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丧失,实践上的混乱,局部理论的匮乏,应该说,这就是中国世界中世纪学科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唯物史观,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过,客观地说,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界的注意,大家似乎认为这还不能算作一个问题,对实践变化与相关理论滞后造成的矛盾认识尤其不足。虽然如此,至少对中国中世纪史的从业者来说,无论承认与否,中西方史学界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变化已经使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了。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发展唯物史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理论,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这关系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整体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注释: ①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从词源学角度对“中世纪”一词的考证较多,但在该词的最初起源及内涵等问题上,至今仍存在分歧。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中世纪”概念出现在15世纪,最初有多种说法,如media tempestas、media aetas、medium tempus等,后来逐渐固定,多用medium aevum(1604年出现)表示。现代西方语言中的“中世纪”一词多源于此,有些用复数,有些用单数表示。参见:G. S.戈登:《Medium Aevum与中世纪》(G. S. Gordon,Medium Aevum and the Middle Ages),伦敦1925年版;纳坦·埃德尔曼:《Medium Aevum,Moyen Age,Middle Ages的早期使用》(Nathan Edlman,“The Early Uses of Medium Aevum, Moyen Age,Middle Ages”),《浪漫主义评论》(Romantic Review)第29卷,1938年第1期;杰弗里·巴勒克拉夫:《Medium Aevum:关于中世纪史与术语“中世纪”的一些思考》(Geoffrey Barraclough,“Medium Aevium,Some Reflections on Medieval History and on the Term”the Middle Ages“),《变动世界中的历史》(History in A Changing World),牛津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4-63页;弗莱德·C.罗宾逊:《中世纪的,中世纪》(Fred C. Robinson,”Medieval, the Middle Ages“),《镜子:中世纪研究杂志》(Speculum,A Journal of the Medieval Studies)第59卷,1984年第4期;让-米歇尔·迪费:《中世纪及其等同语:“中世纪”术语的起源》(Jean-Michel Dufays, “Medium tempus” et ses equivalents :aux origines d‘une terminologie de l’age intermediaire),《政治思想》(Il Pensiero politico)第21卷,1988年第2期。关于“中世纪”的汉译及用法,参见:孙培良:《从“中世纪”一词谈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②乔治·L. 波尔:《关于中世纪》(George L. Burr, “Anent the Middle Ages”),《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第18卷,1913年第4期;刘林海:《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分期理论及其特点》,《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2期。 ③T. E.蒙森:《彼得拉克的“黑暗时代”之概念》(Theodore E. Mommsen, “Petrarch‘s Conception of the ’Dark Ages‘”),《镜子:中世纪研究杂志》第17卷,1942年第2期。 ④H.斯潘根贝格:《世界历史的分期》(H. Spangenberg, “Die Perioden der Weltgeschichte”),《历史杂志》(Historische Zeitschrift)第127卷,1923年第1期。 ⑤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3卷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序言,第1页。 ⑥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3卷上册,序言,第6-7、12页。 ⑦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中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页。 ⑧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中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页。 ⑨F. L.冈绍夫:《封建主义》(F. L. Ganshof, Feudalism),伦敦1964年版,xv-xvii;侯树栋:《三大封建主义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⑩R. W.萨瑟恩:《中世纪的形成》(R. W. Southern,The Making of the Middle Ages),耶鲁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 (11)伊丽莎白·A. R.布朗:《封建主义:一个非法的建构》(Elizabeth A. R. Brown,“Feudalism:The Construct of a Tyrant”),《美国历史评论》第79卷,1974年第4期。 (12)苏珊·雷诺兹:《封土与封臣:中世纪证据的重释》(Susan Reynolds,Fiefs and Vassals:The Medieval Evidence Reinterpreted),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13)艾琳·鲍尔:《为中世纪辩护》(Eileen Power, “A Plea for the Middle Ages”),《经济学家》(Economica)1922年第5期。 (14)P. G. J. M.雷兹:《何时是中世纪?》(P. G. J. M. Raedts, “When were the Middle Ages?”),《尼德兰教会史档案》(Nederlands archief voor kerkgeschiedenis)第76卷,1996年第1期。 (15)亨利·皮雷纳:《穆罕默德与查理曼》(Henri Pirenne, Muhammed and Charlemagne),伦敦1939年版,第234页。 (16)西德尼·潘特:《中世纪史:284-1500》(Sidney Painter, A History of Middle Ages: 284-1500),伦敦1979年版。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版又对上下限进行了调整,变成《中世纪西欧:300-1475年》。 (17)彼得·L. R.布朗:《古代晚期的世界:从马可·奥勒留到穆罕默德》(Peter L. R. Brown, 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伦敦1971年版。 (18)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想象》(Jacques Le Goff, The Medieval Imagination),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3页。 (19)杰弗里·巴勒克拉夫:《Medium Aevum:关于中世纪史与术语“中世纪”的一些思考》,第56-57页。 (20)C.沃伦·霍莱斯特:《欧洲历史的阶段与不存在的中世纪》(C. Warren Hollister, “The Phases of European History and the Nonexistence of he Middle Ages”),《太平洋历史评论》(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第61卷,1992年第1期,第20-21页。 (21)提摩太·鲁伊特:《中世纪:另一个非法的建构?》(Timothy Reuter,“Medieval:Another Tyrannous Construct?”),《中世纪史杂志》(The Medieval History Journal)1998年第1期。 (22)杰弗里·巴勒克拉夫:《Medium Aevum:关于中世纪史与术语“中世纪”的一些思考》,第61-62页。 (23)狄特里希·杰拉德:《欧洲历史中的分期》(Dietrich Gerhard, “Periodization in European History”),《美国历史评论》第61卷,1956年第4期,第900-913页。 (24)C.沃伦·霍莱斯特:《欧洲历史的阶段与不存在的中世纪》,第21页。 (25)P. G. J. M.雷兹:《何时是中世纪?》。 (26)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Karl Jaspers,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耶鲁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27页。 (27)威廉·A.格林:《欧洲及世界历史中的分期》(William A. Green, “Periodization in European and World History”),《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第3卷1992年春第1期。 (28)威廉·A.格林:《世界历史之分期》(Willian A. Green, “Periodizing World History”),《历史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第34卷(专题号第34),1995年第2期。 (29)杰瑞·H.本特利:《跨文化互动与世界历史的分期》(Jerry H. Bentley,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Periodization in World History”),《美国历史评论》第101卷,1996年第3期。 (30)亚历山大·穆瑞:《该废除“中世纪”吗?》(Alxander Murray, “Should the Middle Ages Be Abolised?”),《中世纪研究文丛》(Essays in Medieval Studies)第21辑(2004年)。 (31)吴于廑:《总序》,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刘家和、王敦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32)吴于廑:《总序》,第17页。 (33)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雷海宗著,王敦书编:《伯伦史学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 (35)周谷城:《世界通史》,商务印书馆1949年版。 (36)马克垚:《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37)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第6-8页。 (38)马克垚先生是中国少数系统探索封建社会理论问题的当代学者,他的《封建经济政治概论》是这方面研究的最新代表作。该书以中国和西方为例,对封建经济和政治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尤其注重同中求异,并将西方封建社会的下限定在18世纪。马克垚:《封建经济政治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序言,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