796年,这份抄本的抄本被呈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1800年,抄本公开发表。可是,那份抄本的原件却在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中被焚毁。偶然的发现过程,抄本原件的缺失,以及这部史诗在当时俄国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等,使得有人对这部史诗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关于它的真伪的争论也从它面世时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是,绝大多数俄国学者和文化人还是对这部史诗的历史真实性持完全肯定的态度的,在这方面,普希金的意见是很有说服力的: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是任何一位18世纪或更晚的作者所不能创造出来的;而作品中那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气魄、厚重的“古文献精神”、丰富而深刻的抒情诗意等,更是18世纪的俄国文学中所没有的。
    《伊戈尔远征记》以俄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描写对象。12世纪末,基辅罗斯出现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众多公国各自为政,因而遭到了南部游牧民族更多的侵袭。公元1184年,基辅大公率军征讨南方的波洛夫人(又译波洛伏齐人)获得胜利,次年,没能参加此次征讨的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与兄弟子侄一起擅自发兵,攻打波洛夫人,结果惨遭失败。史诗再现的就是罗斯历史上的这一悲剧事件。
    全诗除序曲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序曲是史诗作者对“古代的夜莺”、伟大的歌手鲍扬的致词,同时也阐明了他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正是因为诗中提到了鲍扬,再结合诗中写到的史实,研究者得以将史诗的写作时间确定在1185-1200年之间。至于史诗的作者到底是什么人,众说纷纭,虽然有史家如雷巴科夫等指出,其作者可能就是基辅的大贵族彼得?鲍里斯拉维奇,[1]但这一说法至少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
    第一部分写伊戈尔的出征:尽管在出征前目睹了日蚀的凶兆,伊戈尔仍坚决发兵。有趣的是,据史家考证,俄国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次日蚀,时间是在1185年5月1日下午3点25分,日蚀实际上发生在伊戈尔出征之后,但作者为了体现伊戈尔的决心和勇敢,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诗中的悲剧意味,有意将日蚀的发生安排到了伊戈尔出征之前。顶着凶兆出征的伊戈尔,在与敌人的相遇中初战告捷,缴获甚丰,可次日早晨却遭到强大敌人的围攻,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两日,伊戈尔全军覆灭,他和自己的兄弟、儿子和侄子都被波洛夫人俘虏。
    第二部分写基辅大公斯维雅托斯拉夫的“含泪的金言”。在基辅罗斯的历史上,斯维雅托斯拉夫并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大公,但史诗作者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罗斯团结的象征。在伊戈尔战败前夜,他做了一个“迷离的梦”,在获悉伊戈尔战败的消息之后,他噙着泪水,向整个罗斯道出了“金言”。他责备伊戈尔等为了自己个人的荣光擅自发兵,同时也谴责了众大公的见死不救以及诸侯们的内讧,“要知道,正是由于你们的内讧,暴力/才从波洛夫人的国土上袭来!”[2]大公进而号召俄罗斯人在异族的威胁面前统一起来,为国雪耻。史诗的这个中心部分,既可以说是基辅大公的“金言”,也可以说是史诗作者自己的“金言”(在诗中,大公之言和作者的抒情议论之间的界限也很不清晰),是作者通过这部史诗最想告诉给世人的,正如马克思在1856年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对《伊戈尔远征记》之主题的归纳:“这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面前团结起来。”[3]
    第三部分写伊戈尔的妻子在雅罗斯拉夫娜在普季夫尔城头的“哭诉”,这是全诗最优美的段落,体现了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完美结合,雅罗斯拉夫娜也被视为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请听她分别向风儿、德聂泊河和太阳发出的三段“泣哭”和“悲诉”:
    “哦,风啊,大风啊!
    神啊,你为什么不顺着我的意志来吹拂?
    你为什么让可汗们的利箭
    乘起你轻盈的翅膀
    袭卷到我丈夫的战士们的身上?
    难道你在碧海上爱抚着大船,
    在云端下吹拂得还少?
    神啊,你为什么要把
    我的快乐在茅草上吹散?”
    “啊,德聂泊?斯洛武季奇!
    你已把横贯波洛夫土地的
    重重山岭打穿。
    你以自己的波涛拥抱着斯维雅托斯拉夫的大摇船
    直送到柯比雅克的营垒。
    神啊,请把我的丈夫给我送来,
    好使我不再在大清早把眼泪洒向
    茫茫的大海。”
    “光明的、三倍光明的太阳啊!
    你对什么人都是温暖而美丽的:
    神啊,你为什么要把你那炎热的光芒
    射到我丈夫的战士们的身上?
    为什么在那无水的草原里,你用干渴扭弯了他们的弓,
    用忧愁塞住了他们的箭囊?”[4]
    在雅罗斯拉夫娜之哭诉的感召下,伊戈尔终于逃出了敌营,回到了罗斯,俄罗斯大地上的山川河流、草木鸟兽,都在热情地迎接伊戈尔的归来。这个明朗的结局冲淡了全诗的悲剧氛围,也在诗中强烈的政论激情中注入了抒情的韵味。
    《伊戈尔远征记》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由于在这部史诗前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一部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杰作,它对于俄国文化所具有的意义就越发显得突出了。在俄罗斯,它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写有许多专著,众多诗人留下了许多译本,众多翻译家将它译成了外文。在我国,魏荒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将它译成中文,后来又相继出现了李锡胤、严永兴等的译本。
    [1]见Б. А. 雷巴科夫:《彼得?鲍里斯拉维奇。寻找<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俄文版,莫斯科,1991年。
    [2]《伊戈尔远征记》,魏荒弩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29卷,第23页。
    [4]《伊戈尔远征记》,魏荒弩译,第25-27页。
    文章来源:  刘文飞  陈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