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缅因号的沉没——历史的相关性和美国人的求真态度(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夏文摘 陈 吉 参加讨论
◆试图了解真相的努力缅因号爆炸后几个小时内,船长发电报给国内上级:“缅因号起火爆炸,原因未明,请暂时不要向外界公布。”事件发生后军方进行了短暂的调查,结论是外部爆炸物在靠近船首下方底部爆炸,引发位于船体前面的三个弹药舱爆炸,使船体在近船首部位一分为二,前面近三分之一的船体被炸毁分离。缅因号在当时是体现先进军事技术的巨型战舰。麦金利总统派遣缅因号到古巴向西班牙和古巴人显示实力,他想用这个方式提醒西班牙和拉美诸国: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和意志来保护其在拉丁美洲的利益。由于体形庞大且吃水深,缅因号只能停靠在离开海岸一定的距离之外。又因为离海岸不是很远,炸毁的船首和大部分船体都搁浅在离岸不远的浅海中。船体相当大的一部分仍然暴露在水面之上。炸开的船首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钢铁大章鱼。船上的主桅杆歪斜在蓝色的海水中。
    物换星移,十三年过去了。到了1911年,世界又是一个新的格局。欧洲各国正在准备一场恒古未见的厮杀。在美洲大陆,古巴和它的中美邻国已经臣服于强大的北方霸主。老罗斯福一只手提着大棒同时温文尔雅地对各国讲话。他正在忙着策划巴拿马运河的修建。美国民众在美美地享受着古巴蔗农生产的优质蔗糖。(西方人离不开甜食,缺乏蔗糖只好用甜菜糖代替)。仍然躺在哈瓦那港口外的主航道附近的缅因号锈迹斑斑的船体影响了航运。古巴当局要求美国政府想办法将它移走。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缅因号其实是躺在浅海泥滩上,拖不动吊不起。怎么才能够将这个钢铁庞然大物弄走?美国海军工程学院接受了这个史无前例的任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工程兵围着缅因号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圆形船坞,从照片上看来有十几个足球场那么大。抽干水之后,缅因号变成了一个躺在海滩上残身破首的钢铁大鲸鱼。水落船出,美国政府借此机会进行了第二次爆炸原因的调查。调查团由四个不懂造船技术的海军将军负责(外行领导内行)。
    经过六个月的调查,拍摄了无数的照片,绘制了大量的纸。但对爆炸起因的分析,仍然是维持原判:“缅因号是由于船底外部爆炸导致沉没。”
    刚过去的十几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国际政治格局依旧。调查团仍然受到很大的政治压力。
    在解释爆炸是最先发生在船体外的理论中,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船壳底部中央一块一百多平方英尺的钢板,出现在被炸毁的机舱的位置。这是外部爆炸说法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船壳钢板断裂之后进入船体内部,一定是船体外产生的爆炸力将钢板推入船身。从常识来看,这可以成为一个结论性的物证。
    但是调查团的技术人员也留下了一个疑问:要达到那么大的破坏程度,如果是水雷爆炸的话,这个水雷得超过三百磅重,同时还必须在船底形成一个巨大的爆破口。当时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水雷,缅因号船体上也没有那样一个爆破口。所以,尽管美国举国义愤填膺的情绪照旧,仍然将西班牙定性为专制和恐怖主义国家。一些严谨的历史学家还是坚持在史书上写下了“爆炸原因不明。”的词句。
    至于缅因号,美国的工程师们又将她第二次炸沉。不过这一次是让她沉没到深海之中,像泰坦尼号一样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海床上,变成鱼虾水母们的宫殿。工程师们独创性地在缅因号的破船身上拼制了一个木头的船首,再将大船坞灌满水,让缅因号重新浮起来,然后将她拖到深海第二次炸沉。
    大名鼎鼎的缅因号在海面上消失了。历史性的结论已经做出。世界在继续往前走。一转眼又过去了六十多年。但是缅因号仍然活在一些美国人的心中。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重新调查缅因号沉没原因的工作又开始了。
