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西魏禁卫武官制度考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族研究》 张金龙 参加讨论

三、左卫、右卫、武卫将军及其担任者
    考察史载可以看到,西魏时期存在左、右卫将军之职。据《周书》卷1《文帝纪上》载,孝武西迁之时有左卫将军元斌之; 元顺亦“以左卫将军从魏孝武西迁”。(注:《周书》卷38《元伟传》。)顺、斌之是否是同一人已难确考,不过同时存在两左卫也是符合北魏末年制度的。《魏书》卷113《官氏志》载:“正光元年(520)七月,置左、右卫将军各二人。”西魏大统年间可考见左卫将军2例、右卫将军7例,有关记载显然是极不全面的。《周书》卷20《王懋传》:“录前后功,进爵为公,增邑千户,迁右卫将军。于时疆场交兵,未申丧纪,服齐斩者,并墨缞从事。及盟薨,懋上表辞位,乞终丧制。魏文帝不许。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左卫将军、领军将军。”按王盟薨于大统十一年,则王懋大统十年前已任右卫将军,后迁至左卫将军。豆卢宁于大统“九年,从太祖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邙山,迁左卫将军……十六年,拜大将军”。(注:《周书》卷19《豆卢宁传》、卷20《贺兰祥传》、卷17《梁御传》。)按邙山之战发生于大统九年(543)三月,(注:参见《周书》卷2《文帝纪下》, 《资治通鉴》卷158梁武帝大同九年三月条。)其后豆卢宁迁为左卫将军,任职至大统十六年,据此,则王懋与豆卢宁当有一段时间同为左卫将军,与北魏末年制度相同。魏孝武入关之际,宇文泰任命赵贵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宇文贵于大统三年之后任右卫将军。贺兰祥亦于大统三年“迁右卫将军”。梁御,“大统六年,转右卫将军”。(注:参见《周书》卷16《赵贵传》、卷19《宇文贵传》、卷20《贺兰祥传》、卷17《梁御传》。)右卫将军亦同时有二人担任,与北魏末年制度相同。
    北魏末年孝武西迁之际可以看到有不少武卫将军的活动。宇文泰就曾任职武卫将军。《周书》卷1《文帝纪上》载:“齐神武既破尔朱, 遂专朝政。太祖(时任贺拔岳府司马)请往观之……岳大悦,复遣太祖诣阙请事,密陈其状。魏帝深纳之。加太祖武卫将军,还令报岳。岳遂引军西次平凉……于是表太祖为使持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按宇文泰所任武卫将军并非实职禁卫武官,而是为表示其于朝廷有特殊恩宠的荣誉之职,同时又显示其返回贺拔岳府以“报岳”乃是代表朝廷的行为,从而证明北魏朝廷对贺拔岳的支持。同纪又载:永熙三年(534 ),“于时,魏孝武帝将图齐神武,闻(贺拔)岳被害,遣武卫将军元毗宣旨慰劳,追岳军还洛阳”。宇文泰所下《传檄方镇书》中谓“故武卫将军伊琳,清贞刚毅,禁旅攸属”云云。可知元毗、伊琳二人均为领禁兵之禁卫武官,与宇文泰所任之武卫将军有所不同。梁御“从征侯莫陈悦,迁武卫将军”,(注:《周书》卷17《梁御传》。)此武卫将军所统当为宇文泰亲信兵,与朝廷禁卫武官无关,类似于上述宇文泰所任之武卫将军。魏孝武入关之际,随侍之武卫将军有宇文贵、杨宽、常善等人;(注:参见《周书》卷19《宇文贵传》、卷22《杨宽传》、卷27《常善传》。)武卫将军高金龙守千秋门而与孝武帝的禁卫力量相抗衡。(注:参见《周书》卷30《窦炽传》。)
    西魏时期,直接继承了北魏末年的武卫将军之制。《周书》卷19《王雄传》载:永安末,“从贺拔岳入关……魏孝武西迁,授都督……大统初……拜武卫将军,加骠骑将军”。同书卷44《阳雄传》载:父猛。“及孝武西迁,猛率所领,移镇潼关。俄尔潼关不守,猛于善渚谷立栅,收集义徒。授征东将军、扬州刺史、大都督、武卫将军,仍镇善渚。大统三年,为泰所袭,猛脱身得免。”这两例表明,当时不仅有守卫宫城及保卫君主(包括当权者宇文泰)之禁卫武官武卫将军,而且还有另一类武卫将军,其制皆当渊源于北魏末年。不过西魏时期所见武卫将军主要还是统领禁兵的禁卫武官,这从以下诸例中可以看出。豆卢宁“从太祖擒泰,复弘农,破沙苑,除武卫大将军,兼大都督”。李穆在河桥之战后“擢授武卫将军,加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王懋“历尚食典御、领左、右、武卫将军”。陆腾,“大统九年,即拜帐内大都督。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于翼,“大统十六年,进郡公,加大都督,领太祖帐下左右,禁中宿卫。