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西魏禁卫武官制度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族研究》 张金龙 参加讨论

一、引言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颁布、 宣武帝初年实施的后《职员令》中,确立了一套与南齐制度相似的官僚体制,其中禁卫武官制度继承南朝制度而又结合北魏后期政局特点略有变革。领军将军(中领军)为禁卫军最高长官,全盘负责禁卫军事务,其下直辖左、右卫将军及武卫将军,具体负责以宫殿保卫为中心的禁卫之责,此外还有在皇帝身边宿直的直愽将军及直寝、直斋、直后等直卫武官。领军将军--左卫、右卫将军--武卫将军--直閤将军及直卫诸职构成了北魏后期禁卫武官制度的主体。魏晋南朝与领军将军品级相同而地位仅次于领军将军的是护军将军。领军将军掌内军,负责宫城内禁卫;护军将军掌外军,负责宫城外京城之禁卫。北魏迁都洛阳以后,领军将军负责禁卫的范围扩大到京城地区,当然核心仍是宫城内禁卫;护军将军则主要负责京城外围地区即畿内的防务,由其下辖的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具体负责。
    《周书》卷1《文帝纪上》载: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秋七月,太祖(宇文泰)帅众发自高平,前军至于弘农。而齐神武(高欢)稍逼京邑,魏帝(元修)亲总六军,屯于河桥,令左卫元斌之、领军斛斯椿镇武(虎)牢,遣使告太祖。”可见其时左卫将军元斌之与领军将军斛斯椿是魏孝武帝身边最可信赖的亲信大臣,为禁卫军首领。时在魏孝武帝元修从洛阳逃出,北魏即将分裂之际。该月孝武帝逃亡至宇文泰控制的关中地区,高欢进占洛阳,拥元善见为帝,十月迁都于邺,东、西魏对峙局面随即出现。随着孝武帝西迁及斛斯椿等人随侍西入,原北魏没落王朝的官僚制度包括禁卫武官制度也正式成为长安西魏政权的制度。众所周知,以长安为都城的西魏政权虽然仍是汉化拓跋鲜卑之元氏为皇帝,但实际统治权却掌握在未曾汉化的北镇鲜卑宇文部出身的宇文泰手中。(注:宇文氏祖上为胡(匈奴)父鲜卑母,故对其民族(种族)成分有两种理解,一说出于鲜卑,一说出于匈奴。参见周一良:《论宇文周之种族》,《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作为控制西魏皇帝及保卫执政者宇文泰安全的禁卫武官制度及禁卫军权,其实际情况如何,这是认识西魏乃至其后北周政权的政治制度及其民族性等问题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具体史料对西魏禁卫武官制度试作考察。
    二、领军将军及其担任者
    《周书》卷10《宇文导传》载:“(大统)三年,太祖东征,导入宿卫,拜领军将军、大都督。齐神武渡河侵冯翊,太祖自弘农引军入关,导督左右禁旅会于沙苑,与齐神武战,大破之。 ”可知大统三年(537)沙苑之战时,宇文导以领军将军、大都督之职入宇文泰宿卫,并督“左右禁旅”,其为禁卫长官自无疑义。宇文导当时的职责除了负责宇文泰宿卫重任外,还要协助宇文泰与东魏作战,这是与战争形势相关联的特殊职能,故其同时兼任大都督之职。宇文导所任领军将军严格来说更似宇文泰霸府(相府)之职,有类汉魏之际曹操霸府中的领军或中领军之职。(注:参见何兹全:《魏晋的中军》,《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与此同时,西魏朝廷也有掌禁卫之任的领军将军。《周书》卷16《独孤信传》载:“大统三年秋,至长安……寻拜领军。乃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注:《周书》卷35《裴志传》、卷38《柳虬传》。)斛斯椿之后,寇洛任领军将军;至大统三年洛卸任,又有宇文导和独孤信同时为领军将军。其后史书所见任领军将军或中领军者有尉迟迥、若干惠、王懋、尉迟纲、蔡祐等人。《周书》卷21《尉迟迥传》载:“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若干惠于大统“七年,迁中领军”,并在邙山之战中率右军随宇文泰迎击东魏大军。王懋亦于大统后期迁任领军将军。(注:参见《周书》卷17《若干惠传》、卷20《王懋传》。)《周书》卷20《尉迟纲传》载:“魏废帝二年(553),拜大将军, 兼领军将军。及帝有异谋,言颇漏泄。太祖以纲职典禁旅,使密为之备。俄尔帝废,立齐王,仍以纲为中领军,总宿卫。”蔡祐于魏恭帝二年(555)任中领军,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后一位担任领军之职者。 (注:参见《周书》卷27《蔡祐传》。)当时正值西魏末年,宇文泰即将建立六官体制。很显然自北魏末年延续下来的领军制度一直存在到西魏被禅代前夕。
    通过上引史料及相关分析,可以得出三点认识:(1 )西魏一朝20余年间,领军将军(中领军)一职未曾废罢,而是一直存在,自大统元年至恭帝二年(535-555)可考之领军将军(中领军)依次为:斛斯椿--寇洛--宇文导、独孤信--尉迟迥--若干惠--王懋--尉迟纲--蔡祐。(2)与北魏后期制度一样, 西魏时期的领军将军(中领军)亦为禁卫军长官,“职典禁旅”、“督左右禁旅”云云,是对其职能的准确概括。领军之职督率禁旅宿卫,主要是保卫当权者宇文泰而非名义上的君主西魏皇帝。(3)当时东、西魏对峙, 两魏之间战伐不断,宇文泰统帅大军经常出征,领军将军亦率禁卫军随其征战,随侍护卫宇文泰自是其基本职责,同时还要亲自指挥战斗。
