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4)。牛津:克拉兰顿出版社,1921;千佛洞。(1~3)伦敦,1912. [2]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赴俄拍摄,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整理出版。 [3]L. Bachhofer,"Die Raumdarstellung in derchinesischenKunst des ersten Jahrtausends n. Chr.,"Mynchner Jhb. derBildenden Kunst, n. f. Ⅶ(1931), pp. 207~08; Osvald Siren"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Painting"(LondonandNew York,1933), p. 29. [4]华尔纳。万佛峡~一所九十世纪石窟佛教壁画研究[M].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38. [5]陈万里。西行日记[M].北平朴社出版,1926. [6]贺昌群。敦煌佛教艺术之系统[J].东方杂志,1931,(28:17)。 [7]梁思成。伯希和先生关于敦煌建筑的一封信[M].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4)。 [8]夏鼐。敦煌考古漫记[J].考古,1955,(1~3)。 [9]张大千。漠高窟记[M].台北: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85. [10]何正璜。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调查[J].说文月刊,1943,(3:10)。 [11]石璋如。莫高窟形[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5. [12]史岩。敦煌石窟画像题识[J].比较文化研究所、敦煌艺术研究所、华西大学博物馆联合出版,1947. [13]阎文儒。安西榆林窟调查报告[J].沈阳博物馆。 历史与考古,1946(1)。 [14]傅振伦。敦煌艺术论略[J].民主与科学,1945,(1:4);李子青(李浴)。莫高窟艺术志[J].河南信阳师范学校校刊,1946,(1),1947,(2)。 [15]向达。敦煌佛教艺术之渊源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之地位[J].敦煌学辑刊,1981,(2)。 [16]宗白华。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J].观察,1948,(5:4)。 [17]李广平。千佛洞231窟释迦舍身故事图人物考证[J].力行月刊,1943,(9:5-6)。 [18]劳贞一。伯希和敦煌图录解说[J].说文月刊,1943,(3:10)。 [19]夏鼐。漫谈敦煌千佛洞与考古学[J].文物参考资料,1951(3)。 [20]宿白。参观敦煌285号窟札记[J].文物参考资料,1956,(1):16-21. [21]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北魏248窟报告(稿本)[A].樊锦诗,刘玉权。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考古卷[C],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22]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3]周一良。敦煌壁画与佛教[J].文物参考资料,1951,(1);金维诺。敦煌壁画祗园记图考[J].文物参考资料,1958,(10);祗园记图与变文[J].文物参考资料,1958(11);潘挈兹。敦煌莫高窟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24]向达。瓜沙谈往[J].国学季刊。1950,(7:1)。 [25]宿白。莫高窟记跋[J].文物参考资料,1955(2)。 [26]金维诺。敦煌窟龛名数考[J].文物,1959(5)。 [27]贺昌群。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J].东方杂志,1931,(28:17)。 [28]向达。敦煌艺术概论[J].文物参考资料,1951,(2:4);莫高、榆林二窟杂考[J].文物参考资料,1951,(2:5)。 [29]常书鸿。敦煌艺术的源流和内容[J].文物参考资料,1951,(2:4)。 [30]金维诺。敦煌壁画维摩变的发展[J].文物,1959,(2);敦煌晚期的维摩变[J].文物,1959,(4)。 [31]阎文儒。莫高窟的石窟构造及其塑像[J].文物参考资料, 1951,(2:4);梁思成。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J].文物参考资料,1951,(2:5);宿白。敦煌莫高窟中的《五台山图》[J].文物参考资料,1951,(2:5)。 [32]金维诺。敦煌壁画中的中国佛教故事[J].美术研究,1958,(1)。 [33]孙作云。敦煌壁画中的神怪画[J].考古,1960,(6)。 [34]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窟前建筑遗址发掘简记[J].文物,1978,(12)。 [35]劳幹。敦煌艺术[M].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出版,1958;苏莹辉。敦煌学概要[M].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出版,1981. [36]福山敏南。敦煌石窟编年试论[J].佛教艺术,1953,(19)。 [37]O.Siren,"Chinese Painting",Leding Masters andPrinciplesLNew York and London,1956,P.64. [38]A.C. Soper,"Norther Liang Norther Wei in Kansu".索伯,殷光明,李玉珉。北京和北魏时期的甘肃[J].敦煌研究,1999,(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