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傲日格勒:对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正统问题的小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傲日格勒 参加讨论

拖雷和他的正妻唆儿忽黑塔尼-别吉共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是蒙哥合罕的同母幼弟。当蒙哥合罕在攻打南宋合州去世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立即掀起了争夺汗位的斗争。他们二人的战争,对蒙古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蒙哥合罕于1251年登上汗位后,便“派遣其弟旭烈兀前往大食地区讨伐邪教徒。虎年(1254年),他又派遣仲弟忽必烈合罕去征服和防守东方诸城。”③对此事《元史》说:“元年(1251年)辛亥夏六月,命皇弟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遣塔兒、斡鲁不、察乞剌、赛典赤、赵璧等诣燕京,抚谕军民。”④《元史》另一处又载:“岁辛亥(1251)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⑤两部史书对同一件事情的记载,虽在时间上有所出入,但所记述的事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忽必烈被派去治理了漠南地区。忽必烈以此为契机,以漠南地区为潜邸,大量招募汉人士大夫和地主武装头目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1252年7月忽必烈被派遣攻打大理。此后虽然因忽必烈急切巩固自己的实力,威胁到了蒙哥合罕的权力,从而引起了蒙哥合汗对忽必烈的钩考(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核查),但他还是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大大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与此不同,“因为在蒙古人中间自古以来就有幼子掌管父亲的根本禹儿惕和家室的这样一种习俗和规矩。”⑥因此,作为蒙哥合罕幼弟的阿里不哥以乞尔吉斯和谦谦州为其势力中心⑦,巩固了蒙古本地。而且当蒙哥合罕出征攻打南宋时:“忽必烈和旭烈兀二人出征去了,蒙哥合罕把大兀鲁思托付给了他。”⑧所以,蒙哥合罕有意让阿里不哥守护自己的兀鲁思。
    1259年7月,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合州(今重庆合川区东)时,死于钓鱼城下。由于宪宗生前没有对汗位继承人作出明确安排,因此引起了汗位之争。(因为蒙哥合罕几个儿子的年龄较小,所以没有实力争夺汗位。)此前,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各据一批支持者,为扩大自己的实力曾明争暗斗,但还没有诉诸武力。大汗蒙哥的死,使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加快了汗位的争夺步伐。之后通过公元1260年到1264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长达4年多之久的战争,忽必烈最终战胜阿里不哥后登上了汗位。
    一、忽里勒台制度
    观察一下大蒙古国和之前的部落时代,忽里勒台⑨是蒙古人选举合罕的基本制度。追溯大蒙古同时代的前四个合罕和之前蒙古部落时代汗位继承情况,可以清楚地知道,忽里勒台制度是推举蒙古合罕的决定性会议。下面,通过例举几位大汗的即位情况,探讨一下蒙古大汗即位与忽里勒台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如《史集》中说:“当(俺巴孩合罕遇害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时,合丹太师,秃带和也速该把阿秃儿同各部落和人数众多的蒙古兀鲁思一起,举行了出兵为俺巴孩合罕报血仇的会议。他们拥戴忽图剌合罕登上了汗位,将全部军队交给他统辖,向乞台进军。”⑩对此《蒙古秘史》中说:“因俺巴孩合罕被拿时。将合答安、忽图剌两个的名字提说来上头。众达达泰亦赤兀惕百姓每于豁儿纳川地面聚会者。将忽图剌立做了皇帝。”(11)对比两部史料的记载,可知俺巴孩合罕在遇害前指名让合答安和忽图剌当下任大汗。通过在蒙古本地举行的忽里勒台,忽图剌最终被推举为大汗。
