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代长安中亚人的聚居及汉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族研究》 韩香 参加讨论

康阿义屈达干:卒于上都胜业坊之私第。见《康公神道碑》,《全唐文》卷342。
    李(安)抱玉:居于长安修德坊。见徐松撰,张穆校补《唐两京城坊考》卷4第103页。
    李(安)国珍:卒于长安光德里。见《李国珍墓志》,《全唐文补遗》第2辑,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曹惠琳:终于通化里之私第。见《曹惠琳墓志》,《全唐文补遗》第1辑,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安令节:终于醴泉坊之私第。见《安令节墓志》,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5页。
    安万通:终于长安普宁坊。见《唐安万通砖志》,《全唐文补遗》第2辑,第129页。
    安菩:卒于长安金城坊。见《安菩墓志》,《唐代墓志汇编》上,第1104-1105页。
    曹明照:终于居德里之私第。见《曹明照墓志》,《唐代墓志汇编》上,第1284页。
    米萨宝:卒于长安崇化里。见《米萨宝墓志》,载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92页。
    米亮:居崇贤里。见温庭筠《乾子》;徐松撰、张穆校补《唐两京城坊考》卷4,第111页。
    米继芬:终于醴泉里之私第。见《米继芬墓志》,《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143页。
    何少直:终于长安万年县常乐里。见《何少直墓志》,《全唐文补遗》第2辑,第581页。
    何文哲:终于长安县义宁里。见《何文哲墓志》,《全唐文补遗》第1辑,第282页。
    石崇俊:终于群贤里之私第。见《石崇俊墓志》,《全唐文补遗》第4辑,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2页。
    石忠政:邑崇仁里。见《石忠政墓志》,《唐代墓志汇编》下,第2086页。
    史思礼:终于兴宁里之私第。见《史思礼墓志》,《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75页。
    李素:终于静恭里。见《李素墓志》,《全唐文补遗》第3辑, 第179页。
    卑路斯:于醴泉坊置波斯胡寺。见宋敏求《长安志》卷10。
    安元寿夫人翟氏:卒于京怀远里第。见《安元寿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2期。
    何文哲原夫人康氏:终于延寿里之私第。见《何文哲墓志》。
    史诃耽原夫人康氏:终于雍州长安县延寿里。见《史诃耽墓志》,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安金藏:居醴泉坊。见宋敏求《长安志》卷10。
    以上所列的24人中,有7人的宅第在长安城朱雀街东, 即康志达所在的永乐里官舍,安禄山所在的道政坊、亲仁坊,康阿义屈达干所在的胜业坊,何少直所在的常乐里,石忠政所在的崇仁里,史思礼所在的兴宁里,李素所在的静恭里,均在长安城朱雀街东万年县所领五十四坊之中。其余17人所在的修德、光德、通化、醴泉、普宁、金城、居德、崇化、崇贤、义宁、群贤、怀远、延寿等,均在朱雀街西长安县所领五十四坊之中。由此可看出,中亚诸国之上层人物集中居住在长安城西。如果我们对照一下《唐两京城坊考》中西京外廓城图,就会发现城西胡人第舍所在坊第,分布密集而集中,除通化坊在长安朱雀街西从北第二坊外,(注:《唐两京城坊考》卷4此坊缺, 此见《增订唐两京城坊考》,第160页。)其他如普宁、义宁、居德、群贤、崇化、金城、 醴泉、怀远、延寿、崇贤、光德等,均位于长安城西之西北隅,而且呈环绕式有规律地分布于西市周围。这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即长安城西北隅应是一个胡人聚居区,其中不仅包括商胡,亦包括不少中亚上层贵族。
    当然,如前所述,长安街东亦分布有一些中亚贵族宅第,不过他们所在坊第数目比街西少得多,且分布零散,居亲仁坊的安禄山,胜业坊的康阿义屈达干,均为漠北投诚之人,故另赐宅第。波斯人李素虽在靖恭坊,考虑到李素生前曾任职司天监,而司天监位于街东永宁坊,(注:《唐两京城坊考》卷3“永宁坊”条,第62页。 )李素之居于街东靖恭坊也就不奇怪了。所以长安街东并非胡人聚居区,仍以街西为主。
    另外,根据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分析研究,但凡有中亚粟特人聚落的唐朝州县都有祆坊和祆所。(注: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信仰》,《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4页。 )根据宋敏求《长安志》所载,长安城有四处祆祠,分布在布政坊西南隅、醴泉坊西北隅、普宁坊西北隅、靖恭坊街南之西。(注:(宋)宋敏求著、(清)毕沅校正:《长安志》卷9“靖恭坊”条,第213页;卷10“布政坊”条,第230页; “醴泉坊”条,第239页;“普宁坊”条,第244页。)又,姚宽《西溪丛语》载长安崇化坊亦立有祆祠,(注:(宋)姚宽撰、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卷下“穆护歌”条,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42页。)这一点为长安出土《米萨宝墓志》所证实。(注:西安出土有《米萨宝墓志》,云米萨宝卒于“崇化里”,而其本为一火祆教教长,从而印证了崇化坊有祆祠的事实。参见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91-92页。)祆祠内往往设有萨宝府官、胡祝等职,(注:(宋)宋敏求著、(清)毕沅校正:《长安志》卷10“布政坊”条。)均由中西亚火祆教徒担任,米萨宝大概为崇化坊一火祆教长。除此之外,波斯及中亚诸国人又有不少景教徒及摩尼教徒,《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唐初在义宁坊设有大秦寺,另外宋敏求《长安志》亦记醴泉坊街东有波斯胡寺,是唐应波斯王子卑路斯之请所置,陈垣先生认为大秦寺及波斯胡寺均为景教寺院。(注:(宋)宋敏求著、(清)毕沅校正:《长安志》卷10“醴泉坊”条、“义宁坊”条,第245页; 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华书局1980 年版,第321页。 )这些寺院所在地方,除靖恭坊所在祆祠在街东外,其余均在街西,分布于“西市”周围。如西市东北郊的布政坊祆祠、西南部的崇化坊祆祠、北边的醴泉坊祆祠和波斯胡寺、西北的普宁坊祆祠和义宁坊大秦寺。这些寺庙的集中分布,可知它们在当时为波斯及中亚诸国官员、商人的宗教活动场所,亦是他们内部交往的文化活动中心,从一侧面反映了当时胡人聚居情况。
    从另一方面考虑,当时长安西北隅出现这么一个庞大的胡人聚居群,应与他们自身的习俗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入华之中亚胡人(主要是粟特人),大都有聚族而居的习惯,以便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性。如罗卜泊、伊吾、敦煌、凉州,大都有粟特聚落,他们到了长安,也依然保持这种聚族而居的习惯和特点。不过,同上述地区所不同的是,在长安这个大都会中,这种特性不会维持很久,他们不管是入仕为官,还是经商兴贩,或是布经传道,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广大汉人打交道,并接受汉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些人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开始了汉化(或称“华化”)的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