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4)
鸦片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震惊了先进的中国人,迫使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了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艰难历程。 西方的以历算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知识,在16世纪末的明朝便已随传教士东来而传入中国,并引起中国士大夫的兴趣和重视。明清之际出现了翻译、出版、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书籍的第一次热潮。但当时初起的西方资本主义,并没有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中国的历史仍旧沿着原来的道路在运转。士大夫们学习西方的历算、水法一类的实学,作为中国儒学的补充,只是怀着一种求知的渴望,还感受不到它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所以康熙末的一纸诏书,便中断了这种中西文化来往。士大夫们钻进了中国的古书堆,官僚吏员们则只知搜刮民脂民膏。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由于闭塞已久,对于国外的情况一无所知,若疑若昧,似有似无,“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5]。 等到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失败,割地赔款,中国历史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才惊醒了他们中的开明人士。他们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对“敌情”、“虏势”毫不了解。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初步了解外国现状以后,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林则徐领导编的《四洲志》,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的《海国图志》,以及稍后的《海国四说》(梁廷枬)、《康輶纪行》(姚莹)、《瀛环志略》(徐继畲),便成了近代中国人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最初的窗口。中国人迫切要求了解世界而产生的上述著作,便是鸦片战争在中国思想界激起的最初的反应。 但40年代发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并未引起实际反响。清朝统治集团仍旧冥顽不化。直到20年后,才由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而把他们的呼声付诸实施。洋务派还开设了最初的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大量科技书籍等,从而为中国人进一步了解世界创造了条件。但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向西方学习的只能是军、工、器艺,以求挽救垂死的封建统治。他们根本不了解世界的大势和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真正原因。就此而言,他们仍旧处在睡梦之中。甲午一战,偌大的清王朝竟失败于小小的岛国但已是资本主义的日本。洋务运动破产了。但影响是存在的。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以后始也”[6]。这个大梦已醒的标志便是维新运动。 之所以说这时大梦已醒,是因为维新派的目标不再是对封建制度的补缀改良,而是要求根本改造中国,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资本主义中国。正如康有为所说:“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7](P211)。维新运动是一场范围广泛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他们建学会,设学堂,各种新式报刊如雨后春笋,猛烈地批判封建主义的旧文化,鼓吹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形成举国上下“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壮观,使得人类进化的思想深入人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独立自由,平等民权等观念为多数求生存、求进步的中国人所接受,人们开始从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获得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从此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所考虑的只是以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道路来改造中国的问题了。 辛亥革命以革命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峰。但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富强。最后是中国人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从外国传进来的各种主义中,选择了反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发动广大群众,团结各种力量,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使得中国真正独立,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从这个角度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醒了中国人,迫使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寻找各种救国救民的真理,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和国内封建专制统治,最终找到了反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走上独立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挽救了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在这里也起到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的作用。这真是历史的辩证法。 [收稿日期]1999-05-20 【参考文献】 [1]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M]. [2]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1[M].上海:三联书店,1957. [3]费正清。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1842-1854)第1卷[M]. [4]苏智良。中国毒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魏源。圣武记卷12. [6]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一·戊戌政变记[M]. [7]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上)[M].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