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唐朝后期加强对妇女的礼法控制 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统治的100多年中, 表现出一种务实、开放、不拘传统、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由此带来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而出现的是唐人美感意识、进取信念、世俗欲望的全面复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达到极盛。然而,安史之乱打断了唐朝向上发展的进程。巨大的社会动乱给唐人留下的惨痛和追悔是深刻的,安史之乱后,尽管有几个较有作为的皇帝想振兴唐朝,但终究没有成功,直至唐朝灭亡始终被藩镇割据、外族入侵所困扰。在失去强盛的同时,唐朝后期也失去了前期那种开放、自信、勇于进取的精神,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妇女观上。 《唐语林》记载:有一个地方官向唐宣宗进献了一名美人,漂亮绝伦,宣宗起初非常喜欢,有一天早晨醒来宣宗突然闷闷不乐起来,对左右说:“明皇帝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左右建议把美人放回家,宣宗说:“放还我必思之,可赐鸩一杯。”〔19〕(P170)唐宣宗把安史之乱及其后的动乱归罪于杨贵妃,并以此为戒,毒死无辜的美人,既说明皇权、男权的极端专制、残忍与狭隘,又说明唐朝后期最高统治者的自卑、封闭心理,这和宋朝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颇有点相似。唐宣宗还算是唐朝后期一个较有作为的君主,他对唐朝由盛到衰的原因作了反思,得出的结论就是“女祸”,这是没有什么新意的老调重弹。唐宣宗的对策也一样没有新意,他把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丢掉的部分正统礼法重新拿来作为法宝,希望通过对妇女的礼法控制,提高唐皇室的威望,振兴唐朝。 唐宣宗首先从宗室妇女抓起,在其女儿万寿公主出嫁的时候,特意下诏:“女人之德,雅合慎修,严奉舅姑,夙夜勤事,此妇之节也。先王制礼,贵贱同遵,既以下嫁臣僚,仪则须依古典。”〔20〕(《唐会要·公主》)在此之前,德宗建中年间,也下令要求公主守礼:“旧例,皇姬下嫁,舅姑反拜而妇不答,至是乃刊去慝礼, 率由典训。 ”〔20〕(《唐会要·公主》)说明安史之乱后统治者逐渐加强了对妇女的女德教育和礼法控制。妇女贞节观念在唐朝后期也得到重视,统治者首先解决宗室妇女的贞节问题,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颁敕, 规定:“自今以后,先降嫁公主、县主,如有儿女者,并不得再请从人……如有儿女妄称无有,辄请再从人者,仍委所司察获奏闻, 别议处分。 ”〔20〕(《唐会要·公主》)前面已经提到,唐朝前期公主再嫁成风,而安史之乱后,不见公主再嫁的记载,究其原因,正是唐朝后期统治者对妇女加强礼法控制的结果。 与此相适应,唐朝后期两部女教著作《女孝经》和《女论语》应运而生并流传开来。《女孝经》的作者强调男尊女卑乃天经地义,如同天尊地卑一样自然,所以“男有重婚之义,女无再醮之文。”《女论语》对妇女言行作了严格规定,与开元、天宝年间妇女靓妆露面,男女随便交往真是天壤之别。然而,加强对妇女的礼法控制并没有提高唐皇室的威望,也没有阻止唐朝的衰亡。也许对妇女的苛酷束缚正是衰世的表征和根源之一,因为它大大削弱了一个社会的活力和生气。 收稿日期:1999-10-15 【参考文献】 〔1〕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高洪兴。妇女风俗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4〕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5〕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贞观政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7〕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0〕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1956. 〔14〕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唐大诏令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7〕唐宋史料笔记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8〕周峰。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隋唐五代部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19〕四库笔记小说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0〕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