    西魏一朝20余年间可考之领军将军(中领军)全为宇文泰亲信将领。寇洛与宇文泰同出武川,于北魏末战乱之际投身疆场开始其政治生涯,当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时,宇文泰为大行台左丞,“领岳府司马”,而寇洛则为岳府右都督,寇洛与宇文泰同为贺拔岳幕僚,泰位居洛上,双方关系之密切可以想见。(注:参见《周书》卷1《文帝纪上》、 卷15《寇洛传》,《北史》卷59《寇洛传》。)贺拔岳被害后,侯莫陈悦“欲并其众”,《周书》卷15《寇洛传》载:“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乃收集将士,志在复仇,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这一记载表明,寇洛不仅与宇文泰有同乡、同僚之谊,而且在贺拔岳被害、关陇局势陡变的特殊时刻未与宇文泰争权,而是支持其继统贺拔岳余部。宇文泰得以统领贺拔岳余部,正是后来他能够称霸关陇的关键。宇文导为宇文泰长兄颢之次子,史载其“少雄豪,有仁惠,太祖爱之”。(注:《周书》卷10《邵惠公愿传》、《宇文导传》。)《周书》卷10《宇文导传》载:“及太祖随贺拔岳入关,导从而西,常从征伐。太祖讨侯莫陈悦,以导为都督,镇原州。及悦败,北走出故塞,导率骑追之,至牵屯山及悦,斩之,传首京师。”宇文导既为宇文泰之侄,又是随从其创业的亲信部下,而且还临阵斩泰之仇敌侯莫陈悦,为其消除心腹大患。侯莫陈悦被消灭,宇文泰才得以独霸关陇。独孤信亦出于武川,在北魏末年的经历与宇文泰、寇洛相似。《周书·独孤信传》载:“先为贺拔胜荆州府大都督,后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人洛请事……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可见独孤信亦为宇文泰乡里旧友,与宇文泰分别入贺拔胜、岳兄弟府为幕僚,在宇文泰继统贺拔岳部众之时,放弃与泰争权而支持之,在孝武帝西迁之际又表示了拥护,无疑可以归入宇文泰亲信集团。尉迟迥与尉迟纲兄弟为宇文泰之甥。《北史》卷62《尉迟迥传》载:“父俟兜,性弘裕有鉴识,尚周文帝姊昌乐大长公主,生迥及纲。”尉迟迥之妻为西魏文帝之女金明公主。史载迥七岁、纲六岁时,其父病卒,兄弟俩遂“依托舅氏”。(注:《北史》卷62《尉迟迥传》、《尉迟纲传》。)同书《尉迟纲传》载:“周文帝西讨关陇,迥、纲与母昌乐大长公主留于晋阳。后方入关。从周文征伐,常陪侍帷幄,出入卧内。……纲骁果有膂力,善骑射,周文甚宠之,委以心膂。河桥之战,周文马中流矢,因而警奔。纲与李穆等左右力战,众皆披靡,文帝方得乘马。”尉迟迥兄弟为宇文泰外甥,自是其亲信无疑,在其统治后期颇受倚重,成为决策集团重要成员;不仅如此,尉迟纲对宇文泰还有救命之恩。若干惠为武川人,后入贺拔岳幕府,协助其平定陇右,“每力战有功”。“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后随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注:《周书》卷17《若干惠传》。)王懋亦为武川人,其父王盟,曾为贺拔岳部下。《周书》卷20《王盟传》载:“及尔朱天光入关,盟出从之。随贺拔岳为前锋,擒万俟丑奴,平秦陇,常先登力战。拜征西将军、平秦郡守。太祖将讨侯莫陈悦,征盟赴原州,以为留后大都督,镇高平。悦平,除原州刺史。”王盟在大统十一年去世之前,多年在朝中为文帝师傅,协助宇文泰控制西魏皇帝。王懋之兄王励,“年十七,从太祖入关。及太祖平秦陇,定关中,励常侍从。”(注:《周书》卷20《王励传》。)懋西魏初为禁卫武官,领禁兵侍卫宇文泰,极受宠信。蔡祐亦为宇文泰亲信出身。《周书》卷27《蔡祐传》载:“及长,有膂力,便骑射。太祖在原州,召为帐下。太祖迁夏州,以为都督。及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遣使迎太祖。将赴,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太祖微知之,先与祐议执元进。……祐乃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并伏诛。……于是与诸将结盟,同心诛悦。太祖以此知重之。乃谓祐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讨悦,破之。”
    综上所述,可知:(1)西魏一朝担任领军将军(中领军)者, 除蔡祐外,全都出于武川镇,诸人先世因故徙镇并家于武川,与宇文泰为同乡,既有其同族亲人,又有姻亲。(注:据《周书》卷27《蔡祐传》载:“其先陈留国人也。曾祖绍为夏州镇将,徙居高平,因家焉。”亦属北镇系统成员。)(2)在其权位发展中, 或本人或父兄曾与宇文泰同僚供职,并在宇文泰兼并贺拔岳部众的关键事件中予以支持或合作,从而与宇文泰建立了更加密切的政治关系。(3 )就诸人之民族成分而论,亦与宇文泰相似:或为未汉化之北镇鲜卑,或为鲜卑化之他族,如王懋先世为乐浪王氏,当属乌丸,居武川多年,自当鲜卑化。(注:蔡祐家徙居高平多年,恐亦胡化,从其父“名著西州”及他本人尚武无文似可反映出来。)由此足见宇文泰通过安排其同乡宗族姻亲及同僚亲信等出身者担任禁卫长官领军将军或中领军,有力地控制着禁卫军权,保证了对魏帝的监控,也保卫着他自身的安全。宇文泰得以频繁出征,长安根基稳固,他本人亦安全指挥征战,与此关系极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