    相比以前,这次的调查要彻底得多,也科学得多。但也许一个更为重要的条件,是美国人在经历了两次惨烈无比的世界大战之后,成熟了不少。可能对于担任帝国使命的艰巨,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美国人在建国之初,对帝国是毫无兴趣的)。历史拉开了距离,就可以于平常心来对待。美国人也是一个富有反思传统的民族。
    这次的调查结果,是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成绩。他们的调查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想法上:要真正了解缅因号的爆炸原因,最好的办法是重新造一个缅因号然后重新进行一次爆炸。
    这个想法听起来近乎天真。但实际的调查过程正是在这个思路指导下进行的。
    要重新造一个缅因号那样的船。存在好多难题。第一当然是巨大的经费从而来。第二是怎样才能完全使用十九世纪的技术来造这样一艘非常不同于今天的船。多数当时造船的技艺到今天已经不再有人掌握了(就像现在谈论造真空电子管的技术一样)。
    重造一艘百年前的船这个想法引导研究人员去想能不能找到一艘年代比较接近的船。出乎预料,经过查询。他们居然找到了一个缅因号的同代人(居然还在人间!)。
    美国历史圣地费城附近的港湾里停泊着一艘与缅因号同时建造,结构也相似的十九世纪战舰,奥林匹亚号。这艘军舰有着不同凡响的故事。她正是当年杜威司令官带领舰队进攻马尼拉湾的旗舰。这艘缅因号的姐妹舰现在的工作是一艘舰艇博物馆,静静地停泊在德拉华湾里接待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那指向蓝天的粗大炮管好象还在默默地诉说一个多世纪前美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威风。
    研究人员们大喜过望,这下子他们不仅可以对比两艘舰的设计图纸,还可以在奥林匹亚号上进行实物考察。这真是老天在暗中帮助揭示历史的真相。
    通过细致的考察,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缅因号是因为右舷的锅炉室位置过于接近一个弹药舱,高温通过隔离的钢板持续传递到弹药舱,引起火药燃烧爆炸,然后再引发另外两个弹药舱的爆炸,导致船首被炸毁。
    接下来的工作是通过实验验证这个假设。研究人员用十九世纪的工艺,制成了同样强度的钢板,但是他们碰到了铆钉问题。现在已经找不到当时将一片片钢板铆接在一起组成船体的铆钉。这个问题最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仍然在维护老式蒸汽机车的工厂得到了解决。他们从工厂技师那里学到了几乎失传的技艺,仿制成了十九世纪的船用铆钉。
    研究人员仿制了弹药舱和锅炉室,然后开始在野外生火实验。当锅炉工作了几个小时之后,监视弹药舱钢板温度,热传导和形变的仪器屏幕显示了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八个小时之后,通过隔离钢板传导过来的高温点燃了弹药舱的黑色火药,发生了爆炸。
    初步验证了假设的可能性。下一步是对爆炸时船体钢板的形变过程进行了解。实验是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材料系进行的。研究的具体目的是了解船体钢板断裂和部分钢板在铆钉位置脱离分解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通过实验,发现缅因号的船体底部钢板是在逐步加压的情况下断裂,从铆钉位置脱离。钢板受到压力的情形相似于气球吹气后内部受到的膨胀压力挤压的情形。这次实验的结果显示同当时船体钢板受到压力破裂分解是一致的。
    研究到这个地步,提出的假设大部分被验证了。但是持怀疑立场的一边,仍然坚持那一个老问题:“如何解释那块原来位于船体底部的一百多平方英尺的钢板是如何进入到船体的内部的?如果不是从船体外部开始的爆炸,船壳钢板怎么会进入船身?”
    为了解答所有的疑问。研究人员到马里兰州的海军流体动力研究所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在水流的冲击力下,船体钢板会产生形变,顺着水流的方向弯折。得出的结论是在缅因号船体中三个弹药库爆炸后产生了巨大真空,导致大量海水涌入船体,形成一个巨大的推力将爆炸时撕裂扯开的钢板推入船体,送到了后来发现它的位置上。
    

至此,反对方接受了研究人员的推理和验证结果。缅因号出事的原因得到了确认。这个重大的历史公案正式获得了结论(西班牙真冤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