    对铁木真登上大蒙古国汗位的事情,《史集》说:“巴儿思亦勒即虎年(1206年)幸福地莅临时,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脚白旄纛,隆重地召集举行了大忽里勒台。在这次忽里勒台上他获得了‘成吉思汗’的尊号。”(12)对此《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既将众部百姓收捕了。至是虎儿年。于斡难河源头。建九脚白旄纛做皇帝。”(13)同样在《元史》中说:“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14)对比三部史料的记载,可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在难河源头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从而成为了大蒙古国的大汗。
    对于窝阔台被选大汗位继承人的事情,《史集》说:“接着他(成吉思汗)立窝阔台合罕为继位者,在嘱咐和训言的最后吩咐道:‘去统治我所留下的领地:(我的)国家和兀鲁思吧!’”(15)对此《蒙古秘史》说:“其后太祖征回回。为其杀使臣兀忽纳等百人。临行时。也遂夫人说。皇帝涉历山川远去征战。若一日倘有不讳。四子内命谁为主。可令众人先知。太祖说。也遂说的对。教斡歌歹承继者……”(16)分析上面两段史料,可知成吉思汗以训言的方式对汗位继承人作出了明确的安排,以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此后,大约有两年大位空缺,蒙古诸宗王们着手准备召开大忽里勒台。全体宗王和异密们,便从各方各隅,来到老营和大斡耳朵……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合罕之位授予了窝阔台合罕。于1229年把他扶上了合罕的大位。(17)对此,《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既崩。鼠儿年右手大王察阿歹巴秃。左手大王斡赤斤。同在内拖雷等诸王驸马。并万户千户等。于客鲁连河阔迭兀阿剌勒地行。大聚会着依成吉思遗命。立斡歌歹做皇帝。”(18)同样,《元史》对此记为“元年己丑夏,至忽鲁班雪不只之地,皇弟拖雷来见。秋八月己未,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以太祖遗诏即皇帝位于库铁乌阿剌里。”(19)分析上面三个史料的记载,可知窝阔台在成吉思汗的安排下,在客绿连河的阔迭兀阿剌勒以汗位继承人的身份被蒙古诸王拥戴为大蒙古国的第二位大汗。
    《史集》对贵由汗的登位记载到,“就在窝阔台去世的那一年,蒙古诸王和异密们都来到阔阔纳兀的地方。由于成吉思汗预定为合罕继承者的阔端业已去世,脱列哥那哈敦则倾向于贵由,而按照窝阔台合罕遗命的继位者失烈门又未成年,所以大家就拥戴贵由登上了汗位。”(20)对此《元史》说:“太宗尝有旨以皇孙失烈门为嗣。太宗崩,皇后临朝,会诸王百官于答兰答八思之地,遂议立帝。”(21)对比两个史料,可知虽然贵由不是窝阔台合罕的指定继承人,但在脱烈哥那后的有力支持下贵由最终登上了汗位。但违背窝阔台合罕旨意的这件事情,以后成为了拖雷家族蒙哥从窝阔台家族夺取汗权的借口。
    当贵由汗去世后,作为诸宗王之长的拔都有意从拖雷系中推举下任大汗。唆儿忽黑塔尼别吉看出这种倾向后,往拔都处派去了蒙哥和使者们,愿与拔都一同推举蒙哥为大汗。在得到多数蒙古诸王的同意下,他们订立了协议,拥立蒙哥合罕即位。之后全体在场的人都宣誓,并决定在新年举行大忽里勒台。(22)分析上面的史料,可知在贵由汗没有立下遗言让谁作为大汗继承人的情况下,作为诸王之长—拔都的倾向能决定蒙古下任大汗位人选。因为术赤家族与察合台和窝阔台家族不和,与拖雷家族比较和睦,所以唆儿忽黑塔尼别吉便抓住机会把蒙哥推举为大汗的候选人。
    《史集》对蒙哥合罕的即位说:“(公元1251年1月25日至2月23日)上的猪年,在成吉思汗的京都哈喇和林,蒙哥合罕被拥戴登极御世。”(23)对此《元史》记为“岁戊申,定宗崩,朝廷久未立君,中外汹汹,咸属意于帝,而觊觎者众,议未决。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秃、塔察兒,大将兀良合台、速你带、帖木迭兒、也速不花,咸会于阿剌脱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建议推戴。时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孙失烈门为嗣,诸王百官皆与闻之。今失烈门故在,而议欲他属,将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谁敢违之。然前议立定宗,由皇后脱列忽乃与汝辈为之,是则违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谁咎耶?’八剌语塞。兀良合台曰:‘蒙哥聪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议良是。’拔都即申令于众,众悉应之,议遂定。元年辛亥夏六月,西方诸王别兒哥、脱哈帖木兒,东方诸王也古、脱忽、亦孙哥、按只带、塔察兒、别里古带,西方诸大将班里赤等,东方诸大将也速不花等,复大会于阔帖兀阿阑之地,共推帝即皇帝位于斡难河。”(24)