迁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武卫将军”。(注:参见《周书》卷19《豆卢宁传》、卷30《李穆传》、卷20《王懋传》、卷28《陆腾传》、卷30《于翼传》。)西魏武卫将军宿卫禁中,地位颇为重要,可从西魏末年宇文泰与魏废帝的政争中得到充分认识。《周书》卷25《李基传》载:“太祖扶危定倾,威权震主,及魏废帝即位之后,猜隙弥深。时太祖诸子,年皆幼冲,章武公导、中山公护复东西作镇,唯托意诸婿,以为心膂。基与义城公李晖(按即李辉)、常山公于翼等俱为武卫将军,分掌禁旅。帝深惮之,故密谋遂泄。”(注:又可参见《周书》卷15《李辉传》、卷30《于翼传》,《资治通鉴》卷165梁元帝承圣三年正月条。 )魏废帝不满宇文泰专权,欲与之抗衡,但宇文泰一贯采取以其亲信为禁卫武官统领禁兵以控制魏帝的措施,废帝密谋自然难成气候。(注:胡三省说:“禁兵既泰诸婿所掌,魏主谁与谋哉!由是事泄。”见《资治通鉴》卷165 梁元帝承圣三年正月“由是魏主谋泄”条注。)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谓:“宇文相魏,亦置武卫将军以掌宿卫,而卢辩所定九命无其官,此盖犹在卢辩定官之前,以武卫授诸婿。”(注:《资治通鉴》卷165 梁元帝承圣三年正月“唯以诸婿为心膂……”条注。)其对西魏武卫将军职能及置废时间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在左、右卫将军及武卫将军担任者中,王懋曾经历任武卫-右卫-左卫-领军将军,是唯一一位历任禁卫长官诸职的人。《周书》卷20《王懋传》:“懋性温和,小心敬慎。宿卫宫禁,十有余年,勤恪当官,未尝有过。魏文帝甚嘉之。”恐怕不仅魏文帝嘉许王懋,更主要是令宇文泰放心。此外,豆卢宁、梁御、宇文贵诸人曾任武卫及左卫或右卫将军。担任左卫、右卫将军和武卫将军者亦皆是宇文泰之亲信将领。宇文贵虽非宇文泰至亲,但亦属于宗室之列,《周书》卷19《宇文贵传》:“大统初,迁右卫将军。贵善骑射,有将率才。太祖又以宗室,甚亲委之。”文贵出于武川,在魏末征战中几经辗转而至贺拔岳部,其与宇文泰既为同乡又为同僚,贺拔岳被害后,他又设法加以安葬,并“首议迎太祖”。豆卢宁为慕容鲜卑后裔,“(尔朱)天光败后,侯莫陈悦反,太祖讨悦,宁与李弼率众归太祖”。常善亦于魏末“从太祖讨侯莫陈悦”。王雄在魏末“从贺拔岳入关”,与宇文泰亦当有旧。李穆“少明敏,有度量。太祖入关,便给事左右,深被亲遇。穆亦小心谨肃,未尝懈怠。太祖嘉之,遂处以腹心之任,出入卧内,当时莫以为比。”(注:参见《周书》卷16《赵贵传》、卷19《豆卢宁传》、卷27《常善传》、卷19《王雄传》。)于翼、贺兰祥、李基、李辉诸人则为宇文泰之姻亲。于翼之父即西魏名将于谨,与宇文泰关系密切,《周书》卷15《于谨传》载:“大祖临夏州,以谨为防城大都督,兼夏州长史。及岳被害,太祖赴平凉。”于谨进言宇文泰在关右建立霸业,“太祖大悦”。于翼“年十一,尚太祖女平原公主”,“大统十六年,进爵郡公,加大都督,领太祖帐下左右”。(注:《周书》卷30《于翼传》。)贺兰祥与宇文泰同出武川,其父初真“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则其为宇文泰之甥。史载“祥年十一而孤……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注:《周书》卷20《贺兰祥传》。)李基为李贤之侄,贤与宇文泰有旧,且关系特殊。《周书》卷25《李贤传》载:“高祖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太祖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因赐贤妻吴姓宇文氏,养为侄女,赐与甚厚”。李基“幼有声誉,美容仪,善谈论,涉猎群书,尤工骑射。太祖召见,奇之,乃令尚义归公主。”李辉为李弼之子,弼原为侯莫陈悦部将,后在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之争中,弼“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李辉“尚太祖女义安长公主”。(注:《周书》卷15《李弼传》、《李基传》。)
    由此可知,宇文泰所任命的左、右卫将军与武卫将军几乎全都是其亲人及亲信或他们的子弟。亲人中既有宗室,也有外甥,还有女婿。其中尤以女婿于翼、李基、李辉诸人为武卫将军“总宿卫事”、“分掌禁旅”最值得注意,也反证武卫将军地位之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