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晚清政治改革家的困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社会科学》 孔祥吉 参加讨论

上函中的长素,是指康有为;公度则是指黄遵宪。陈炽明明知道“中国君权太重,都中一事不办,外间遂欲办一事而不能,自上上下下无一不揣摩迎合也。”(注:《翁同和日记》,第五册,第2075页。)可是,由于政治压力,他已经不敢再说议院了,而且劝说别人也别谈议院。他的政治立场明显地倒退了。
    陈炽已经陷入了困境。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象陈炽这样的勇于向西方探求真理的知识分子,他知道如何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与西方相比美。可是,由于他的手中并无实权,而不得不在执政者中寻找自己的“靠山”,最后,当“靠山”也靠不住了的时候,改革者便只能仰天长叹,徒唤奈何了。他们由于曾经提出过激进的改革主张,因此,守旧者对他们恨之入骨。政治上的压抑,生活上的潦倒,经济上的贫困,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就连原来颇赞赏陈炽的翁同和也居然在日记中写道:
    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三日“陈炽以折示我,全是风话,内有涉余名者一句,以墨笔捺出,还之,不如此不能断此妖也。”(注:《翁同和日记》,第五册,第3015页。)
    翁氏没有明言,陈炽的奏折讲了那些风话,想来必与政治很有关系,否则翁氏不会称其为“妖”。翁同和身居高位,对政治十分敏感,他是不会因为支持陈炽的激进改革主张,而使自己受牵连的。
    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翁氏又在日记中写道“陈次亮炽竟得心疾,奉其母来,迫其母去,颠倒昏愦,旋即奉讳,本拟赙助,今送十金耳。”(注: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3037页。)这时的陈炽已经患了心疾了。所谓“心疾”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得了精神病。可以想见,政治上的挫折,已使陈炽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因此,没过几年,这位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先行者便抱恨辞世了。
    后来,他的友人赵炳麟柏岩为他写了一个四、五百字的小传,说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郁郁不得志,酒前灯下,往往高歌痛哭,若病若狂,归江西数年卒。”在小传的结尾,赵炳麟感叹万端地写道:
    “世之将治也,豪杰有志之士,率皆云兴霞起,敷赞嘉猷,求志达道,各遂其欲而去。及将乱也,豪杰志士,往往抑塞穷图,怨结郁轸,以至于老且死。呜呼!十余年来,吾同心同志若江标、陈炽之徒,或隐或死,或寒心远蹈,不知其几十百矣。神州陆沉,伊于何底,述其梗概,不胜惨然!”(注:赵树贵、曾丽雅编:《陈炽集》,第386页。)
    赵炳麟的话写得很深情,很感人,抒发了晚清仁人志士对世道的怨愤不平,对中国前途的失望悲观。不过,他的陈炽“归江西数年卒”的说法,并不正确。据陈涛的《陈炽传》记载:陈炽于“光绪庚子五月十三日午时,殁于京都赣宁新馆。”(注:马金科:陈炽传,见罗明、杨益茂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十卷,第304页; 又见《陈炽集》第386页。)据此可知,陈炽并非卒于他的家乡江西, 而是倒在了他用满腔热血,毕生精力,呼号进行政治改革的北京城。
    陈炽谢世之时,正是义和团运动闹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之日,整个京师,乃至全国都为之震动。然而,时隔未久,八国联军即兵临城下。慈禧挟光绪仓皇西逃,惶惶然如丧家之犬。陈炽在《上清帝万言书》中好话讲了一大筐,道理讲了一大堆,当政者就是充耳不闻,倒行逆施,放着好端端的变法之路,清廷不去走,却落得一个仓皇辞庙,“垂泪对宫娥”的下场。陈炽在他的条陈中曾警告说:如不进行政治改革,“不及十年,必有四分五裂之祸”。历史证明,陈炽是有先见之明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