    上面罗列了从忽图剌汗到蒙哥合罕等几位大汗登上汗位的忽里勒台会议的情况。比较上述蒙古不同时代、不同大汗被选举的忽里勒台,可知有如下规律:第一、参加忽里勒台大会的有黄金家族的各宗王、以及地位高的各大臣和异密(成吉思汗时期的各万户和千户长)。不管是否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汗位继承人,每位大汗以忽里勒台的形式,被黄金家族的大多数诸王和大臣们拥戴后最终才能登上大汗位。从成吉思汗时期以后,参加忽里勒台的人数增多、参与者的范围更广了。
    第二,举行忽里勒台的地点在斡难与可绿连两河的源头。对此,鲁布鲁克也说:“我听说,这就要经过斡难怯绿连,那算是他们的老家,成吉思汗斡耳朵的所在地。”(25)正如鲁布鲁克所说,因为斡难与怯绿连两河源头不仅是蒙古部落发展的源地,而且还是蒙古部落和大蒙古国时代蒙古都城所在地。(26)
    下面,就从蒙古忽里勒台制度的角度,来观察比较一下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合法的问题。
    《史集》对阿里不哥登汗位的事情记载到:“全体在场的宗王们一致说道‘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们才来)呢?’当时在场的人们便达成了协议,在牙亦剌黑—阿勒台地方,拥立阿里不哥为合罕。”(27)
    过了一个月,“在必陈亦勒,即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58年(公元1259年12月18日至1260年12月5日)的猴年(1260年)仲夏,在开平府拥戴忽必烈合罕登上了帝位,他当年46岁。”(28)比较《史集》上面的两段记载,可知《史集》认为阿里不哥比忽必烈先一步登上了汗位。
    那么下面看一下《元史》对此事的记载,“中统元年(1260年)春三月戊辰朔,车驾至开平。亲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率东道诸王,皆来会,与诸大臣劝进。帝三让,诸王大臣固请。辛卯,帝即皇帝位。”(29)“四月,阿里不哥僭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30)也就是说,《元史》认为阿里不哥比忽必烈后一个月称汗。
    对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到底谁先称汗的问题,本人在别处已经略作了考证,在此不再赘述。从《史集》与《元史》两部史料的记载,可知阿里不哥在和林城西按坦河就位,也就是蒙古本地。而忽必烈则在开平登位。
    如上所述,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大家都知道,按照札撒和蒙古人的习俗,父位是传给幼子的。”(31)因此,当蒙哥合罕去世,并且他的几个孩子年幼的情况下,阿里不哥具备登临大位的先决条件。在先合罕立了下一个继承合罕位的人选之后,再经忽里勒台会议选举,此人最终才可即合罕位。在先合罕没有立下合罕继位人的情况下,通过忽里勒台会议来选举合罕更是必须的程序。而且,举行忽里勒台的地点是在大蒙古国的中心,也就是合罕的驻地。
    就选举合罕的忽里勒台制度本身来说,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地”通过忽里勒台,被蒙古宗王推举为合罕是遵从了蒙古传统习俗并合法的。与此相比,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则违背了传统的忽里勒台制度。此后,忽必烈以大都为中心,用汉法治理大蒙古国的事实也证明他违背了蒙古传统制度。田村实造也说:“当蒙哥合罕去世后,计划在哈喇和林附近举行葬礼,并且随后在宪宗的殿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但是忽必烈先下手,在开平召集自派的诸王、贵族、汉人举行忽里勒台大会,继承了大汗位。世祖依靠他的实力独断专行,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从蒙古族的习惯上说,这只能说是违法的。”(32)因此,就传统忽里勒台会议的权威性来说,忽必烈确实违背了蒙古传统制度,是违法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