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从数词组合方式的演变看先秦古籍的断代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唐都学刊》 王 晖 参加讨论

《国语》记数时连词“有”的使用情况与《左传》相似,纪年纪月的序数词皆不用“有”,基数词绝大多数也不用,只有个别使用。《晋语四》:“十有二年,必获此土”;《鲁语下》:“其长尺有咫”;《越语上》:“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如洪诚先生所言,这些“有”字“可能是古史旧文落在作者笔下的残迹。”根据《国语》记数绝大多数不用“有”的现象,它的编写成文应在战国中期之后。现在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成书,似乎是提早了一些。《国语》中以《晋语》最多,占有了九卷,几乎是全书的二分之一,所以过去有人认为是晋国的史书,也是有一些道理的。而从《晋语》中我们可以推测到它的成文年代。《晋语四》引姜氏对丈夫重耳说:“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商之飨国,三十一王,瞽史之《纪》曰:‘唐叔之世,将如商数’。今未半也。”韦注“今未半也”说:“自唐叔至惠公十四世,故曰未半。”瞽史之《纪》与姜氏之言刚好应验,从晋始祖唐叔到晋桓公国灭正巧为三十一世。这种先验性的预言,正如徐中舒先生谓《左传》“凡验的预言,可以说都是事后比附之词”[③f],说明《国语》的作者应该是看到了晋桓公二十年时,韩赵迁之于屯留而国灭的局面。所以《晋语》的成文年代应在晋桓公20年,周烈王7年,即公元前369年之后。《国语》其余部分也应与《晋语》的编定时代相去不远。而这些与纪数现象也是一致的,公元前369年之后,记数数词组合之中基本也就不用连词“有”(又)了。
    (收稿1995-01-25;现任编辑毛曦)
    注释:
    ①a见《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又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7期转载。
    ②a洪诚:《读〈周礼正义〉》,见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编《孙诒让研究》,1963年版第26页。
    ③a《郭沫若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9-300页。
    ④a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二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71页。
    ⑤a顾颉刚:《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76页。
    ⑥a见《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48页。
    ①b《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50页。
    ②b此字即后来的“牡”,义为“牡鹿”,非尘土之“尘”,甲文常见。
    ③b今本误作“魔”,依卢校本改。
    ④b此字今本作“十”,依郭沫若说改,见《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第301页。
    ⑤b原文与引文不同,依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一《逸周书》第二“旧玉亿有百万”条改,见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上册第19页。
    ⑥b本文所引古文字材料中的繁难字,或直作与古字相应的今字,或作与假借字相应的本字,有时则用同声符的借用字表示。
    ⑦b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0、111页。
    ⑧b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110页。
    ⑨b参看拙作《古文字中记数使用“又”字的演变及其断代作用考》,《陕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
    ⑩b战国始年说法较多,本文暂依《史记·六国年表》的起点,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
    (11)b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50页上-251页下。
    (12)b见《文物》1979年第1期,第9-10页。
    ①c如《新语·辩惑篇》引“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明诫篇》引“天垂象,见吉凶”;《史记·司马迁自序》引“天下同归而殊途”;《韩诗外传》卷三引“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等等。
    ②c杨伯峻《周易》,见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经书浅谈》,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③c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页及71页。
    ④c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分别见第17、21、24、28、35页。
    ⑤c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第68页及71页“二十年”[补]文。
    ①d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孙子兵法残简释文》,见《文物》1974年第12期。
    ②d吴树平:《从临沂汉墓竹简〈吴问〉看孙武的法家思想》,见《文物》1975年第4期。
    ③d郑良树:《竹简帛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0页。
    ④d魏汝霖:《大陆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残简释文之研究》,见《东方杂志》第9卷第3期。
    ⑤d郑良树:《竹简帛书论文集》,第89、90页。
    ①e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历史教学》1962年第11期。
    ②e《孟子·滕文公上》曰:“方里而井,井妨百亩”,此与《礼记·王制》所说“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同。按一里三百步,“方里”则为九万平方步,那么《孟子》、《王制》所说古制一亩为一百平方步。另外《新唐书·突厥上》引杜佑语:“周制为亩”的田制应该是较古的,谓周制也是可信的。
    ①f洪诚:《训诂杂议》,见《中国语文》1975年第5期。
    ②f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见《历史教学》1962年第11期。
    ③f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见《历史教学》1962年第1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